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文 《山西老年》2013,(3):24-25
姐姐和姐夫是大学同学,大一相识,大二恋爱,大四顺理成章地面临了毕业分手。当年的姐夫成绩平平,能力平平,长相平平,家境更是连平平都不如。他没有背景,没有房子,没有车。爸爸妈妈给姐姐安排好了工作让她回老家,无论如何也不让姐姐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两人像许许多多大四情侣一样,毕业,分手,一个留南,一个回北。那年姐姐22,姐夫22。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12)
祟尚自由,女白领甘愿辞职“打短工”陈佳是一位身材苗条、面容俏丽的银川女孩。2003年7月从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满怀信心来到上海。凭着出色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气质修养,她很快受聘于浦东新区一家集团公司,任总经理助理。老总助理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有种说不出的烦恼。总经理不在时,陈佳要到车间查看产品质量。由于没接触过,只好从头学。苦攻了大半年,又凭着骄人的英语水平,成为了公司唯一拿到“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证书”的人。除了这些,陈佳还要负责老总日常文件资料的整理、会议准备、记录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诚信"的"诚"和"信"之间包含了内在与外在(以及德性与规范)、高级与低级(以及提升与普及)这样两种基本的区别。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对于企业的影响、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把"诚信"中的"诚"和"信"拆分开来,暂时避开"诚",针对企业建设广泛的社会道德征信制度以确保其"守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由"信"到"诚"和由"诚"到"信"两条不同的道德建设路径实现"诚"与"信"建设的互动,或许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道德水平,从而促使中国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信"伦理思想是在战国语境下的产物,"人性恶"是其哲学基础,"群"是其基本支点。荀子认为"信"应该包括治国、社会和个人修身三个方面。但作为封建社会倡导的主要德性之一,"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之处。在现代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从荀子"信"思想中借鉴积极成分,另一方面自觉突破其局限部分,使诚信成为人们内化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我14岁那年进了姐夫松下幸之助经营的松下电器公司当学徒,28年后,当我辞职时已经是松下公司的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部长。辞职后,我与长兄开始经营三洋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洋已成为拥有近10万职工的大型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几年前,我大外甥要去美国。其实,他算是IT精英,在国内某大型企业,有一份年薪20多万且单位提供食宿的工作。当时,我姐姐姐夫想让我劝劝外甥,这么好的工作,还出去干什么?说不定是骑马找驴呢。我外甥当时说了一句话,至今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说,我宁可输在公平规则下,而不愿意赢在不公平规则下。当时这话把我给绕糊涂了。年轻人真是有思想。后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的70年代,在农村,谁家的儿子能拥有一辆锰钢凤凰牌自行车,那可是找对象时,在姑娘们面前最耀眼的资本呀!当时,我就有这个福气。因为我的漂亮姐姐,嫁了个当煤矿工人的姐夫,还是个劳动模范。所以矿上奖励了姐夫一张购买一辆锰钢凤凰牌自行车的票,买回来后,当然就成了姐姐的了。姐姐从姐夫手里接过她的"凤凰"后,见我天天围着她的"凤凰"转,忍痛让给了我。姐姐把她的"凤凰"一给我,我就先骑上它绕着村子当中的那条大街转了它十来圈,眼馋的那些正在为找媳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有媒体报道,自2010年起,武汉各大公司的HR们陆续在某人力资源论坛里公布公司已离任"极品"员工的行为,并提醒同行们招聘时重点留意。武汉越秀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顾问宋文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让建立一份职场黑名单成为可能。缘起出炉"黑名单"其实很无奈"这么做其实很无奈。在国企有政审,在国外有一套诚信体系,如果你拖了信用卡的钱不还就有可能会影响你今后的工  相似文献   

9.
社会面临诚信危机,道德教育应肩负起重要责任。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中要特别强调"诚信"道德规范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10.
