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流派,阐述了信息及信息空间的概念,分析了信息空间中的学习周期,并论述了企业信息空间的建立及在企业信息空间中企业经过学习周期形成战略的过程。这些观点融合了许多战略管理流派并加深了对企业战略的认识,从信息的角度扩展了对战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企业核心能力的框架及学习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对内外部资源进行鉴别、获取、整合利用以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动态过程.它是企业在信息空间中通过由审视、解决问题、抽象、扩散、吸收和影响组成的学习循环将数据提升为信息继而为知识的过程.因此,它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共享空间体系结构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外信息共享空间产生背景、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内涵、类型、特征和实现目标等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图书馆学、协同论、战略联盟、功能集成和知识管理等理论,作者提出信息共享空间概念模型理论,并从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三个方面阐述信息共享空间的体系结构、驱动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对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模式与组织模型的研究,最终形成了关于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实施策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不再纯粹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场所,而是一个知识创新的场所.图书馆要优化服务环境,构筑资源集成、融入人员要素、互动立体的新型服务空间,促进图书馆内外的隐性知识与显性流动与转换,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在以人为本、开放获取的理念下,图书馆可通过布局信息共享空间、利用web2.0技术拓展虚拟互动空间、构建多元化的学科服务团队等措施来实现,促进图书馆实现创新2.0.  相似文献   

5.
实名制是一种简单化的责任人追踪办法,其机理是事先将信息空间主体一对一地映射到现实空间,再借用现实空间已经建立起的责任人追踪制度来解决信息空间的责任人追踪问题。然而,信息空间的魅力在于,主体在自我感觉隐身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自由感,如果要求信息空间主体在行为之前就将身份映射到现实空间,其隐身自由感则荡然无存。所以,让信息主体脱掉隐身衣、“警惕且谨慎”地生存于信息空间的办法,在解决信息责任人追踪问题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消灭了信息空间的隐身快感。建立信息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主体映射数据库是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追踪信息空间责任人的有效手段,其既将信息责任人追踪成本降低到可容忍限度内,又不至于过分伤害信息空间的隐身自由感。映射数据库属于国家秘密,非经合法授权不可使用。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将行为地点从现实空间搬迁到信息空间后,建构在物理时空中的文化习惯不得不随之改变,行为规范也需要做相应改变。研究信息空间的法律特征对建立虚拟规范至关重要。与信息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映射一样,社会管制映射到网络上就是信息控制。从与传统空间法律关系的区别来研究信息空间法律关系的特征,为信息空间管制奠定了基础。信息空间的三个主要法律特征是:法律主体的去中心化、法律关系的虚拟化、信息财产权的阶层化和多样化。与这三个特征对应,在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时应当考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完善信息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信息普遍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契约本质决定了会计作为制造共同知识和控制机制在企业实施的必然性.信息不对称与机会主义等促使企业实施会计管制.囿于环境的复杂性、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等,会计管制制度必须具有弹性.会计制度弹性空间作为公共区域,必然存在攫取租金的机会主义行为.计算并披露会计制度弹性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8.
《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区空间反映了大量的人群行为信息,从非物质要素维度对其进行研究可形成对空间组合、建筑形态、街市肌理等既有研究方向的重要补充.引入人群行为信息层的系统分析模式,从表层信息中识别《清明上河图》中人群数量为786人;于中层信息判定人群行为分布于5个空间区段,并表现为穿行、买卖、劳务、观赏、交往、休憩、娱乐、卜卦、服务、祭祀10类行为状态;于信息里层得出行为分布随空间推进表现为波动型增长、表现为"梳理"与"展示"空间、汴河上游及虹桥空间、街市空间行为分布分别呈双向、单向选择性、汴河中下游空间行为结构稳定性最强,郊野空间最弱.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信息资源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源。因此,信息资源必须紧紧围绕需求来开发,也就是说,企业信息资源需求阶段的演进规律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指导性规律。在面向对象信息工程方法论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发的企业信息资源网,作为信息资源整体及其生产体系、营销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综合体系,可以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和知识经营是企业成长中信息资源利用的阶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信息资源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源。因此,信息资源必须紧紧围绕需求来开发,也就是说,企业信息资源需求阶段的演进规律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指导性规律。在面向对象信息工程方法论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发的企业信息资源网,作为信息资源整体及其生产体系、营销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综合体系,可以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和知识经营是企业成长中信息资源利用的阶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与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在本质、内涵、服务方式上都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具有相同的作用,都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发展中是相互促进的,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嬗变是大势所趋,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是世纪之交全球学术界提出、并成为工商和科技界的炽热议题,对于我国当代企业来说,这可算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探讨了我国当代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比信息管理更为重要;而对经营者而言,管理知识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根本在于建立激励职工い参与知识共享的杠杆化机制,以形成企业的集体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是近年来企业向管理自动化发展的一项信息处理技术 ,它的出现受到国内企业的广泛关注 ,对强化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了企业MIS中的具体问题 ,指出搞好企业MIS建设的规划、决策及系统分析方法 ,并提出了MIS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技术、信息与科学发展——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而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信息技术才能带来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虚拟企业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虚拟企业可通过整合若干优势互补的企业资源来增加企业的敏捷性,而逐渐成为制造企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建立虚拟企业的关键之一就是开发一种支持这种新型合作方式的信息系统。本文首先建立了分布式工作流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CORBA标准、分布式工作流技术和代理技术,建立了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虚拟企业信息系统模型,并给出了多代理通信的XML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到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 ,而信息产业在高技术产业中占绝大部分 ,因此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认识知识经济 ,必须要认识信息产业。本文就信息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及其统计核算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构建了一套信息产业的统计核算体系 ;对定量描述信息产业和综合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企业信息门户(EIP)和在EIP与知识管理(KM)二者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企业知识门户(EKP)。本文介绍了EKP与EIP的各自侧重点之后,详细讨论了EKP的一些特点和EKP系统平台的结构及其IT实现。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等方面的变革.企业内部的变革进而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多方面的变化,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面临许多新的特殊风险.企业必须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面向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大发展,高校图书馆也从传统的信息服务的静态模式向知识服务的动态模式转变.知识服务是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中心,针对读者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主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