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7.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2.
唐代,在千山万壑、大江奔腾的长江三峡地区,生活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少数民族--"獠人".研究他们特有的风土民俗,对多层次、多视角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融合是促进岭南经济文化类型嬗变的重要因素,不仅加速了岭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促进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而且推动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类型嬗变是吸引和加速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物质基础。从岭南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镂刻着民族融合的历史痕迹。经济文化类型嬗变加快了民族族内融合的力度,推动着民族族际融合进一步深化,形塑着岭南民族融合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借鉴近年来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陕西北部黄帝陵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了梳理 ,阐明了上古神话、传说、记载与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与吻合  相似文献   

15.
创世神话是以描述宇宙万物的综合创造为主的神话。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保留传承着大量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是形成民族共同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甚至支配了人们千百年来的精神生活。创世神话还具有民族认同符号的功能。创世神话在原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原始文化又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母体及源头。创世神话包罗宗教、哲学、伦理、审美及科学于一身,作为观念形态的统一体而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在蒙古社会政治上出现了僧侣特权阶层,部分地区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经济上由于大批男子削发为僧,脱离生产劳动.加重了社会负担,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上沉溺于虚幻的宗教世界,思想空虚、精神萎靡,勤劳顽强、勇敢进取的精神受到挫伤。特别是总人口的30%以上的人充当喇嘛,独身不娶,不仅造成人口增长率的减少,同时导致了总人口数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周竞红  汪鲸 《民族研究》2007,(6):103-10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岸学术交流论坛--汉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9日至1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金门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海峡两岸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荣宁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2):144-148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又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旱灾和雪灾对西部民族地区影响最大,并呈现出一定的发生规律。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的逐渐增强而呈弱化,但是这种影响始终存在,并造成一定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研究和防治,提高农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志英  余艳娥 《民族学刊》2020,11(2):53-62, 131-132
傈僳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并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其迁徙动因、路径、规模与影响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异同。将民国以前傈僳族迁徙史与藏彝走廊空间拓展联系起来考量,可以深入与细化藏彝走廊的民族迁徙历史与族际关系研究,并反思以往藏彝走廊研究中空间固化或裹足于境内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随着各项社会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初期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内涵、政策制定的历史条件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