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诗人易顺鼎的山水诗创作成绩斐然,称盛当时。其山水诗内容丰富,既多方面展示自然山水的客观之美,又寄寓诗人的主观情志;风格、体制、语言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易顺鼎山水诗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多样化,为他人所罕见,易氏实为山水诗大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山水诗是对大自然风光精华的浓缩反映,艺术地再现了自然山水之优美与壮美。自然之优美是“阴柔之美”,重在形式的和谐统一,自然之壮美是“阳刚之美”,表现为数量与力量的巨大无穷。  相似文献   

3.
论谢朓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山水诗的创作.其山水诗的风格“萧散清新”,这表现在山水诗的闲雅旷远的风致上。谢多写“望”里的山水,从静止的一点摄入的山水风景。他在写景之时,也将其思乡念友的柔情注入其中,忧郁的感情与清亮的山水相融合,构成一种欣悲交加的温润意境.  相似文献   

4.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崇尚自然、吟咏山水的峰巅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山水自然作为主要审美对象、全力投入创作而留下大量佳构名篇的著名诗人。大谢登山;临水、探幽抉微的诗歌,把人们的审美视野扩大到自然山水,推动了山水诗的勃兴,使山水之作从片段描写、渲染衬托的文学“附庸”一跃而蔚成“大国”。他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发现自然”并表现自然之美,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的山水诗人。本文拟从自然审美的拓展及山水艺术的开掘入手,探寻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性。一、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晋宋士人对山水的留连及其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与遭际以及待人的个性、气质等方面,论述了孟郊悲凉落寞心态的形成,接着分析了孟郊这种心态对其山水诗创作的审美追求的影响,主要从山水意象与情感特征,恐怖与惨历氛围的渲染以及寒峭境界的追求三方面,论述了其山水诗创作的悲剧审美追求,最后则着重从他山水诗的语言上,分析其审美追求的表现,指出孟郊山水诗在语言上从避熟就新、反俗入古、尚奇主峭出发,达到硬语盘空而又精确妥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在理学和文学两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刘因将其"生生不息"的理势观与文势观结合起来,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不但表现了山水的自然之势及其强大的自然力,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有所创新,采取一种类似文人画的大写意方式表现出山水的形象和精神,表现出耐人寻味的隽永的理趣.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次将自然山水当作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加以关照,并通过精微的体察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山水之美。由于当时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未能对山水诗形成更高的艺术规范,因此谢灵运的山水诗也还未能创造出情景理完美结合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8.
<正> 谢灵运乃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祖师。谢灵运以前的山水诗人,诸如曹操、庾阐、谢混等人多为学术界所瞩目,而与谢混同时的慧远,却很少被人提起。事实上,慧远自觉吟咏自然山水,形成了他的山水诗歌的独特风貌,给谢灵运山水诗歌的创作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慧远周围,形成了一个创作山水诗歌的作家群体,活跃在当时的诗坛上。慧远实乃山水诗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诗人。但是长期以来,慧远对山水诗歌的贡献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望方家与同好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金天羽是“诗界革命”的殿军,“南社”的“无冕之王”。其天性好游,游览祖国山水十之八九,创作出才气踔厉、纵横恣肆的山水佳作。其山水诗诸体兼备,古体成就尤为突出;与魏源的山水诗前后呼应,在近代山水诗别创风貌。  相似文献   

10.
孔孚先生怀着近于宗教般的爱心,徜徉在自然山水之间,浑然于宇宙大化之境,以一种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风范,为我们建构起天地自然与社会人文浑融合一的审美空间。他的山水诗,无疑独辟新诗之蹊径,把本来只属于辅次或背景范围的自然山水,上升为审美观照的主体,使新诗第一次呈现出古典艺术那空灵静穆的品格和美感。 诗人总有一种看取事物的基本方式和态度。作为以自然山水为观照主体的山水诗,自然更应该有一种与自然山水相交游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与山水画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和美术教学中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与画有着重要意义。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画脱胎于山水诗,而又在山水诗写作时代结束后,作为中国画科的重要一支愈发成熟芳香,因其不带功利性的对自然山水的描摹而流传至今。二者兼具自由性,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在情...  相似文献   

12.
君诗妙趣我能识 正在山程水驿中——读《桂林山水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历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很多诗篇以山水起兴,屈原、陶渊明等都吟咏过美丽的山水;尤其是唐宋以来,随着整个诗歌高潮的出现,山水诗空前繁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以及同时代的杜甫、孟浩然、王维,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他们留连自然,寄情山水,或歌  相似文献   

13.
刘宋谢灵运与中唐柳宗元都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山水诗自此历经隋朝、初唐到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自然产生新变。直至金元之际,诗评大家元遗山认为各朝各代诸多诗人中只有柳宗元最似谢灵运,其实二人同中有异,谢柳在寂寞心态上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实则在对待山水态度上以及此种心态在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上有着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山水诗的创作,常于摹山绘水中将自然风物拟人化,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情感,溶涵着睿智的谐谑之趣,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杨万里实践其“作家各自一风流”的主张,不同于谢灵运外在于自然的模山范水,也不同于王维心物一体的思与境谐,在“格物致知”的时风熏染下,借“移情于物”实现“自然的人化”,使山水成为主体情智的“外在现实”,拓展出山水诗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了许多以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山水画与山水诗一样,它的繁荣伴随着玄学在魏晋时代的逐步展开,但它在初期除了技法稚嫩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山水与人物、自然与人情间比附生硬,山水中所包蕴的玄学意蕴也显得单调。这种现象有类于晋宋时代山水诗中的“玄言尾巴”。怎样建立自然山水与人物间更和谐气氛的表现思路?怎样以此为背景建构山水画价值认证、欣赏体系?宗炳作为慧远佛学的信徒,以所引用的形神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从更深刻层面上领悟到了山水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山水与山水诗人的密切关系入手,追述了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诗人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渗透出来的主观情感、诗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我在1982年曾对山水诗下过一个定义,说“山水诗以表现山水的自然美为宗旨”,并指出“孔孚在诗中所追求的首先就是这种山水的自然美”。今天,忽然感到不确了。倒不是说这个山水诗的定义不对,山水不应在诗中占据主位,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说孔孚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意象,从公宴聚会的华丽,到香草意象的寄托、寺庙山水的义理,到真正山水的清新描写,昭示着山水诗意象从美颂比兴到自然审美的发展。唐代寺庙道观成为山水诗的审美所在,梅竹和亭意象的固化,是宋代山水诗意象的代表。题山水画是唐宋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表现了诗画合一的审美。元明清时期有大量名家名品山水画题诗出现,进一步发展了梅、竹松、鹤等高洁意象,特别是诗人别号、文集体现的山水诗意象非常普遍。这一时期呈现出前代少有的边远、异域山水意象,表现出时人开放、广袤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论魏源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诗文俱佳。其山水诗更别具一格,它能道出山水的奇奥,还原了山水的真面,体现出了创作的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