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作为中国五四时期的留日派作家,其文学创作活动深受日本文学,特别是私小说的影响。其自传体小说大多取材于他自身在日留学和归国后的生活经历,表达了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与日本私小说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2.
自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问世,特别是他公开表明在理论上赞同法朗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后,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说,他的“自叙传”是“个人生活的写照”;有的说,他的小说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来源于日本的“私小说”;日本汉学家伊藤虎丸先生则认为,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一样地继承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笔者认为,郁达夫创作虽然大都取材于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但不能说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他留学日本,在日本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 ,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沦》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1923年,郁达夫在《海上通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友人对他说:“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他听了叫道:“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诚然,在谈到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初期小说(1925年以前创作)的影响时,我们不应忘记田山花袋,永井荷风和葛西善藏的名字。而佐藏春夫对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无异远远超出了以上几位作家。用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就是:“在日本现代小说家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在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刚刚起步时,作为一个小说革命发难者闯入文坛的。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是在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他初期的小说是在“荒淫惨酷,军阀专权”的日本岛国里写成的。回国以后,他又陷入了失业的窘迫之中,受着贫困的煎熬。而且,当时又正处在五四运动的落潮时期,这些不能不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生活环境和作家所接受的文艺思潮,对作家的审美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对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也有极大的影响。身处异国他乡,受着民族歧视的郁达夫在觉醒之后,所最先感受到的是民族压迫和个人的灵魂被封建传统观念所束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及“唯美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日本文学尤其是在日本大正年间流行过的“私小说”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文学作家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创作题材。其写作风格明显地受到了日本私小说创作倾向的影响。在《沉沦》中,我们分明地能看到日本私小说作家佐藤春夫的小说《田园的忧郁》的影子。然而,《沉沦》的“忧郁”缘于郁达夫对祖国孱弱的感触和对国家振兴的渴求;而《田园的忧郁》的“忧郁”,仅仅表露了作者个人人生的无聊,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反省和对民族危亡的忧思。正是在这一点上,《沉沦》突破了《田园的忧郁》的写作意境,实现了主题的变奏。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外国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郁达夫是在本世纪初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潮中开始他的文学创作准备并且步上文坛的。“五四”前后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使第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们有可能得到极其广泛的外国思想文化的滋养;但是,由于作家之间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存在着差异,他们又都根据各自的条件与需要,对所面临着的汹涌而来的外国思想文化作出自己的选择。郁达夫也是如此。他在“五四”前后独特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在接受外国思想文化影响上的颇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从1913年开始,刚刚告别少年时代的郁达夫就到日本留学,在异国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漫长岁月;1919年前后摇撼中国大地的那  相似文献   

12.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王一丽,王志刚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天宇璀璨夺目的星辰中的一颗,他卓越的文学才能与独特的诗人气质在众多的作家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在他5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无论是在寂寞早慧的少年时代还是在日本岛国时期,无论是在国内的苦闷与求索,还是在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有着日本文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接受者的郁达夫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与独异性。文章认为正是这种独异性使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的盛衰,也几乎是与我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衰同步的,因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过去》为界,经历了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的过程,或者认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实现了由表现肉欲冲动到表现情欲净化的转变。这两种看法似乎都在肯定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却都与郁达夫小说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1896—1945)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对五四新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1921年5月郁达失的处女作《沉沦》问世到1945年9月作家被日本的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短暂的二十多年间他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论文,其中成就较高、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他的小说了。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重要形态之一的“自剖”文学 ,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郁达夫式的创作之外 ,另有一批“五四”作家具有相当的自剖文学创作份量 ,且带有鲜明的风格差异 ,坦露自己时或采取女性作家所惯有的委婉曲折的心理描写 ,既不涉及“恶德丑行” ,也没有一般社会尚能相容的道德欠缺 ;或采取一种深刻的心灵忏悔与告白 ,但不涉及个人的私生活领域 ,把作品限定在一般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畴。我们把这一批作家的创作称为自剖文学的别样形态  相似文献   

18.
参照日本传统的“私小说”,对大江文学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大江的作品虽然带有某种“私小说”的色彩,但这只是一种方法的借鉴。其实在小说创作的整体上,作家大胆超越,即在基于作家对现实生活体验和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写出了一部部在真实事件启示下的佳作,开创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和人物,主要是探索郁达夫笔下一系列“零余者”形象的外来源渊。我们研究的绞索是: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英国文学中“拜伦式的英雄”→和德国文学中“忧郁的人”→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和日本文学中的“自我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体裁和样式中还会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郁达夫小说中系列自我形象的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些特征的外在来源。郁达夫很受法朗士的文学主张的影响,认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表现自我。他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①于是他提倡写日记文学,不同意第三人称写作品。他自己也常常以自我为取材,甚至将自己的恋爱日记写成作品供于读者,这曾在文坛上引起过争论。然而,有人在论及郁达夫这种文学主张时,却将之引入歧途,完全把他笔下人物当成了作家自己生活的实录,抛开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学史上 ,郁达夫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反帝、反封建的倾向与感伤情调相交织的思想内容 ,对被压迫、被损害弱者的境遇所发出的不平呼声 ,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的“自叙传”表现形式 ,使郁达夫的小说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并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