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婚嫁仪式歌是哈萨克族习俗歌的主要种类之一,纵观整个婚嫁仪式,从"沙仁"、"加尔——加尔"、"森斯玛"、"阔尔斯"、"阔什塔斯"到"别塔夏尔",可以看出它是用歌唱串联起来的一部完整的"组歌"。本文以女性作为切入视角,从女性经历的"分离"、"通过"、"再进入"三个仪式出发,来探究哈萨克族女性婚恋观、家庭观,进一步揭示其体现的女性民俗文化价值,即:标记功能、文化符号、交流教育媒介。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并从选词、修辞、风格和文化四个角度分别鉴赏了许渊冲对"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英译。通过具体的分析和鉴赏,可以看出,奈达的翻译理论和中国翻译大家许渊冲的翻译原则如出一辙、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瑶、汉族在基本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差异显著的生育文化.从妻居是瑶族十分流行的一种婚嫁模式,这种婚嫁模式动摇了传统生育文化的内核.据此提出,变革婚嫁模式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主要应通过政府引导、立法规范、舆论导向和政策鼓励推动这一变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肃南裕固族婚嫁礼仪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裕固族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裕固族的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其中婚嫁礼仪文化独具特色。通过考察裕固族婚庆礼仪活动找寻其婚嫁礼仪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了解和认识裕固族民俗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男婚女嫁在大多数社会里都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它不仅标志着作为社会成员一分子的个人从此应担当起社会赋予每个成年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且还关系到种族的繁衍、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大事,因而许多民族在其成员的婚嫁过程中,总要举行一些富有本民族气息的仪式,以表达吉祥、兆福等意义,同时也对婚嫁作些禁忌和规范。这就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婚姻习俗。作为诸多文化事象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婚俗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流行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地区的传统婚嫁习俗,以其封建买卖婚姻的繁文褥节及大肆铺张,折射出这一千年古县民众铺张显摆、相互攀比的世俗心态。如今,虽然这一习俗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其中的哭嫁形式与哭嫁歌却是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自然地包含在文化的本质规定之中,它不仅很好地反映了当地女性心理情感的轨迹和价值观,更是全面地展现了当地婚嫁习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哭嫁歌中,出嫁姑娘是各个环节的主体,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位特征,具有土家族姑娘成年礼仪的意义。从哭嫁歌参与者、过程、内容等方面,哭嫁歌反映了土家族文化的认同及其与"他者"文化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白衣”和“红妆”两种服饰的描写包涵着对行性的修辞意蕴。作为孝服标志的“白衣”往往隐喻着“素洁”,而一贯作为吉庆象征的“红妆”则暗涉着“热烈”。同时,在《金瓶梅》和《红楼梦》等世情小说中,红、白两种服饰还暗涉着高低贵贱。另外,就审美色调而言,“白衣”通常给人以“冷艳”之感,而“红妆”则给人以“丽”之感。所有这些描写大都不是作者的信笔所至,而是在特定民俗作用下的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老或称"居家养老",应当说,是我们民族的养老方式.拿北京来说吧,老辈儿就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好几代人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小辈儿共同照顾长辈,可谓"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啊.四合院,门挨着门,很自然形成一条胡同.胡同有胡同自己的文化,谁不孝敬老人,在胡同里走路都抬不起头来,掐指算来,也许是好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10.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向来吃苦耐劳、聪颖贤慧,其民俗亦奇特.尤其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特色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婚俗上至今沿袭"从一而终"的婚嫁观,又保持长住娘家的生活习俗.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惠安女的生活习俗尤其婚俗正在发生种种变化,如何保护惠安地区富有海洋民俗特色的优良的传统文化,需要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绿荫掩映的武定门公园、红妆素裹的长乐路、涅榘再生的凤凰台、雄伟壮丽的集庆门城墙……如果说玄武的长江路是融历史、民国、现代三种文化于一体的经典范例。那么,南面的长乐路——集庆路,则以全新的魅力,唱响千年秦淮文化的新传奇。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文化自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地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近年来,国家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近十年里,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亦属罕见。中国文化产业不懈前行彰显了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玩转冬季     
趁冬季,快到那冰天雪地里去,进行冬捕、滑雪,让我们玩转冬季。冬捕:心怀感念的收获冰天雪地里,冬捕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管如何,天寒地冻之中,打捞或垂钓,都要感谢大自然的"天赐"。1.查干湖冬捕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内陆湖泊和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那充满北方原始渔猎文化气息的冬捕,那神秘的祭湖仪式和凿冰撒网的捕鱼场面,都让人大开眼界。目前,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红高粱》与贾平凹的《五魁》是中国当代婚嫁题材小说的两朵奇葩,都讲述了婚嫁仪式的全过程。相同的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一个表现原始生命力的张扬,一个叩问文化道德压抑下生命欲望的变态。它们都指向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识的思考,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文化寻根热潮。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殊途同归的命运体现出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伦理道德扼杀人性的思想的批判,肯定原始生命力的张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新生 《老友》2014,(2):41-41
正父亲是个独生子,一生勤勉耕作,虽无出彩的容貌,却有出彩的"彩词"。"彩词"是我们那里在喜庆场合时说的吉祥话。十里八乡,婚嫁喜事,上梁喜庆,都会请他去喝彩助兴,带去吉祥。据老辈人讲,父亲从小豁达明理,记忆力超群。邻村私塾先生教学生背诵《千字文》《三字  相似文献   

17.
崔继业  赵莹 《社区》2012,(22):46
周末剧场,一个土生土长的社区草根式文艺组织,深深扎根在社区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孜孜不倦地汲取养料,为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的居民群众奉献了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原汁原味居民参与乐在其中【故事】"我们住在文化里,老街老巷老知己……古城扬州我的家,处处欢歌伴笑语。"由琼花观社区文化里五位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扬州方言说唱节目《文化里  相似文献   

18.
古歌——黔东南苗族习惯法的一种口头传承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古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习惯法研究的视角可分为神话类古歌、历史类古歌、诉讼类古歌和婚嫁类古歌四种.苗族古歌反映本民族传统法意识、独特的"议榔"制度、婚姻制度变迁及继承制度和所有权制度,真实记述了一些诉讼案件的过程,传递着丰富的习惯法文化信息,古歌与苗族其它口传作品在习惯法的传承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并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但唐代妇女的命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幸运。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妇女虽然都存在离婚再嫁的现象,法律也给予了妇女一定的婚嫁自由,但就总体而言,整个唐代社会妇女依然处于"男尊女卑"的束缚之中,有较少的人身自由,其社会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