科研诚信的自律与他律失灵是高校科研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在于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的有机结合,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要以自律和他律为基点,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建立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并举的科研诚信"教-管-监-惩"体系。通过"他律"机制实现对科研诚信的他教和外控,通过"自律"机制实现对科研诚信的自教和内控,由此形成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无信不立,企业不讲诚信同样会失去精神根基,偏离前进中的正确方向,随时可能翻船。诡道常见于兵法和军事战争中,敌对各方不惜一切运用欺诈之术置对方于死地或降服对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场如战场。正确领会"诡道"的本质要义,在符合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可以应用奇谋妙计,灵活多变地进行商业竞争。片面强调"诚信"或胡乱使用"诡道",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值得企业管理者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市场经济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之主要形式时,人们突然发现人的经济行为中间出现了"诚信"真空,中国公德系统出现了重大危机——诚信危机。正是基于此问题的考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契约诚信"的历史考察,从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契约诚信和民间契约诚信实践两个方面,系统进行阐述并分析古代中国契约诚信的现代价值,为我国现行契约诚信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些许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有理由断言"诚信"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的国学资源中不乏推崇"诚信"的论述。但是,批评中国人缺乏"诚信"却是百余年间时常听闻的来自"外部"的声音,"诚信"的缺失已经是当前不容回避的社会弊端。在国学的理论层面上重视"诚信"的价值,是诸多学派共同遵守的伦理方向,而在国学的政治实践层面上,既有对"诚信"的尊崇和履行,也有对"诚信"的背叛与践踏。只有认真地反思这样的"背反"现象,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分析才可能是全面的。在国学的思辨语境中,对"诚信"的辩证表述给出符合其本意的诠释,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校园普遍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近几年,“免监考”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唤醒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且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同与支持。但是,“免监考”制度还只是一种新型的、不成熟的考试探索和教育方式,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甚至反对的观点也不足为奇。“免监考”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信"是"公共诚信"的简称,指公共性质群体对诚信规范的遵守,与"私域诚信"相对。"公信"缺失是我国诚信问题的症结所在。"公信"建设是我国诚信建设的关键,其中政府诚信的建设又是"公信"建设的重中之重,非权力性群体组织的诚信则是"公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陈佳洱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陈佳洱表示,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新兵,自己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一个称职的政协委员。陈佳洱,1934年10月1日出生在上海市。作为物理学家,陈佳洱善於及时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前瞻性地部署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射频直线加速器、超导加速器技术等低能粒子加速器及相关的应用领域自主创新,取得重要成果。早期陈佳洱在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心区的研究中,设计了一套微分探针装置,发现了离子源引出的离子在中…  相似文献   

17.
加强“诚信”的道德培养是防范学术腐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不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治学之根本。文章阐述了诚信的基本内涵,诚信与治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当前学术失范的原因,并对加强诚信治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思想庞杂,良莠杂糅。批判继承和发展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公民道德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儒家伦理中的仁爱、诚信和孝悌思想进行阐述,探讨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统称"三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实践理性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有三种解读向度:目的论;策略论;工具论。基于道德哲学的方法,诚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存在于由三维人文纬度构成的立体世界中: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三个世界中,本体世界是形上道德真理,生活世界则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世界。不过,生活世界仅是道德的作用对象,道德的作用方式决不是直接地参与和干预世俗生活,而是通过意义世界的建构,实现与生活世界的辩证互动,进而追求人的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因而其作用点和作用方向是意义世界。"道"、"德"、"得",分别构成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的核心概念。"道——德——得"的价值生态,使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相贯通,由此构成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诚信的劝导,必须防止康德所担忧的"伪善"和道德的"源头性污染"。以"道"立"德",以诚养"诚",是劝导诚信之德的"应然"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势必也或多或少地冲击着大学校园诚信。大学这个"象牙塔"如何守望校园诚信,发挥"象牙塔"的文化引领和示范功能,是每个校园人值得深思的沉重命题。从文化自觉视角探究大学校园诚信的本真,以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