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京口医学,自宋、元以来就具有盛名,而名家世医,则以何、钱二姓最被人称道.何氏以医名者有十多人,邑志中屡有记载.钱氏著名者,则有元太医院医宫钱臻,其子原浚(字彦深),其曾孙宝(字文善,号复斋),以及宝之子组(字宗玉,号屋舟)等;自钱臻以下至明末,钱氏为医官、医士者七十余人,世代相延,连绵不绝.诗人钱邦芑  相似文献   

2.
西楚考论     
古今学者对"西楚"源于何时,区域到底多大的研究,一直争论不休。考论通过史料证明:过去大多学者认为楚的发祥地是"荆",即今湖北一带,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甲骨文里,只有"楚",没有"荆"字,直到商末周初时才有"荆"字。由此看出楚比荆早,楚起源于东方,东夷文化是其源。出土的材料证明"西楚"之名,至晚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其区域主要在豫东南、苏西北、鲁西南、皖东北部。  相似文献   

3.
朱梅墓园     
明朝末年,在后金的兴起和南侵过程中,明朗多少忠勇将士为国戍边,尽忠尽职。在山海关西南八公里的绥中县李家乡石牌坊村,就有一位忠贞将军的墓园,人称朱梅墓园。朱梅字海峰,是明末崇祯年间镇守蓟辽等地的总兵官。据《山海关志》卷四名宦篇载:“朱梅别号海峰,辽东前屯卫人,崇祯三年总镇山海,厚重浑朴、御事精确,……当事难之时公为种将,慨然自任。”祭文碑对朱梅的功劳也有记载:“解围宁锦,克复口建、壮山海之随防屹良城于万里。”朱梅生前战功卓著,死后明王朝为表彰其功勋,特为加封厚葬建此墓园,也以此激励后人。墓园呈长方…  相似文献   

4.
辛亥山东独立的著名活动家夏溥斋冷家夏溥斋是辛亥革命运动期间山东全省各界联合总会会长,为山东的独立做出过突出贡献。忧国忧民矢志改革夏溥斋(1883一1966)名继泉,字溥斋,号莲居,又号渠园、夏一翁,郓城县城关镇夏庄村人,清末名宦夏辛酉之子。夏溥斋自幼...  相似文献   

5.
利簋铭文"岁鼎克"之"岁"有四种解说影响比较大,但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岁"字解释成岁星、祭祀名、抢夺九鼎均有困难。"岁"是"右史利"的名,"岁"与"利"一名一字。"岁"本义是斧头、镰刀之类的砍削切割器;"利"本义是锋利,"利"与"岁"名字相应。铭文记载右史利因占卜预测准确,受到周武王赏赐,因而作铜器记载荣耀。"岁鼎克"不能解释为"岁星当空"的天象,用来作为商周之交天象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穷尽收集<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六册)中的"心"符字,从中择其要者50例,分字形不见于<说文>的从"心"之字、字形见于<说文>而意义不同的从"心"之字以及形扣义同于<说文>而义不行于后世的从"心"之字等三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大量从"心"之字在战国楚简中出现应非偶然,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现象,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和社会原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楚简"心一符字的大量出现应与战国时期盛行的心性之学有某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性之学在战国楚地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汉语立法文本中有一种“者”字句式,即句子主干的主语是一个“者”字结构,表示法律规范的假定,分项则复指“者”字结构之内的一个名词性结构。“者”字句式的直接来源是《大清新刑律》,其源头是日本《旧刑法》。“者”字句式来源于黄遵宪对日本《旧刑法》的翻译和改造。黄遵宪对日本《旧刑法》“者”字句式之“上下‘者’字结构”进行直译,对日语的“时”字句式等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8.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书画家,更以书法功力精深著称于世,有清代第一之美誉。上图为何绍基为大学士祁隽藻书斋题署的匾额,纵137厘米,横47厘米,纸本墨迹,上有篆书"观斋"二字,并有行书四行跋云:"寿阳相国大前辈得宋拓大观帖以名其斋命篆晚何绍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兄弟之间取名有若干规则.双名者,兄弟名皆在相同位置有一字相同;单名者,兄弟名皆有相同的偏旁部首或结构形式.此外有若干特殊规则,如取"八元"、"八恺"、《周易》卦名等.取名规则与维护宗法秩序和血统纯洁的目的相关.古人表字有与名的涵义无关者,其形式为以表长幼次序的字与表男子身份的字构成.古人有单字表德者,加语助而为双音节词.单字加语助有两种情况,一为单字加行第,即表德之字加伯、仲、叔、季等;一为单字加美称,即表德之字加子、甫(父)、君、公等.僧人法名由"共名"与"殊名"组成,表字与士大夫同.法名可简称"殊名",字须全称,法名与表字可连称.据其称呼惯例可纠正古籍整理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襄城战役是李自成农民军几个著名战役之一,它继项城战役之后“再破秦师,获马二万,降秦兵数万,威震河、洛。”(《明史纪事本末·李自成之乱》) 但是,诸有关史籍中对于襄城战役日期的记载很不一致。大致上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为崇祯十四年十一月说;一为崇祯十五年二月说。现将有关记载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清末同情太平天国革命的学者王韬(1829-1897)在所著<扶桑游记>中说,明亡后至日本的朱之瑜、陈元赟和戴笠是当时在日本最有学问的三人.朱之瑜作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师宾,传播儒家学说,陈元赟据道家哲学思想,创传柔道、传播公安派文学,戴笠虽削发为僧,却不忘救人济世,发明救治痘疹,与他同时的陈明德也是以医术起废愈痼,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朱舜水为山鹿素行所作的“子敬箴”不仅体现了箴言的规劝之意,还显示出二人在“性善”问题上的分歧。山鹿素行写给伴宇右卫门的书信也证实了二人间的思想分歧,甚至山鹿素行在信中将朱舜水斥之为“俗儒”。加之《答安东省庵书》和《与安东守约书》的参照比较,可以更加肯定地认识到二人思想互动可能性之渺茫。通过朱舜水与山鹿素行古学互动可能性的考察,可以清楚地发现江户时代日本儒学对明末中国儒学的冲击,明确儒学在东亚传播的普遍性及日本儒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鸟虫书三考     
《集成》10407号"鸟书箴铭带钩"中的"毋诈毋挴",指既不要诈伪,也不要贪心;"汲于利"当读作"急于利",与"重利"意思相当;"母产又苟"当读作"毋产有苟";"悊冬"当释读作"慎终"。《集成》34号铜钟铭文中的"搏武"是形容军队阵容鼎盛壮大的。"鄬子受编钟"铭文中的"月"字下的两短横当是合文符号。  相似文献   

