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楚文学的另一位著名作家,历来屈宋并称。但在二十世纪"疑古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者都对宋玉和他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而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宋玉在语言、结构等方面为后世赋文学奠定了基础,他是赋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2.
历代论者对宋玉评价的高低相当程度上与批评者对于屈原的评价有关,而不仅是宋玉本人的作品,杜甫却认为屈宋并称,表现其对于宋玉的文学才能和个性人品都很崇敬.对于宋玉的微言曲谏,历代论者多持反对意见,杜甫却显示出难得的宽容,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有利于社稷民生,无论直谏、曲谏都是可以的.杜甫对宋玉的接受,深刻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心态和个人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宋玉是继屈原而出现的最杰出的《楚辞》作家。他们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为中国的诗歌发展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然而,对他们的作品及人格的评价,自司马迁以来就产生了分歧。唐代的文人学者,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站在不同的角度,因而对屈原与宋玉的评价,同样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认真地研究这些矛盾的说法,对于我们了解《楚辞》研究的历史是很有益的。一、批评屈原和宋玉  相似文献   

4.
宋玉的文学贡献与历史地位罗漫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位作家一直与屈原并称,一位是庄周,并称“庄屈”;一位是宋玉,并称“屈宋”。然而宋玉却没有庄周那样幸运,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某种历史的误会,他在文学史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在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对宋玉的批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肯定了宋玉创制新文体的功绩;二、揭示了宋玉文学创作的成就;三、确立了宋玉与屈原并称的文学史地位。刘勰的宋玉批评确立了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将宋玉、唐勒、景差列为一类,然只有宋玉作品能流传千古,为何如此?多年来没人对这一问题作过认真研究,当然更不可能有比较中肯的分析.此次将《文选》中凡录有赋作之作家的赋与文列为对象,以出现于《辞源》中的四字成语(或成词)为统计材料,并将宋玉、司马相如、扬雄之具体数字统计出来,发现宋玉这一数字远高于司马相如和扬雄,也高于《文选》中的所有上述作家.由此得出结论: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赋祖"地位不可动摇!唐勒、景差二人之艺术水平与文学成就,实不能与宋玉相比,二者并不在一个层次.唐勒、景差的赋、文失传,作为先秦文献,必然因素居多;同样,宋玉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也主要是必然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稻畑耕一郎先生,经该校工学博士尾岛俊雄教授推荐,来我校中文系进行学术交流.稻畑耕一郎先生有志于中国文学研究,著有《楚辞离骚错简提疑》、《宋玉论》等有关屈原、宋玉研究的论文多种,先后在日本近年出版的《中国文学论文集》和《中国文学研究》上发表;他参加了日本高等学校汉文教科书教授用指导书《李白与杜甫》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新人辈出,福建张端彬即是其中之一.他精心撰写的学术专著《楚国大诗人宋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11月版)以其精辟的见解,充分的论证,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宋玉是屈原门生,师承屈原的诗质与品格,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在作品中鞭挞奸诈与权贵,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二号诗坛巨匠.两千多年来,宋玉与屈原宛如“双子星座”,在祖国诗坛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蒙州时所创作的《咏怀古迹》诗深情评价宋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着爱国诗人宋玉.  相似文献   

9.
宋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全方位地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是中国美女文学和丑妇文学的全方位开创者和代表作家.从形象学(imagologie)的角度来看,作为男性作家的宋玉在对"他者"(others)--女性的描写方面存在理想化与妖魔化的两极化倾向.他塑造的高唐神女和东家之子是十全十美的丽人和美神,他描写的登徒子之妻则是集天下奇丑于一身的丑妇.中国后代作家描写美女与丑妇都深受宋玉的影响与沾溉.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宋玉生平探考 关于宋玉的生平经历,由于史料记载不足,难作详细考证,现仅就占有的资料,对宋玉的生平经历略作探考。 宋玉的出生地,按晋代人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卷一和南北朝时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记载,宋玉为鄢都(今宜城)人,现存遗址有宋玉宅及宋玉冢。最早记载宋玉其人的是西汉人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相似文献   

11.
明遗民刘命清《庄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怨情。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庄、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庄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但都寄托了他们试图弥合生存与节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2.
滑稽家及东方朔与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稽家是先秦至汉代文人集团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团体。这些人虽然行为狂放,但是,他们却有着非常明确的正义感和讽谏智慧,东方朔就是其中的一个。东方朔在日常生活中,既有嬉戏人生的一面,又有直言切谏的经历,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内容,而《七谏》一诗对屈原的评价,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屈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时尚的今天,屈原文化显示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当前屈原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其开发路径需要进一步探求,文化内涵需要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14.
屈原有着远大的理想与政治抱负,他的壮志理想是和楚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愿意充当一个马前卒,为楚国的兴盛鞠躬尽瘁。当时的士人阶层被普遍的心理焦虑困扰着,屈原也在所难逃这种心理的焦虑,而且,由于其身份地位壮志理想等各方面的影响,他的这种心理焦虑特别是爱国焦虑要强过一般的人。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中原王道文化和天命惟德观念普遍流行,"他人"思想融合在仁政的推崇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之中。屈原作为楚国王族的后裔与政治家,其"他人"思想虽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旨归,"哀民生"而行"美政",但先楚文化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屈原将主体对他者的的道德责任从儒家以直报怨的相对责任推进到九死未悔的绝对责任。"受命不迁"作为屈原"他人"思想的生成起点,不仅强化了主体的伦理特质及其对他人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民生禀命、各有所错"也为他者绝对他性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屈原诗学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合梦;“九歌”世界:开拓民间智慧进入文人传统的巨大潜能;南音真传:地域文化对于审美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李贺对《楚辞》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对<楚辞>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与偏好,他与屈原相似的遭遇、相似的现实语境,使他在情感上容易与屈原产生共鸣,这是他对<楚辞>接受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还与韩孟诗派对<楚辞>的继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是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楚辞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具有宏阔的视野与充满实在内容的历史分析.郭沫若对于屈原否定论的批驳,对于王国维南北学派差异的新的阐述,对于屈原思想的分析与心理的描述,都具有总结性.而对于屈原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他的文学成就的意义,又都作了超越前人的深化的论述.虽然从“五四”文学革命的角度来体认屈原,有一定的主观化、简单化的缺点,有一些论述根据也不足,同时屈原的形象又再一次被一种新的意识与现实需要所重新塑造,但较之以前的楚辞学研究,仍然让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  相似文献   

19.
荆楚民众以屈原为自己主体意识的代言人,并利用多种方式创作、传承多姿多彩的屈原民俗文化.他们以屈原的事迹和精神创作并流传着许多活生生的屈原传说.在节令中创造并传播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使屈原走向民众的神坛,形成了荆楚民间传承的屈原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龙舟竞渡源流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沅陵龙舟竞渡是为了祭祀苗族先祖盘瓠而形成的,它远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竞渡.屈原在<湘君>、<东君>等诗中曾对沅陵龙舟进行过激情的描写,说明沅陵龙舟竞渡起初跟屈原毫无关系.让沅陵龙舟竞渡与屈原人事相关联的人是欧回和刘禹锡,他们使得沅陵龙舟竞渡原始巫祭色彩注入了爱国的新思想.沅陵龙舟竞渡拥有四个世界之最.因此,将中国传统龙舟竞渡的故乡定于沅陵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