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辞趣”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首创的修辞学术语,闪耀在“辞趣”理论里的语言美学思想和变异修辞观念对现实的变异修辞现象具有广泛的理论阐释力。同构串联句是语句修辞领域的“辞趣”现象,是利用句法编码“形趣”关顾句义表述“意趣”的变异修辞句式,倚重于语言美学效应提升修辞效益。  相似文献   

2.
兼语句同形结构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问题。兼语句和它的同形结构如连动式、主谓做宾式、双宾语、紧缩句、复句等关系比较复杂,极有必要一一辨析。  相似文献   

3.
夸张话语标记“夸张地说”及其否定形式彰显了“夸张—凸显”功能,实现了借助语言形式区分语义层次的预设。夸张话语标记生成的修辞动因是语句关联性的语义限制。修辞主体通过“明示—推理”过程,可以发掘话语的最佳关联,明晰夸张的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兴”的修辞效果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在形式上,起兴句在章节中作为重要构造,使民歌句子呈现出成双成对、整齐匀称的形式美;在内容上,起兴句为民歌营造情绪氛围、酝酿感情基调,并且通过这种情感联系把平凡事物诗化成为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例举了有关句子形体同形对应的几种类型 ,并试分析了不同“同形对应”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语被动句是言语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语句,具有多种构成形式、多种语态关系和多种表达能力。本文拟以被动语态关系为中心,将日语被动句划分为“受动被动句”、“受事被动句”、“受使动被动句”和“形式被动句”四种类型。这种划分意味着直接揭示被动句的结构形式特征和语态关系内容,以利于我国学生掌握日语被动句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德语句框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历史、现状。通过大量例子分析了其变体形式——破框结构在修辞学上的意义,指出破框和句框之间是“不破不立”、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指类句可加以改造而获得特定修辞效果,"全都……,只有……"这一句式就是一例。此类修辞效果是通过"全都……"增强语句的语义信息到极致获得反衬,继而通过"只有……"突显例外现象实现的。指类句是对一类事物属性的隐性全称量化,同时又容忍例外现象。对指类句的元语用分析表明,在元语用层次,理解指类句的认知机制、指类句理解的心理逻辑和语言使用的会话修辞逻辑使得这种改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西北话“给”字句的特征是,“给”的同形复现、无双宾句及指人单宾句稀缺。这两方面都可以归结在参数上:焦点的线性设置及动词“给”的二价性。文章同时从“普一方.古”出发,系统地初步考察了同形复现这一综合句法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反映的汉语句法各层面间的相反相成的互补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预设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对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用学现象──预设语句作了初步的研究:从意义上分出两类预设句:存在预设句和事态预设句;在形式上归纳出现代汉语预设句的结构模式;并以“否定测试法”为中心,提出了“否定调辖域”的观点,由此初步得出现代汉语句式中预设关系产生及消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的结构形式也在日益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地解读《荀子》变得愈加困难。在分析《荀子》对比复句的构造格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比复句的语法面貌。研究发现,对比复句以两分句为主,鲜明的比照便于甄别细微的差异;对应的形式使得分句信息相互传递,在联系中获得了明确而稳固的意义。它多见于论辩文中。对比复句的分句在结构上严格对应,层次分明而单一;其在描写同一事理的不同方面时,自然地显示出意义归属上的“同域”。  相似文献   

14.
表达比较范畴的“比”字句之特殊“比”字句形式更为复杂,语义更为丰富,语篇功能更为强大。从语篇层面来分析,特殊“比”字句的作用表现为:在话题转换中经常起着链接作用;在话题链中起统领作用;转移说话视角的作用;在“总-分”式话题链中起话题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措辞是一门艺术,造句是一门技巧。由于句子写作的复杂性,不同的句式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效果。生动有力的句子是写作的心脏。英语平行句、警句和积极词汇是英语句级语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句式颇多,多加留意,认真实践,必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询问句和反问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对立造成二者都有其特有表达式。现代汉语中的附加疑问句和“吧”字问句是两类典型的询问句特有表达式,而且从渊源上看,两类问句间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致使结构理论对"使"字句的表意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使"字句的句式意义概括为:致使者A无意识地引起被使者B的一个不自主的变化C。致使者的无意识性、致果变化的非自主性以及"使"字的弱动力性使得"使"字句体现出客观致使、静态致使的特点,同时"使"字句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这个分析结果对指导留学生正确掌握"使"字句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词汇、句子和文章的分析置于语篇之下,可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语言的不同结构形式、意义和语用的关系,进而达到有效地理解和传递信息的目的。因为,从语篇的角度分析语言的修辞现象,是透过语言形式了解交际者在具体语境中谋篇布局和交际意图的方法,而且语言的修辞现象同样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面,所以,语言的修辞研究和教学应该从语篇的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丰富的语句材料为依据,分析阐述了汉语最基本的五种句型──主谓型、主谓宾型、双宾型、连谓型和兼语型的语法特征及其与思维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