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别于已有文献单独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或者FDI流入对出口的影响,利用1997年1月-2009年7月的月度数据,使用ARDL-ECM模型和边界协整检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FDI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对我国出口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研究发现:FDI流入在长期对我国出口有促进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长期对我国出口有阻碍作用,在短期对出口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在长期对出口影响不够显著,但是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上升短期对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长期对出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江西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利用江西省2006-2013年的年度数据,使用统计性描述分析了江西省对外贸易结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和FDI流入对江西省贸易结构的影响,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借鉴实物期权理论,通过构建汇率和FDI的简单模型,研究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投资动因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理论模型证明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对东道国FDI的流入有负面影响.另外,东道国货币贬值可能会增加成本导向型的FDI流入,贬值可能会减少市场导向型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达宾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FDI的增加会引起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而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因而严控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渠道是我国控制热钱流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汇率制度变量,考察汇率波动对FDI的影响.使用GARCH(1,1)模型求得汇率波动,发现我国的汇率波动与FDI的关系之间存在门槛效应:1994年以前大幅度的汇率波动阻碍了FDI的流入,1994年以后小幅度的汇率波动却促进了FDI的流入.说明只要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就能不断吸引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汇率制度变量,考察汇率波动对FDI的影响,使用GARCH(1,1)模型求得汇率波动,发现我国的汇率波动与FDI的关系存在门槛效应,即在1994年以前大幅度的汇率波动阻碍了FDI的流入,而1994年以后小幅度的汇率波动却促进了FDI的流入.随着我国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转变,只要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就能不断吸引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源和技术源相脱离的现象,将7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92~2008年间在华投资的数据应用于随机效应模型中,实证分析其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的市场潜力是发达国家投资的最重要的正相关因素;地理距离因素与主要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出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汇率贬值政策在2002年之后愈发促进了主要发达国家对华FDI的流入;发达国家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关注逐渐被劳动力高素质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迅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每年引进的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也引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人民币有效汇率,FDI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显著。引用我国从1985年-2006年以来的数据,通过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出发,运用软件分析了可能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是影响汇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远远超过了外商直接投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最后提出了控制人民币升值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理论模型基础上,以15个新兴市场国家为对象,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实证研究了FDI与汇率风险的关系,用动态GMM来考察FDI与汇率风险短期变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FDI与汇率风险长期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汇率风险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短期内,FDI的流入减少东道国汇率风险,但从长远看将增大汇率风险。最后根据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提出建立健全FDI企业信息反馈共享预警机制、根据发展水平来推行FDI的经济政策、设立人民币汇率的目标区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通过分析2005年至2018年上市纺织企业的财务指标和出口数据,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汇率与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性,升值和贬值同一幅度对盈利能力产生的冲击是不对称的;(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纺织品出口企业大部分财务盈利指标的冲击呈现了“微笑曲线”或倒“微笑曲线”模式;(3)当人民币汇率处于6.6-7.2区间时,升值会对纺织品出口企业总资产净利润率产生不利影响,而贬值则会对销售净现率产生不利影响。相关企业应根据汇率所处区间和变化趋势采取灵活的策略应对汇率波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会对吸收FDI产生影响。在分析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江西吸收FDI的现状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变量间的关系建立VAR模型和ECM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及汇率波动对江西FDI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江西FDI的短期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但是从长期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江西FDI存在持续显著的负面影响,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江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将减少2.57个百分点。这些研究结论和启示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为江西制定更加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与人民币汇率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对外贸易主体构成中,外商投资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主体,其对出口或进口增长的贡献率更高,在由于外资流入引致贸易结构发生变动的条件下,人民币贬值无助于贸易顺差的实现。并且,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形成中比重日益提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变迁,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向资本主导,贸易结构的变迁以及经济增长内在地要求人民币保持强势地位,并进行相应的灵活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2013年的1771个人民币汇率日值高频数据,采用 GARCH 模型对人民币与美元、港币、日元、欧元及英镑之间的汇率波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存在 ARCH 效应,其收益表现出明显的群聚特征;(2)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均具有一定的记忆性,但除港币和日元外,大都会随时间缓慢衰减;(3)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不同币种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美元贬值对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人民币低估对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分析人民币升值后对出口、外汇储备和投机行为、企业外汇风险、国内物价水平的利弊影响,建议人民币进行升值。最后,提出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基于市场机制之上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FDI从低迷中苏醒进入快速回升阶段。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智囊团的研究,2007年全球FDI流入量会持续增加;但2008年可能出现暂时的轻微下滑;而2009~2011年全球FDI又会回到稳步增长的轨道。许多因素使我们对未来世界投资的中期前景保持乐观。但是,未来的风险因素也在加大,比如国家保护主义、政治风险、能源短缺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等,这些都会对全球FDI带来负面影响。在2007~2011年,中国仍将是全球FDI最重要的投资地之一,中国经济的崛起可能会打破美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长期垄断局面。  相似文献   

17.
国际游资流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我国发生大规模国际游资流入,根据国际游资流入规模和资金投向特点可将此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资金投向国内增长迅速的热门行业;第二阶段资金押赌人民币升值,主要投向长三角房地产业.大规模国际游资流入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不确定性外部冲击,这种不确定性冲击在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两个方面都显著地表现出来名义变量即符号包括货币、利率、汇率、价格、工资等变量,实际变量主要有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等.作为对策,当前最重要的策略是应当设法削弱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更为有效的根本性解决办法是选择适当时机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变外汇储备"只能增、不能减"的政策思路以及审慎对待资本账户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压力形成原因及性质的逐一分析,指出: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状况和社保条件等并不协调,即人民币升值缺少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但从贸易与外资惊人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等方面来看,人民币又确实面临升值压力。这一悖异结果的形成原因是政策、体制性因素,而并非一般市场经济规律使然。说明人民币升值具有很高的“虚拟性”,即“升值泡沫”,而且粗放型贸易增长和诸多传统贸易发展观念愈发凸现了这种“虚拟性”。所以需要标本兼治:近期应着力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长期应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深化改革、规范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