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相似文献   

2.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制定以后,如何有效的实施教学,教师是关键.《艺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新课程,更需要有合格的师资,而目前国内的师范院校还没有设置培养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师资的专业.本文将教育部《高师艺术教育专业主辅修实验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与高师音乐系如何培养合格的艺术师资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企图通过对《子夜》与《家》的艺术比较研究,将茅盾与巴金的比较研究这块空白提到世界汉学家们面前.本文的构成是:《子夜》与《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艺术风格的比较;艺术视角的比较;结构艺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只要我们翻开显祖的《临川四梦》就不难发现,《四梦》无一不涂上浓重的奇幻色彩。然而,不管这些作品怎样离奇古怪,怎样超越常规,其实都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都是当时社会现实普遍存在的、令人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的艺术再现。汤显祖的《四梦》的奇幻艺术是厚植于写实艺术的土壤之中,包孕着丰厚的社会内涵和深邃的哲理意蕴。汤显祖的戏剧是奇幻艺术与写实艺术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1994年,美国首次将艺术教育确定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同年,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编制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为美国艺术教育迈入21世纪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把美国艺术教育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视觉化的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也迎来全新挑战。为适应社会思潮的变化和艺术教育理论自身的发展,2014年,美国推出了最新的《国家核心艺术标准》。通过比较美国新旧两版艺术教育标准,发现新《标准》在艺术教育理念、框架结构、教学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思考、创作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自主创造的能力。新《标准》促进了艺术教育向综合性与多元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老庄思想,人们大多从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之影响切入,或延伸为文学观念的讨论。由于老庄诗学是理性思维,注重理论批评,不同于孔子式的实际批评,所以,人们很少论及《老子》、《庄子》与中国古代诗学及艺术理论的关系。文章从道家文化的角度,研究老庄诗学思想的核心,它主要表现为倡导诗学艺术的自然性、形象性、抒情性与含蓄性。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艺术成就,即《金瓶梅》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结构方式或创作观念等方面,都对我国传统小说进行了实质性改革;《金瓶梅》的艺术创新给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人叹服。这样的艺术精品,委实是现代文学艺术园林中奇特的一枝。《传奇》除了内容的多义与丰厚外,其艺术风格的铺张、飘逸、轻奇,令人在突兀地惊喜中忍不住惊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了。熟悉中外文学的读者,会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既看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影子,又回味出英国著名通俗小说家毛姆的韵致。当年接编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周瘦鹃老人,就曾这样  相似文献   

9.
至今我国学者撰著及翻译过来的艺术哲学著作已经有十数部,兹谈其中四本。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者之一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1805),他试图规定艺术在宇宙中的位置,用他在分析自然时所形成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艺术进行探考,提出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从而建立新的美学。二是丹纳的《艺术哲学》(1865—1869),依据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并从"历史出发"考察西方历史上大量艺术事实,阐述其基本美学观念;丹纳对中国影响甚大。三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1934),倡导回到日常生活的艺术理论,提出艺术不是用于外在的目的,其功能在于加强生活的经验,而不是提供某种指向外在事务的认识;杜威的艺术哲学在今天看来质朴而亲切,应该研究和借鉴。四是蔡仪的《新艺术论》(1942),以唯物主义认识论阐述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认识,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于真实性和典型性;在当时,它是学术思想的最前沿,处于先锋地位。拙著《艺术哲学读本》深受吾师蔡仪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明小史》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是还应该看到其在艺术上的局限。笔者从《文明小史》缺乏深度的讽刺艺术、过于虚化的夸张艺术、作者过多地介入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粗糙、艺术结构的松散等方面力求对这部作品作客观的评析,希望对《文明小史》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2.
冯中一,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主要评论著作有《语文教学札记》、《诗歌漫谈》、《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学诗散记》、《诗歌艺术论析》、《诗歌艺术教程》、《新诗创作美学》等。  相似文献   

13.
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的命名,是《庄子》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作者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的独特形式,融入比、兴、赋的诗化手法而作出的非凡艺术创造,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庄子》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体现了意出尘外的构思和超群脱俗的想象,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学术水平与教学艺术尤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两翼。深而博的学术水平固然是讲好课的基础,但它必须依赖科学的教学艺术,才能发挥效能。自古以来,很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都重视教学艺术。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达,”讲的都是启发诱导的艺术。《学记》还说:“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即教师的讲解应当扼要而又透切,精微而又妥善,举例不多,却能阐明问题,这是语言讲解的艺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明确指出教学是艺术的论断,他把自己所著的《大教学论》  相似文献   

15.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不会停止对生活、艺术的探求。摆脱因袭,跳出窠臼,独辟蹊径,寻找自己,这往往是有作为的作家用其毕生精力所探求的艺术目标。柳青就是这样的作家。《创业史》是作家在长期革命文学道路上,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进行艺术探求的结晶。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四十年代的《种谷记》到六十年代的《创业史》,充分显示出作家在艺术上苦心探索、锐意创新的长足进展,表明作家为掌握艺术规律、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赶牲灵》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它对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恰到好处地运用、陕北方言巧妙地改造与运用、陕北地理状况和风俗人情地描述以及对众多陕北民间人物人生历程地描写,彰显出了地域性与文化性、悲剧性、民间性与真实性,三个显著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其对政治、武打和战争的淡化既避免了落入俗套,也表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这也正是《赶牲灵》最独特的地方。《赶牲灵》独特的艺术特色让人感受到了小说别样的艺术特色与韵味,也读出了生命的痕迹,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分析美学系统当中,艺术本体论的最基本的分殊就是单一艺术与复合艺术的区分,由此形成了“类别与成员”、“种类与实例”和“类型与殊例”的不同划分方式,其中“类型与殊例”之分最被广为接受.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学家又开启了从“活动论”角度来阐发本体论的思路,三种代表性形态分别是格里高利·卡里在《艺术本体论》中提出的“活动的类型”论、尼古拉斯·沃尔特斯托夫在《艺术作品与艺术世界》中提出的“活动的对象”论和大卫·戴维斯在《艺术作为施行》中提出的“施行的活动”论.尽管艺术本体论形成了层层推进的内在逻辑结构,但基本上都是以西方艺术自身作为对象而忽略了非西方的语境,由此难以建构起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提起屠格涅夫,人们自然联想到闻名遐迩的六大长篇:《贵族之家》、《罗亭》、《父与子》、《前夜》、《烟》、《处女地》;它们构成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俄罗斯独特的艺术编年史。屠格涅夫曾涉猎多种文学形式,但他的主要贡献与成就是小说。 一个多世纪以来,屠格涅夫的小说艺术获得众口皆碑的盛誉。勃兰兑斯认为:“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很难遇见更加委婉细腻的心理描写,更加精湛完美的性格,再加上男子和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世界上只有最伟大的诗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生气蓬勃、  相似文献   

19.
论韩愈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诗歌创作的成功,与他转益多师的精神有关。韩诗的艺术渊源主要是:《诗经》及汉魏古诗;屈骚、汉赋及神话传说、笔记杂传;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及《文选》;陈子昂、李白、杜甫和孟郊等。韩愈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能推陈出新,积极进行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小说家对《红楼梦》多有痴迷情结 ,而他们研究《红楼梦》时自嘲的“门外红学” ,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着《红楼梦》艺术精神对现代小说的深刻影响。现代小说对《红楼梦》的艺术仿效和艺术吸纳 ,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与西方小说艺术间的互在性 ,而且证明《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层次是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 ,用我们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文学修养去进行艺术创造 ;更深层的内涵是 :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外现和艺术智慧的精湛运作 ,进行极具原创性与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