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描述了深圳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深圳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发展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别对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和模式,产学研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产学研联盟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联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产学研联盟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 ,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助于企业持续性发展和壮大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本文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结合问题 ,提出企业科技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 ,着重阐述了企业如何搞好产学研工作途径、措施 ,从而使企业充分认识产学研联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盐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查中关于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数据资料,以盐城工学院为个案,在深入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依据一般地方高校合作模式所需要的条件,提出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的超循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立足之本。然而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只依靠自身的研发能力,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开始进行产学研以来,产学研合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合作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超循环理论,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科学化产学研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新疆农业要走绿洲生态农业科学化发展道路,科学化的发展必然需要产学研技术体系的支撑。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科学化的产学研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产业支撑体系、高等院校支撑体系、科研机构支撑体系、政府支撑体系四部分。实现新疆绿洲农业科学化就要实行以产业支撑体系、科研院所支撑体系、高等院校支撑体系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为中枢,结合新疆地方特色,以政府支撑体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就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意味着高校、企业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新的互动发展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是工程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动力仍然不足,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构建企业主导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对促进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企业主体和企业主导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流程和模式,提出了构建企业主导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即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和开放式创新网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内在需求.本文从政府的引导和整合作用、人才的培养与科学研究、科技投入与产出、成果转化及市场化四方面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与振兴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希望产学研合作的各方能加强理解,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数十家成功地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实地调研可以看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实践证明这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有效战略。在目前情况下,很多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既不是单纯的自主创新,也不是单纯的合作创新,而是在充分利用初步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填补国内空白或缩短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走以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之路。或者说,相当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是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强产学研合并过程的管理是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R&D活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研发经费是开展R&D活动的基本保障。以中美各3所知名研究型大学为案例,从R&D经费的规模、来源、增长率、支出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政府虽加大了对研究型大学R&D经费的投入,但总体投入仍不足;来源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R&D经费支出结构有待优化。建议政府对研究型大学R&D经费的投入要保持适度、稳定增长;加强政产学研的实际性战略联盟,拓宽R&D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基础研究,重视试验研究,提高R&D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专利研发生态系统涉及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基于后发企业为主导种群的视角,将专利研发生态系统中的后发企业、其他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个利益主体纳入分析框架,构建博弈模型。系统稳定性分析表明:后发企业的研发收益及其让渡,研发成本,与其他主体的后续合作机会及合作研发外收益与成本等是影响博弈理想稳定状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能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建设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技术创新主体,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联系及其运行机制组成的网络系统.本文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机构等不同的创新主体出发,提出方针政策、改革举措和实施办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与跨国公司R&D机构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跨国公司和我国大学两方论述了我国大学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合作的动因、以及目前合作的形式.作者认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大学科技人才等比较优势是合作的基础.今后应通过增加经费、减免税收、扩大人员交流等政策加强我国大学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R&D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源的支撑,R&D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河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校R&D资源的投入力度,R&D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目前高校R&D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R&D资源配置亟待优化。首先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河北省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R&D资源配置的特点;接着从R&D人力投入、R&D经费投入、R&D物力投入和R&D投入的科技产出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高校的R&D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从高校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R&D资源配置,提高R&D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整体实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国内外各领域科研力量的不断增强,要求高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科研实力。通过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现状的了解,发现教育体制与科技体制的分离、单调的科研组织管理形式、简单化的激励机制和不健全的约束机制是影响高校科研整体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对以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使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约束机制,来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校科研的整体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7.
山西高校"十五"科技总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纵向基本呈递增趋势;研究与发展经费年年递增.但与中部兄弟省份相比,高校科技经费仍存在较大缺口,研发经费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试验发展经费比例太低.加之企事业单位投资主体作用不强,因而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少,专利申请、授权、出售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结合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科技创新转换和社会发展模式。产学研结合研究结合国外经营,有些模式可以借鉴,但基于中国自己国情,中国有自己不同模式。基于此,对于产学研结合在中国发展的未来给以展望,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多元治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联合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进行跨区域跨学科的综合合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及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地方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为提高湖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安中小企业的产学研联合创新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西安中小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背景.通过对西安中小型科技与机械工业企业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49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11.5软件分析调查数据,提出了强化西安中小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的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相关法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