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创作引域外小说的炬火,又融铸了中国白描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先河。他在用小说直接为现实社会人生服务的同时,又努力使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展现了高层次的美学追求。他在小说的体式上不断创新,创造了简约精深而又意境深邃的现代小说的典范。其以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为美、以不断创新为美、以简约精深为美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是杰出的写意小说家,他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与诗歌的艺术精神,建构了用传奇写“意”以创造与诗画意境同构但又具有小说特质的意境的艺术模式,《聊斋志异》中的写意小说超越了前代小说“局部性”地创造意境的水平,通篇“整体性”地创造了意境,将我国古代的写意小说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相似文献   

5.
网络耽美小说以文学禁忌题材的形式迥异于传统文学.同性恋题材在现实层面造成了在道德、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三方面的禁忌性.但网络耽美小说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事的文学性突围:在叙事内容方面,网络耽美小说通过对同性恋主体身份的高贵性设置、绑架宏大情感和将同性恋情感圣洁化等方式赋予自身合理性;而在叙事形式方面,网络耽美小说通过时尚动漫性文本和古典写意性文本两种形式获得了叙述的艺术美感.网络耽美小说在对边缘性生存经验的关注、对男性另类私密情感的探索以及对传统女性主义小说同性恋题材的扩展等方面的努力,都使其具有重要的文学生态性.  相似文献   

6.
问世于20世纪初的“写情小说”,文本呈现出“联系古今”、“融通中外”的特点。“联系古今”表现在作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婚姻、伦理道德观念予以继承的同时,融入了作家对当下时局、政治的关照和对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婚姻问题的思考;“融通中外”则体现于小说沿用传统艺术手法的同时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的继承使才子佳人小说的余韵得以在写情作品中体现,新思考的融入和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来说,则又是一种变相的解构。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形式本体论视域内,小说史就是类型的演进史。小说的类型演化,主要经历了单一小说类型的自我艺术演进,成熟小说类型的变体、旧小说的消亡和新小说的催生,以及兼类小说和超类型小说等主要路径。小说发展有其自身机制和运作过程,它超越了个体、国族和阶层的主观意志,成为叙事形式律与普遍价值感相互孕生的晶体。同时,小说又受到外部条件的刺激和影响即文化心理传统的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消费市场成规与读者趣味期待等外在驱力形塑了小说类型的政治生命力、艺术生命力和市场生命力。重视类型演进的基本状况和规律,有助于解放小说观念,发扬艺术民主,促进小说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方小说从诞生以来,就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叙事传统.西方现代小说的两大主流--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继往开来,既弘扬了以往的小说传统,又适应历史条件和现实生活的新变化,锐意开拓创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呈现了与传统小说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精细,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将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小说的艺术相结合,细腻、含蓄地写出了“五四”新旧交替时期一部分女性的心灵,从而在现代小说的心理写实方面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建树。  相似文献   

10.
漫游在自然与心灵的堤岸——关于小说发展的几个断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小说"对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颠覆,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合理性问题得以突显,也使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有了重新构造的契机.小说样态从现实主义小说到心理小说,再到"新小说"的变迁,一方面体现人类运用语言把握对象方式的变迁,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诗意在人类不断循环往复的文学创新中向历史深处的积淀.诗意在"新小说"艺术探索终极处的呈现,应被视作文学在面对混沌与深邃的世界时又一次向诗性的皈依.  相似文献   

11.
“脱卸”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脱卸具有审美的中介特性 ,含义包括连接点、转换点 ,指叙事场景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与转折 ,从此情节转入彼情节 ,它是一个中介概念。间接联系是中介概念最本质的特征 ,脱卸具有这种间接联系的特点 ,用于表征上下情节联系的间接性 ,而不是表示某个情节段落的结束。脱卸还具有空间并置的功能。它打破了时间叙事的线性因果关系 ,变循序渐进的历时性叙事为跳跃性的共时性叙事 ,把不同空间场景并置在一起 ,扩大了空间描写的张力。情节改变预定的叙述方向 ,沿着并置所呈现的新的空间轨迹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清理明清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提出一线穿是评点家提炼的贯穿小说间架结构的连叙概念。它和书法的一笔书、绘画的一笔画具有同构对应的亲缘关系,表现出空间意识,追求整体连叙的线性运动和贯通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性别对作家构成的潜在的意识影响是不自而然的,由谁来叙述,情爱事件就会呈现不同的意义,叙述者对异性的叙述总是一种“想象性”的叙述,而对同性的叙述大多是“经验性”的。认识潜存的性别盲视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势必是一件艰难而又有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小说中神话原型重述的特点,以及汤亭亭提出的“世界小说”概念,对其后现代性和非后现代性进行研究,揭示汤亭亭小说在后现代语境之下,具有重构华裔文学新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因果报应是佛教主要教义之一,它于东汉末年随佛学东渐,登陆中土,与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意识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观。这种新型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至唐代,在唐人小说中出现了人世、冥间、畜道及天界四种主要的报应模式,影响波及后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绝的文学家。孙犁小说的背景大多是民族解放战争和生产合作化运动,时代风雷激荡着作者的创作激情,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冀中平原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情景和凸现的人情美、人性美。他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优雅而清丽。孙犁小说的诗意美,美在情感,美在意境,美在语言。  相似文献   

17.
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小说文体独立的文学批评进路,并体现出中国小说观念自身的矛盾和新小说家文体探究的曲折。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在祛杂存纯的文学追求中抒写一代学人观念建构的曲折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至今,中国古典小说意境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并表现为两种状态:1900年至1948年为第一阶段,前期延续了晚清的发展态势并开始出现转型倾向,但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受研究思路与时代氛围的影响,表现为急剧衰落的趋势;1949年至今,受特定时代氛围的影响,古典小说意境研究经历了近30年的沉寂后于1977年开始复苏并有诸多论述问世,但又存在着"泛化"现象。总体而言,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范畴仍缺乏科学严谨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由语言错位建构出被颠覆的小说文本语境,是莫言体现独特艺术构思的策略。他打破了语言规律,创造出充满颠覆意味的小说文本语境。错位中生成了独特的辞格,他以超乎常人的构思,使辞格运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错位打破了逻辑链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无理状态。但语境等其他因素的参与,却能使本不合理合规的语言现象具有了内在的合理性,并衍生出审美信息。莫言变幻的叙事视角使叙事对象呈现出一种交替错落,以奇异的叙事视角转换制造变幻多端的小说故事情节,构成让人眼花缭乱的文本语境。  相似文献   

20.
蒙汗药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物态因子 ,却被作者巧妙地加以运用 ,对引领故事情节的发展 ,塑造人物性格 ,解决矛盾冲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品中关于蒙汗药的大量描写 ,不仅开创了“朴刀”、“杆棒”类小说全新的 "江湖世界 "展现手段 ,而且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