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文化关系和谐的支柱,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文化公平,开创和谐文化;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矛盾四起的今天,理顺分配关系、构建和谐企业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从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的特殊性入手,剖析了利益分配不协调的原因,并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为目标,提出了我国建立和谐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提出的社会发展思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共享,达到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并要明确主体间的责任义务及社会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既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收入分配领域,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稳定器",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最近,党中央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并提出"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标.根据税收公平理论,深入剖析我国现阶段个人所得税税负公平缺失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和谐"的要素,是中国共产党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出发,基于现实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对我国民族关系认识的新发展,对我们更加全面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现现阶段民族关系的和谐首先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制度建设基础上的利益协调和民族关系和谐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及时有效实现合理的利益要求,甚至出现弱势群体代际恶性循环倾向,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优化执政党利益整合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将是满足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鉴西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分配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实现和谐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但分配正义是实现和谐制度安排的本质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最后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实现路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论收入分配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收入分配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要害,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明显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社会制度公正与分配公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的不和谐现象日渐增多.在此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及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契机是社会的不和谐,关键就是实现社会制度公正与分配公平,主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早期儒学中孔孟等人对利益分配机制的关注和均平的要求,与罗尔斯的正义论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当然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醒目的.关注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实现社会正义的理论,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剥削"是个敏感的字眼,但我们发展私营企业又无法超越剥削,传统的剥削必须消灭,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联系中国的实际,一方面正视"剥削",另一方面将其限制在法治的框架内,并使其升华为公平的契约.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大目标,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它,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它们又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时,社会保障能起着一种媒介作用,使经济、社会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形上学的重要命词之一,但自古以来就遇到来自各个层面的误解.本文广征古注,正本清源,又从文字考释入手,旨在阐释"均"之本义,以此恢复孔子此一大命词的本来面目.其核心结论在于:孔子所言"均"者,乃道德层面的先天原则而非物质层面的后天技巧.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康有为追寻的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这一理想中,康有为为人们设计了"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健全发展道路,但在现实中,他仍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效率第一、公平第二"的陈规旧途.  相似文献   

15.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范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为指导思想、从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共建”“共享”为现阶段的具体实现目标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由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效率与公平"相冲突"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导致了一系列忽视和轻视公平的社会问题.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相统一的正确的社会主义公平观,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既注重效率,又维护公平.  相似文献   

17.
对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不平等认知与评价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两个方面展开,既关注"公平感"与"冲突感"的总体状况及二者间关系,亦分析历时性演变趋势及阶层/群体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基于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受访群体普遍反映当前的收入不平等持续拉大,收入分配欠缺公平性与合理性;一些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被认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对收入及生活机会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之间被证实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公平感越高,群体的社会冲突意识就越强。转型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其社会政治后果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与岗位工作属性无关的先赋性条件对求职者进行选聘导致就业不公平.毕业学校与个体能力不直接相关,因而用人单位在大学毕业生招聘及后续人力资源管理中设置毕业学校门槛的行为属于就业歧视."学校歧视"是隐性的就业歧视,主要表征为用人主体在招聘过程中对不同学校毕业学生区别对待、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基于毕业学校差异的同工不同酬."学校歧视"之所以产生,既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教育原因,也有用人单位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经济原因,更有对高等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治理"学校歧视",应多元主体协同,努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规范和标准化建设,促进人才供需双方目标趋同,共同维护公平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而且更加注重公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准入-退出"不利加剧了农村低保的不公平,入保不公、退保不畅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没有为低保公平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在分析农村低保入保不公,退出不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低保要实现公平,就需要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准入-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行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分配政策,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大踏步跨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究其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在于法制化水平低、利益协调机制差、打击非法行为不力等社会运行机制方面的原因.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从当前来看,可从进一步创新性地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并从根除寻租行为、建立税收代理制、重建农会、支持西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入手,力求突破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