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与终极控制人侵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针对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集团治理现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集团治理的各因素对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终极控制人采取具有侵占效应的行为的激励越强.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调节作用,其中,股权结构中的内部股东集团比例增加会强化侵占效应的激励;董事会结构中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抑制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效应行为.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对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结构加强监管的同时,正确认识外部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并完善内部机制能够取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股权治理、债务治理、董事会治理、管理层激励治理四个维度入手,定量考察了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治理机制和债务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高管激励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无论在单一机制还是整体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中小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债权治理机制的4个主要维度:偿债能力、债务融资程度、资产期限、债务期限,并对债权治理机制、企业特征因素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债权综合治理机制对企业成长并没有产生应有的促进效用,其中偿债能力与企业成长性负相关;资产期限结构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债务融资和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成长有促进作用;企业特征的异质性显著影响债权治理水平和企业成长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的外部政策性负担对杠杆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债务融资和经理人腐败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而对于外部政策性负担重的企业,这种协同关系要大于政策性负担轻的企业,即使控制产权性质的差异,政策性负担对杠杆治理效应的影响也仍然显著。这一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设,即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失效的预算软约束来源并不单一,除了产权性质外,企业的外部政策性负担也会软化其债务约束,导致杠杆治理失效。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营经济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良好的企业绩效以及有约束力的内部治理结构.本文以CSMAR数据库2006-2007年沪深A股454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 2007和EViews 5.0软件实证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同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制约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提升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建立完整的企业绩效和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对影响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诸多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筛选和剔除,从而发现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对企业绩效整体显著相关的因素.所得的相关结论有助于我国民营企业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监管部门、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内部控制会产生什么经济后果?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指数,本文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所获取的银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相对于金融市场发达地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表现更为显著;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从内部控制的五个一级指标来看,影响企业的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一级指标主要是公司的内部环境与控制活动。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近代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负债融资作为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面,是广义公司治理的必要因素。本文就债务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现状与原因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锋 《管理科学》2007,20(6):2-10
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多元化经营和价值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特别是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以及独立董事比例是影响公司多元化经营决策的重要内部治理机制变量,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价值溢价,但这种溢价不显著;内部治理机制中的资产负债率、外部治理机制中的审计意见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是影响多元化经营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审计意见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会显著影响专业化经营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时间不长且实际的卖空交易量也很小,但卖空机制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正在发挥着事前的威慑作用,并通过弥补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而规制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严也舟 《管理评论》2012,(4):28-35,44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控股股东与管理者合谋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正相关,而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控股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负相关;集团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程度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股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与控股大股东的资金占用正相关;地区法治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也对控股股东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越少。  相似文献   

12.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者互为联系、相互依存,都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解剖,分析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和权力制衡,及其与通用会计准则执行的行为选择的互动关系,同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阐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应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万迪昉  张雄  方栋  张慧芬 《管理学报》2010,7(5):747-754
以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为导向,从金融契约视角,探讨了通过控制权的动态配置来激励企业家时相关因素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引入了受控制权影响的干预成本、风险等变量,分析了债务比率与股东控制权、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以及边际干预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求得较为理想的财务结构.研究得出当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冲击、道德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增加时,企业的债务比率应该减少.由于干预成本对股东的边际效应影响了股东控制权的大小,从而改变了不同项目风险下控制权的分配,因此认为适度的债务水平是实现对企业家刚性约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公司内部控制权的配置状态、寻租主体及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深入分析了作为公司治理效率基础的内部控制权配置,不仅考虑到了股东的投票权及其顺延的控制权特征,还注意到了人力资本带来的控制权。在此基础上总体考察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控制权配置状态及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然后依据董事会层面控制状态的不同,分类剖析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的寻租主体和重要的治理机制,以期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与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做较深入的诠释,为我国公司控制权配置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将处于不同组织环境的企业等同对待,造成了研究结论的较大分歧.本文依据投资机会集(IOS)理论,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在设定投资机会集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成长性的企业其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长性较高的公司,其经营绩效的改善与独立董事比例、高管层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高管层年薪相关关系不显著;成长性较低的公司.其经营绩效的提高与独立董事比例和高管层的持股比例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但与高管层年薪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first develop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shareholder value, describes its approach, and discusses some open questions. It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edgeable inco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rights using a unifying and simple framework. The paper then provides a first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stakeholder society. It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the control structure described in the first part can be modified so as to promote the stakeholder society. It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keholder society strikes three rocks: dearth of pledgeable income, deadlocks in decision‐making, and lack of clear mission for management. While it fares better than the stakeholder society on those three grounds, shareholder value generates biased decision‐mak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various methods of protecting noncontrolling stakeholders: covenants, exit options, flat claims, enlarged fiduciary duty.  相似文献   

18.
19.
周建  方刚  刘小元 《管理学报》2010,7(7):963-971
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延续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以2002~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政府治理质量、市场环境水平、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专业性,以及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独立性的互动与企业竞争优势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规范的外部制度环境与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