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着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不过是推行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且,由于美国化式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在事实上也不可能造就西方标准的"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发展仍然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西方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辩证性质,从而在对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双重超越中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还非常需要展开讨论,以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方文化曾经一度站在世界文化屋脊上,创造了令世人称羡的辉煌;近代以来起而代之的新的先进文化--西方文化,在导引人类不断逼近更高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类诱入了危机四伏的文化困境.千年伊始,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是世界新的先进文化的惟一出路,实现以东方文化为主导的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进而达到灵与肉的结合与互补,才能共同打造出新的世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复杂的联结",全球化是人类近代以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本质是文化全球化。异质文化的重新整合、东西文化互补趋势的出现、文化功能的多重性组合,是文化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这种文化态势对西部文化创新的启示是: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走经济与文化互动共荣之路;以科学、民主、法制和优秀人文精神为内容,完成东西文化互补;以人为中心,把文化繁荣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以先进文化为目标,构建出符合西部民情、适应西部社会发展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对湖湘文化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利于我们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去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创新湖湘文化,同时,又对湖湘文化的文化地位和文化个性形成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湖湘文化,首先,必须保护和传承湖湘文化的精华,其次,要按照时代的要求对湖湘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再次,要在文化交流中吸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丰富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自身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国际社会中积极的一员,改革开放的中国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冲击,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受到的冲击愈益严重,尤其在文化领域,我们将面临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的更大冲击。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历史语境;其次分析了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遇到了哪些机遇与挑战;最后通过对上述两个大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西方文化的无序挤压,造成了文化价值认同的种种危机。对此,本文在分析了其成因的基础上,认真探寻解决途径,即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用"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与形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也呈现全球化趋势.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文化全球化通过谋取文化霸权来实现国家利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威胁.高校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重建的工具,在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理所当然的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诉求引发了三次文化高潮,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于外源性文化危机,是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体的一场文化革命;80年代"文化热"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而近年来的"国学热"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共同选择.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热",再到"国学热",三种文化现象显示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主体正从少数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整合过程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