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治理"三农"问题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宪政原因:宪政理论的非本土化与实际国情的冲突导致"三农"在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缺位;失误的宪政变革导致中国农民与现代化绝缘;宪政值取向的扭曲导致中国社会由农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的进程大大延缓.解决"三农"问题的宪政之路在于把"三农"问题入宪,确立其在国家宪政战略中的应有地位,制定完整的涉农法律体系,全面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受教育权、司法救济权、自由发展经济权、农地权、产品自由流通权、经济服务权、财务金融权、独立的私有财产权、政治权、迁徙权、社会保障权、社会人格权等等,确立违宪审查制度,避免立法、执法、司法及行政行为对"三农"利益的损害,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要:宪政的观念最早是19世纪末西方引进中国的,100多年来,对于宪政及其有关的概念进行了长期的争论,特别是宪政与宪法、制宪权与制定权的行使尤为激烈。探讨制宪权与具体制宪的区别,介绍制宪权的主体,与国家权力关系,对推进现代民主,加强现代法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人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维护了宪政结构,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宪法惯例     
宪法惯例在各国宪政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因符合宪政精神、实际操作需要及某些优良政治传统而被公众接受和认可,成为重要的不成文宪法规范。宪法惯例主要起着补充和完善成文宪法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大胆创立政治先例、发展社会主义宪法惯例,其现实意义尤其重大,它能促进宪政实践及时适应时代变化发展,为宪政发展探索道路,丰富和发展宪政内容,完善宪政运作机制,培育民众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5.
信访权是有中国特色的,最传统、最贴近民生的一项公民权利。信访权具有与其它各项宪法权利不同的价值和功能,是其它宪法权利无法涵盖的。只有将信访权上升为宪法权利,在宪政视野下架构信访制度,才能使信访的价值和功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宪政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权利制约权力只有在宪政实践中才能得到保障。本次修宪为我国宪政实践的逐步展开、为真正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宪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以权利制约权也是一个全新课题。要使"纸上的宪法"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真正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7.
研究刑罚的正当性离不开权利和权力这两个法学核心范畴,研究刑罚正当性实际上就是研究刑罚权的正当性,就是探讨人们会把什么样的刑罚权让渡给国家的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个人主义方法论探究个人的选择过程。从宪政的视角来看,"报应论"更适合作为刑罚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 ,维护了宪政结构 ,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纳税人享用公共产品而支付的对价。税收宪政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结合,是税收领域中的宪政安排,是纳税人税权与国家税权运行与平衡的准则。税收宪政的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纳税人的主权者地位与有限租税政府。我国由于传统文化与宪政文化相冲突,税收宪政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我国税收宪政的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宪政精髓的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与生俱来的实质内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通过刑法的契约性,在国家的刑罚权与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正好契合了宪政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刑事法治在宪政框架内获得了合理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司法权的独立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是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在中西学兼具的理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梁启超的究政思想大致包括:废专治,立宪政;立究政必兴民权;无宪法不足以立国;立宪国必分立三大权这四方面内容.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有由于时代条件所致的历史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历史贡献.梁启超的究政思想对于当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梁启超宪政思想的渊源、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内容、梁启超宪政思想的评价三个方面对梁启超宪政思想展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国家还权于社会、推进社会自治、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宪政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化,宪政框架下的社会自治则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制度化。宪政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宪政建设的主要价值在于确认、巩固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与宪政建设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在价值上是契合的、逻辑上是同构的,前者是后者的动力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保障,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并行不悖的良性互动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基本目标,推进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宪政的过程。变革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宪政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3.
分析宪政运行的成本结构,对于宪法实施、宪政评价和宪政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宪政运行成本就是宪政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和付出的代价和费用,具有交易费用的性质。宪政运行的成本结构包括立宪成本、行宪成本、守宪成本和违完成本等。  相似文献   

14.
宪政需要是公民、国家对政治形态的宪政特征、功能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期待,宪政需要是法律需要的下位概念,法律需要是宪政需要的逻辑前提。宪政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向高分为三个层次:宪政权利需要、宪政规范需要及宪政秩序需要。结合中国宪政实际,按照宪政需要规律,提出宪政需要层次论,完善宪政需要层次结构的相应对策,以此来维护公民的宪政需要,推进国家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中的权力之争来透析美国宪政体制中横向权力分配和制约机制,并客观描述了美国国家三种权力之间的冲突、互动、制约和监督。虽然美国的横向分权体制在现代成为许多国家宪政体制的范本,但是它已经产生了诸多弊病,需要理性对待分权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这种分权体制。  相似文献   

16.
罢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劳资双方利益冲突的表现,罢工权是劳动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而暂时停止劳动的权利。其性质应是劳动享有的社会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在我国的宪法中确认罢工权,这是一种解决劳资纠纷的宪政径路。  相似文献   

17.
为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需要经过其他股东的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但在现有规定下,可能出现股权转让僵局。从放松股权转让限制的角度出发,建议删去优先购买权,仅保留其他股东的同意权,通过完善同意权规则,平衡股权转让中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网络个人信息注销权是公民对于网络个人信息进行处分、删除的权利,体现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我国目前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漏洞百出,法律规定滞后、行业缺乏自律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然而,明确个人信息注销权有重要的法律和现实意义,需要社会各方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个人信息注销权进行制度设计,明确其法律地位,制定具体规定和细则,从而发挥其在防止信息泄漏及预防违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宽容伴随着宗教而来,也带来了宪法和宪政的诞生。宽容是宪政的前提,无宽容即无宪政。因而宽容应当是宪政的理念。当今世界已成为价值多元的社会,而多元社会更需要宽容。在完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应当彰显宽容理念。  相似文献   

20.
鉴于“中华民国宪法”对台湾社会的现实规制,本文拟从“制宪权和修宪权关系”的宪政理论角度,对“宪政改造”的法理意涵略做分析。作为制宪权的延续和派生,修宪权抛弃狭义制宪权寻求颠覆的暴戾。同时,“修宪”即使与“公投”配套,与始原性的制宪权的权力属性、行为性质也不同,而台独势力期待的“制宪”结果则是确立台湾“主权独立”的政治实体地位。因此,台湾地区应以修宪的方式将改革的成果写入宪法,但不得对“五权体制”、“权能区分”以及“中央与地方均权”的制宪精神和原则予以毁弃,亦不得超越程序方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