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经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控”的网络新义的产生,既有人类隐喻思维的作用,也是人类转喻认知的结果。“控”基于与日语词“コン”读音的相似性、语义的相关性,经过转喻→隐喻→转喻的认知转化,完成了隐喻义和转喻义的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脚”字含义(包括汉字“足”和英语foot)的转喻和隐喻现象。从转喻的认知模式来讲,脚可以指代人,代情绪,代动作和功能。从隐喻的认知模式来看,脚的隐喻含义主要是基于其空间概念的延伸和脚的动作。  相似文献   

3.
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认知语义学理论对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隐喻和转喻作为语义发展的两条主要认知途径,为词汇语义演变提供了认知理据.在语义扩展的过程中,语义的辐射型变化交织着连锁型变化,隐喻和转喻从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语词汇“目”的惯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的使用,其语义扩展也是源于隐喻和换喻的认知作用。与“隐喻”相关的用法包括基于“形状的相似性”和基于“抽象的相似性”两个方面。与“换喻”相关的用法主要是向“判断能力”扩展,向“关心、注目的能力”扩展,向“阅读能力”扩展,向“耳目”功能扩展和向。心理活动”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语义衍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原型为核心向下衍生扩展;另一种是以原型为核心向外延射。认知的高级阶段的隐喻和具有突显属性的转喻在语义衍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隐喻和转喻说明了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脚字含义(包括汉字足和英语foot)的转喻和隐喻现象。从转喻的认知模式来讲,脚可以指代人,代情绪,代动作和功能。从隐喻的认知模式来看,脚的隐喻含义主要是基于其空间概念的延伸和脚的动作。  相似文献   

8.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以及类推的相关理论,研究日语流行语类词缀的特点及其生成演变的内在机理,认为某些具有实词意义的词素,其语义经过虚化后成为类词缀,促使新词的大量产生;同时,隐喻、转喻和类推是日语流行语类词缀的重要生成机制,三者单独或共同作用,积极地推动实词经语义虚化到词缀化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9.
日语惯用语中,包含“虫”字或者与“虫”相关的惯用语占据着一定的数量,这种现象主要受日本历史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入手,探究“虫”类惯用语使用较多现象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义理论多从语言结构本身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讨论词汇意义的扩展,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论证说明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形成的,通过隐喻和转喻讨论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同时本文探讨了其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气”孳乳新义或新词的方式:内部引申产生新义;联合同义语素孳生新词旧义;前加修饰语素衍生新词新义。除“上位-下位”“整体-部分”“个体-集群”三组常规转喻外,“气”词语语义之间还存在“微观-宏观”“物质-精神”“静态-动态”三组对立转喻,这是矛盾一体观思维方式的反映。自然之气孕育人之气,故以自然之“气”转喻人之“气”;人之气孕育文之气,故以人之“气”转喻文之“气”。同时,以认知自然的图式认知人,故以自然之“气”隐喻人之“气”;以认知人的图式认知文,故以人之“气”隐喻文之“气”。如此人之“气”语义链和文之“气”语义链都是“转喻+隐喻”双重认知叠加的结果,其转喻和隐喻认知都是“自然·人·文”一体观思维方式的反映,是原始一元本原论(尤其气本原论)在语义层面的留存。  相似文献   

12.
复合动词“見+V”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其多艾性主要来自于前项动词“见否”的语义扩展,其中修辞机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该复舍动词中,前项“见否”表示视觉的自然特性、物质力量和监测作用的三项语义来自视觉活动的原型域,在隐喻和转喻的修辞机能下,语义扩展为表示观察判断、对待处置、认知经验的目标域。  相似文献   

13.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隐喻和转喻,以及它们的异同,然后以“heart”为例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分析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两大认知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大基本概念体系,是两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诗词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仍然是创作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普通的隐喻和转喻进行提炼和拓展,由此创造出来的鲜活意象.本文对李清照词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几个隐喻概念和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15.
转喻作为一种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近年来,其研究越来越成熟.报刊英语有时新性、简洁、生动等特点,是鲜活的语言文本.本文以报刊英语为语料,对报刊语言中包含的转喻现象、转喻的语义表征和语用功能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深化转喻的研究领域,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报刊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语义范畴与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词的不同义项不是没有联系的任意组合 ,而是构成一个关联的语义范畴 ,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通过对汉语的“头”和“在”这两个常用字的语义范畴、原型意义及词义和词性演变的分析 ,认为词义演变是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的结果 ,是有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语言符号指向整个语义范畴,而且通过隐喻和转喻进行扩展后的整个语义范畴本身就保留了隐喻和转喻的特征,未被句意选择而被携带进话题的义项通过与句意选择的义项的范畴错置而形成隐喻,隐喻形成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语言符号的层面上进行和完成的.对语言符号线性原理的承诺使得任意性和线性共同作用,从本质上规定了隐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义学中语义变化机制研究中概念转喻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认知语义学语义变化机制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概念隐喻上,而对概念转喻的机制讨论得还不多。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转喻已被看做是与概念隐喻作用相当的另一种认知机制,并在认知语义学中得到了应用。整理了国外运用概念转喻研究词汇语义变化机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语义变化机制研究中概念转喻取向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短语动词由动词加上一个或两个小品词而构成。从传统的观点看,不能从动词的表面知道其意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从认知的视角,运用概念合成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理论对短语动词get off的认知语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短语动词get off的语义是由动词和小品词的意义通过概念合成得出来的;(2)短语动词getoff的语义扩展是通过隐喻、转喻或二者交叉实现的;(3)get off的概念意义可概括为:离开就是出去;离开就是逃脱;离开就是停止;离开就是反对。(4)在短语动词get off的意义中,动词get反映的是动作本身,而小品词off则蕴含了动作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介词的语义扩展--through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语义扩展.通过对介词through的分析,探讨认知机制在介词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介词语义系统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新语义产生时所扮演的角色.挖掘介词through在隐喻及换喻的认知功能作用下从空间意义逐步映射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