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从建设内容、形式表征、功能空间、材料细部、建筑现状与历史贡献六方面入手,对厦门市集美学村1910-1920年代之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研究其与闽南地域自然条件、闽南传统建筑文化、闽南地方建筑技艺的适应性关系,揭示其在传统建筑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化人格概念的阐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从文化的视角去发掘“嘉庚精神”的教育本质内涵,展示“嘉庚精神”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现实基础和社会环境,探索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建构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要求,指出应继承“嘉庚精神”的民族性,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人文精神;应弘扬“嘉庚精神”的先进性.参与先进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应坚持“嘉庚精神”的现代性,确立现代人的主体地位和批判意识;丰富“嘉庚精神”的时代内涵,培养面对开放、变动的现实与学习特性。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的部分校舍被称为“嘉庚建筑”。嘉庚建筑不但外形美观,内在和谐,且每栋建筑被冠以独特的名字。其命名有的源于经典著作,有的出自典故,有的则与历史人物有关,且都非常典雅,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其命名有四个特点:(1)源出广泛,用典精准,寓意深刻;(2)与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形成十分巧妙的结合;(3)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让大楼亦成为育人的“大师”;(4)善用人名激励后人,善用地名以慰乡情。其命名借文化之力,彰显了陈嘉庚先生“在文化环境中育人”的教育理念。嘉庚建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4.
嘉庚建筑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人文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嘉庚建筑"从建筑形式上来说,既具闽南红砖民居特征,又有西洋风格,中西合璧,它把闽南红砖民居与欧式建筑融合起来,表现出独特的形式魅力。同时也是一个特殊时代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观察一下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化,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必然是在同一时代繁荣并茂。在非常“现代化”的时代中,颇为传统的东西也会复活。而这里所说的“现代的”由于是指在各个时代发生的,而且在当时又是受到外国文明影响的东西,所以它们并不是所谓的现代主义。例如,奈良时代的寺院建筑,就  相似文献   

6.
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图形遗产”,这些“图形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现代设计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传统的徽州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分离、重构,获得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样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先生致力于新加坡的华校建设、华文推广,他的精神和行为影响了一代代的新加坡华人华侨.孙炳炎是新加坡第一代"落地生根"华人华侨的代表,对新加坡华人教育在式微中得以保存、华人文化得以存续发展有自己的贡献.他是嘉庚倾资助学的受益者,也是嘉庚精神的追随者.他践行嘉庚精神,不仅继承了陈嘉庚先生兴资助学传统,更继承他的中华意识和对华人话语权的维护,对促成海外中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海派建筑是海派文化在东方地平线上的光辉侧影。其文化特征有三:(一)建立在上海近、现代城市商贸经济日益繁荣的基础上,商贸类建筑是其文化主调,今天新的海派商贸类建筑,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构成,具有巨大的尺度感是追赶世界建筑新潮流的建筑风格。(二)具有一定的文化开放性,渐入熔裁中西的建筑文化境界,对传统建筑文化采取较为严厉的选择态度。(三)是一种“杂交”型的建筑文化形态,从“西体中用”到“中体西用”,是海派建筑文化的创新之路。成熟的海派建筑文化,是民族建筑文化之魂融合现代建筑“语汇”的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1,(16):I0044-I0044
以“甘熙故居”为核心的南捕厅历史风貌区,拥有一批优秀的古建筑和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遗存。然而,甘熙故居周边建筑历经时代变迁,风雨沧桑,房舍大多年久失修、违章搭建林立,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地位和南京城市形象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1.
《集美学校校歌》于1918年2月开始创作,同年3月发布,其后有过几次修改,今天演唱的《校歌》最早刊登在1933年出版的《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廿周年纪念刊》上。《校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多声部合唱音乐,歌词属于原创作品,其结构与《黄河》的歌词结构基本相同;《校歌》的曲调是精选而来的,与张秀山1913年编配的《黄河》相似,可以溯源到1905年沈心工创作的《黄河》。《校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时刻激励着集美学子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茶陵县现辖13个镇11个乡,以人文物象命名的地名主要有首善镇(城关镇)、思聪乡、舱舫乡等。这些地名舍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对皖南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风格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进一步解读徽州古建筑多元化的文化内涵。黄田村古建筑多为对称布置的建筑群,主次关系明确,基地不受太大限制,街巷通直,建筑装饰简约。艺术创作的审美判断是相通的,黄田的建筑,无疑是总的印象胜于细节的。保持建筑中的地域乡土文化特点成为当代建筑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建筑中文化内涵的发掘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建筑本身艺术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为因素,一个地名要么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要么反映了该地的人文特点。涪陵地名的通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建筑物和行政区划为命名依据,专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动植物、姓氏、生产活动、历史故事人物、宗教传说等为命名依据,文章从命名依据中探究了地名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的儒林地名景观由儒林乡、儒林路、儒林街区、儒林书院等多个以"儒林"为专名的区域构成。儒林地名景观来源于地域文化,凝聚了九江崇文重教的地域文化精神。儒林地名景观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居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了传承地域文化的社会功能。保护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创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地名,不仅功在当下,而且造福千秋。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罢官家居期间,两度打造园林,在园林的选址、建筑、布置、美化等方面展示了独特的眼光与趣味,建筑的文学命名更赋予园林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辛氏庄园可谓建筑与花木、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创造了一个居住与观赏兼备的物质空间。读者从其营园赏园的行动及相关创作中也可见出这位被迫退隐的豪壮之士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7.
湖北景阳土家族民间传说以地名、山川景物传说见多,可以说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民间传说的发祥地.兴隆寺村是景阳镇的一个自然村,其变革和民间传说无不反映出景阳土家人族源问题,居住特点及文化心态,调查完善其民间传说的文化演变,对于促成"景阳文化"的形成,开发景阳土家族旅游资源,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小集镇建设,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认识土家族文化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品牌名称是代表商品的符号,具有自己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进出口日益增多,商品名称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品牌名称的翻译不仅考察译者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还涉及到文化、营销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因素。通过列举分析许多优秀品牌名称及文字商标的译名,可从中总结归纳品牌名称翻译的基本方法,分析“零翻译”在品牌名称翻译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可探寻影响品牌名称翻译的文化、美学及人们的心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而家族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血缘认同为标志的文化积淀。本文是对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紫金乡一个白族自然村———段家村家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的个案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