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社会历史/社会文化文体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阐释翻译中导致原文文体变形扭曲的一些目的语文化语境因素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视角一文体体现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反过来影响文体形成;Andre Lefevere的“翻译改写论”也揭示了意识形态和诗学是文学翻译中一股巨大的影响力量,左右着翻译思想、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过程,从而会影响原文本在翻译中的命运。文章探讨了译入语文化中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原文文体风格传译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是艺术的再创作。在文学作品英译汉的过程中,译者不但要精通英语,还要具有深厚的汉语功底,明白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如果翻译的时候译者过多地受制于原文,对原文亦步亦趋,不但不能“忠实”于原文,还会出现“翻译腔”。针对这一现象,同时结合《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一些典型例句加以分析,希望对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论翻译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通常都和忠实性联系在一起,即如何从形式到内容等各个层次上忠实地再现原文,尤其是在西方"等值论"的思想传入之后,这一思想尤为盛行。实际上,在翻译中创造性忠实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原因有以下几点:传达原文思想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由于文化、地理背景差异而产生的文化缺陷;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总之,没有了创造性,忠实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在后殖民语境研究下,翻译不仅是文化殖民的工具,同时也是抵制文化殖民的武器。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点,论述了严复的《天演论》通过目的性选择原文文本,选择性介绍原文内容,并运用中国文言,史家笔法和老庄思想诠释原文,以浓厚的译语特色削弱了西方文化高高在上的地位,抵制了强势文化文本潜在的文化同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学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参照系。作为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苏曼殊的翻译成就和史学意义至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译学思想的梳理更是付之阙如。其译学思想可归整为以下三点:一、选材精审,注重原文审美价值,反对“必关正教”;二、精通原文和译入语,“按文切理、语无增饰”,反对“浇淳散朴,损益任情”;三、“陈义悱恻、事词相称”,以使达到神韵与形式的统一。这种抵制“意译”末流、追求文学审美价值的文艺观在当时翻译界可谓空谷足音。  相似文献   

7.
翻译标准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随时代不同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不同,其内涵是动态的和社会性的,不同国家民族因文化传统和文化地位不同,翻译标准也将不同.翻译的社会标准无疑有利于再现原文反映的民族历史和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性思维取向。只有理清这一类比历史脉络才能真正理解际遇中的西方译论并与之平等对话。临摹意义的翻译观被创造性绘画的翻译观置换,原文"现实"同原文一道成为翻译的参照,缓和了作者/原文与译者/译文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真正消弭二元对立格局,建立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平等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共享世界的历史视阈。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性思维取向.只有理清这一类比历史脉络才能真正理解际遇中的西方译论并与之平等对话.临摹意义的翻译观被创造性绘画的翻译观置换,原文"现实"同原文一道成为翻译的参照,缓和了作者/原文与译者/译文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真正消弭二元对立格局,建立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平等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共享世界的历史视阈.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语言实践,是利用一种民族语言把另一种民族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确切而完美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鲁迅曾说过:“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求其易懂,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完美地表达原文的思想与风格,译者不得任意增删,歪曲原文的内容,译文的语言又要通顺流畅,符合规范的表达方式,避免逐字死译、生硬晦涩的现象。这是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各种民族语言的产生与演变,都受到不同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逐渐形成各自的  相似文献   

11.
在后殖民语境下,作为翻译研究的根本理论对等理论出现了文化转向。多层次对等理论在全面关照语言本体层面对等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翻译学的研究视野,倡导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文化功能的等值,反映了后殖民理论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主张平等对话的思想,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的深化。中国译学从中可以得到极好的启示,即加强汉外翻译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提升译者身份和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商标翻译是使商标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指导下,目前很多商标的翻译都存在着忽视的语文化的问题。"目的论"是"以的语文化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它鼓励译者积极分析跨文化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异同,努力消除文化差异对商标的负面影响,创造出与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的商标文本。  相似文献   

13.
译者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必然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加以变通,从而产生符合目的语文化的文本。由于中西文化在道德伦理价值观上的差异,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采用"雅化"的方式对源语文本中不符合目的语文化的禁忌文化进行淡化。本文以文学翻译实例为佐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雅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典籍英译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译者伦理是典籍英译中应首先厘清的一个问题。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历时地对比分析了西方译者对《道德经》中"道"的英译,以求发现其背后所体现的两种文化间的较量。结果发现西方译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一个由漠视到尊重的转变,对自身文化的态度经历了由固守到兼顾的转变;尊重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兼顾译语文化规范应成为当下典籍英译中的译者伦理。  相似文献   

15.
门票是对景点的简要介绍,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设计讲究,旨在吸引潜在游客,其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并重。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观作为应用译论的代表之一,赋予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多的自由,这对门票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西藏景点门票英译为例说明交际翻译观在门票英译中的应用:译者在翻译门票时应以实现门票的信息功能为前提,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为根本,着重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可以对原文内容和语言结构作出适当调整以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促进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山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曲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意象之一,象征着国家、爱情之永恒,疆域、离人之阻隔;同时还是寄托诗人隐逸情怀的一种载体。由于山文化意象的某些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是缺省的,这为其准确翻译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启示下,译者以文化作为翻译的目标和单位,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传承山文化意象内涵,向译语读者展现其别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鸟兽鱼虫等动物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用来表达诗人乐愁等情愫。而动物意象的翻译需要译者匠心独运,以向译语读者再现中国文化中鸟兽鱼虫意象诗歌所蕴含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相似文献   

19.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 Francis Ross Carpenter 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翻译实践中常常看到一些译者在英译汉语软新闻时并未遵从传统的翻译理论 ,而进行了大胆编译 (删除或增加某些内容 )。本文从软新闻的文本特点及其传播功能出发 ,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制约软新闻宣传效应的实例分析 ,认为软新闻独特的文本特点、中英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软新闻对宣传效应的刻意追求 ,使得传统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有时在英译汉语软新闻时失效 ,而编译则在此领域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