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是反映系统状态和目标的范畴。系统和谐状态和目标的实现,依仗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合。本文深入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的协合机制,阐明了协合范畴的实质、作用、模式标准和思路,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和谐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生态、人态、心态三大危机,和谐观念业已成为跨世纪的重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价值观念。不断追求和递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理当成为当代人乃至未来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关系的座右铭。本文意即对和谐的理论内涵、内在机制和实践方略进行系统探讨,以裨益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宋明道学对人生三大和谐的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和谐的关系如何?中国古代哲人对此是如何处理的?本文分析宋明道学对儒道禅三大和谐的综合,提出其特点是将它们分出层次;将物我和谐作为修养的终极目标,将人我和谐作为实践的人手处,将身心和谐作为和谐达成时所生的心理效应,从而使三大和谐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人生和谐,突出了三大和谐的整体性与有机性。“绿色理论”中的三大和谐即由此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协调统一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和谐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文精神的缺位。  相似文献   

5.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6.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7.
绿色体育的本质是以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学校体育是实现绿色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绿色体育的实现。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与逻辑思辨法对绿色体育与体育教师素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大和谐理论是郭因绿色美学思想的内核,从郭因三大和谐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哲学视角的转变和审美观念的转变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解读.郭因的三大和谐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理论背后暗含了哲学视角的转换,三大和谐理论是对传统主客二分模式的超越;郭因并把以三大和谐理论为内核的绿色美学看成一种生活观念,把审美作为了一种生存范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的和谐方面形成了很好的思想。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审视,充分吸收和借鉴“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和谐思想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派别,而是中国传统多元文化的共同精神,人自我身心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族群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人类与自然之和谐,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和谐思想,并成为中国当代和谐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侧面丰富发展了和谐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息立体系统。要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出发,着重探索并阐述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系统,认为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山水城市都未必是生态城市。而生态城市由于主要只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而还有待于发展为绿色文明城市。这样的城市,不仅要求自然是绿色的,社会是绿色的,而且人的身心也是绿色的。只有这三个绿色一个不缺,才能成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的绿色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分别开出了实现国际和谐的三种“药方”:权力妥协论、制度协调论和认同和谐论。权力妥协是和谐的胚胎,制度协调是一种初级和谐,而认同和谐属高级和谐。权力妥协论的冲突本质决定其权力路径的缺陷,制度协调论由于难以摆脱权力对制度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认同和谐论的问题在于能否实现国家间和谐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继英国物理学家伽伯于20世纪中叶发现光学全息现象之后,全息学开始为世人所研究。20世纪80年代,经典物理学中的“全息(holography)”概念被引入人体科学,宇宙全息统一论等新兴的交叉学科相继诞生。“按照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论》中的说法,‘全息’的含义是:部分(即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部分,称作全息元或全息集。”①在全息理论中,信息指事物的特征与模式。全息理论的前提是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物质的每一个局部都带有全…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经历了工业化文明、面临环境与发展的重大挑战所出 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其核心是探求人与自然的互为调适、协同进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共济、当代与后代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和 谐观。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己身心内外和谐,追求“天人合 一”的境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的和谐观进行了历史继承,又以现代实践为基 础,在内涵、外延、实现手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理性超越。  相似文献   

17.
善治理论指导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部分高校建立起了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管理模式。但这些管理模式面临着如何协调学校、社区管理者、学生三者之间关系和利益冲突的问题。善治理论中的合作治理理念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善治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学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合作治理、服务居民为理念,融合学校、社会、学生三大力量,通过社区党组织、学生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和居民事务服务所来保障社区和谐发展的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对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高校和谐有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经济社会的全息性,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承认。本文将以“经济全息”这一基本事实为前提,阐明一种新的经济控制理论和方法。 一、全息济经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全息经济控制论,是把全息理论应用于经济管理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消费和谐是消费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消费与其它外部环境处于和谐运转状态,消费和谐理论是和谐理论在消费领域的运用,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框架之上的。从系统理论与和谐理论看,消费系统与外界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机制及其条件,各子系统的和谐均衡条件为各自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其要素价格之比;消费系统的和谐运行中消费者是推动消费系统由不和谐向和谐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又是打破消费系统和谐的主要参与者。当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时,消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会达到均衡的和谐状态;消费和谐的动态机制包括和谐运行机制、和谐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和谐管理就是通过自主、平衡的管理手段使幼儿园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并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幼儿园文化,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科学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和谐管理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提升,阐明了和谐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阐述了和谐管理在建设幼儿园和谐园文化、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