14.
严羽和戴复古订交的时间在绍定五年 (12 32 )而非嘉定十四年 (12 2 1) ;严羽避乱返乡时间在绍定四年而非元年 ;严羽的《平寇颂》写于端平元年 (12 34 )五月之后而非绍定三年间 ;戴复古布衣一生 ,并未任过邵武军学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图书馆所藏翼圣堂刻本《笠翁一家言全集》封面的启白,《闲情偶寄.器玩部.笺简》中的相关陈述,是李渔创建芥子园书坊的确证。李渔的芥子园书坊不仅售书,而且刻书印书。翼圣堂作为其刻书的堂名;而芥子园书坊则是对外销售的"门市部",分别设在金陵承恩寺和书铺廊两处。李渔无论出游在外还是居家,均是出书计划的策划者,书铺经营的决策者,是一代潜心著述的书坊主人。《芥子园画传》初集、二集、三集的成书均有李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戴震与江永间之究竟关系,学界多从钱穆及其高足余英时之说.然钱说在两个重要方面有误:一、谓戴震的朴学出自江永;二、谓江、戴二人初晤时间为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其后,余英时虽对其师之前说进行了修正,即江、戴二人为师友关系,然仍坚持其师之后说.本文参校有关史料指出:不仅江、戴二人初晤时间实为庚午之二年后的壬申(1752年),且其二人之关系最多亦仅能处于师友之间,故所谓的戴氏背师之说实乃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未完成《红楼梦》的缘由探讨:(1)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的初衷;(2)从“判词”诗作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是当初创作《红楼梦》的方向;(3)作者创作到八十回回目之后根本没法将“钗黛合一”,故此作者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创作留下了令已也令人遗憾的残本。  相似文献   

18.
姚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典型范例,是长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这里相继产生的河姆渡文化、虞舜文化和严子陵、虞世南、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等文化名人,都是国家级、世界级的。姚江本身构成了一部涌流不息的文化史。  相似文献   

19.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从李信家世源流来看,自李同以降,李信祖先渐以将略持家.李信乃陇西李氏杰出人物.今所能考见之李信事迹,均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的十年统一战争期间.李信在秦统一战争中,破赵,逐得燕太子丹、攻楚、破定燕、代、齐地,骁勇善战,功勋显赫,是秦始皇扫平群雄、统一天下过程中颇为倚重的一员大将.但是,由于伐楚之战在军事史上的经典意义,李信在伐楚中的失败又与秦最为卓越的老将王翦的胜利呈鲜明对比,所以李信在后世论者眼里和笔下,地位并不高.李信伐楚失败的事例成为经常的反面谈资,一代战将的英名竞为此役之败而掩损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