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作家茅盾(玄珠)是我国现代神话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他借鉴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念和方法,梳理和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特别是在仅存零星的中国神话系统的“再造”(重构)和开天辟地创世神话的研究上,在原始先民的神话宇宙观的探讨上,独步学坛,取得了重要成绩,成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神话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比较方法和传统的训诂、辨伪、考证方法。茅盾所采取的这些方法既为他带来了巨大成就,也造成了他研究中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科学的神话学,在我国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鲁迅、茅盾、闻一多、顾颉刚、钟散文等学者对我国神话的整理、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迟后,丁山特别是袁珂,在整理,研究我国神话方面,贡献更多。但是,由于我国神话从末得到详细记载,大多湮没无闻,仅存的材料也东鳞西爪,钩稽不易,整理,研究更难,所以不久前出版的《简明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还在慨叹:“中国  相似文献   

4.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在诸多领域都有过杰出的贡献。在神话研究领域,茅盾早在20世纪的20至30年代就已经写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几部著作。然而,茅盾的这一研究和兴趣却随着茅盾后来的文学转向而终止,并且逐渐为他的文学光芒和文学地位所遮蔽。后世的研究者也正因为这些忽视了茅盾在神话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茅盾的神话研究,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茅盾和茅盾研究。  相似文献   

6.
茅盾在他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塑造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能称之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的人物吴荪甫。这是一个被茅盾自己称为“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由于茅盾突出地刻画了吴荪甫的这一性格特征,以至于使人觉得吴荪甫“太英雄气概了”,进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茅盾研究的不断深入,理性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论者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在理性对茅盾小说创作的良好影响上作文章,而对理性因素的过重给茅盾小说艺术上带来的某些不足,不是忽略不谈,就是一笔带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曾讲过一段话,我觉得对于我们全面地评论茅盾的理性小说很有借鉴意义。他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刘城淮教授在出版了获得国内外学者好评的巨著《中国上古神话》之后,又笔耕不已,精心撰写着《中国上古神话通论》。我们一直企盼早读为快,现在果然有幸,捷足先登,当它刚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便读到了它。通览全书之后,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它实现了中国神话学的重大突破! 我国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之前,尽管有许多记载神话的典籍,有关于神话的不少言论,但始终没有建立起神话学。到二、三十年代,茅盾连续发表、出版了《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北欧神话ABC》等著作,鲁迅、闻一多、钟敬文及林惠祥、黄石、谢六逸、黄芝岗、胡怀琛等也发表、出版了一些论  相似文献   

9.
<正>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茅盾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所占的地位是重要的。对于他“五四”时期文艺主张的探讨,评论家们也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作了大量的考证,然而我觉得,仅仅把茅盾早期的文艺主张理解为现实主义(或曰“写实主义”)却有失精确或者说不当,这种似乎巳约定俗成的说法忽视了茅盾早期做为一位自然主义的倡导者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做的贡献。笔者认为,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而且还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自然主义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文学主张也表明他是我国第一位自然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自然主义时期,是指他自称的1920年开始“叩文学的门”到1925年5月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这一段时间)。 茅盾早期对自然主义写作方法及理论的宣扬和介绍,并不是他一时的心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神话研究的奠基者。他在20世纪初所发表的有关神话传说的论著,如《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破恶声论》、《致傅筑夫、梁绳》、《关于中国的两三事》等,是我国神话研究的拓荒之作。鲁迅在他的论著中,对神话与传说的起源、性质、艺术特征、民族特点及其存佚、搜求和整理等问题,都发表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这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神话理论和方法论原则,仍具有借鉴意义。神话与传统的起源及性质关于神话传说的起源,我国五六十年代流行神话源于劳动说,到了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和文学巨匠茅盾在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发轫期,对我国神话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与探索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研究神话的初衷与目的、对神话的认识、神话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等,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之处。对他们的神话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神话学理论建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群教授等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其师及高校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与熏陶,他喜爱上中国现代文学,酷爱鲁迅、茅盾研究,于后者尤为用力.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仅茅盾研究的笔记就达100余万言,另有数十万字的鲁迅、毛泽东的笔记.大学毕业后,陈芬尧仍孜孜于茅盾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十数年如一日,搜集齐了全套43卷精装本《茅盾全集》,以及自茅盾研究始至当下学者的100多部茅盾研究专著、论文集,令专门从事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惊叹.他还与诸如孙中田、朱德发、袁良骏、万树玉、庄钟庆、李岫、王嘉良、万平近、唐金海、丁帆、钟桂松、钱振纲等二十多位著名评论家、文学史家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虚心求教.陈芬尧在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著之同时,厚积薄发,在《茅盾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粤海风》《文教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茅盾与马寅初》《本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茅盾曾和鲁迅有过论战?——质疑鲁迅和茅盾关系的几种"新论"》《一个时间问题献疑——从"茅盾学"大视野试谈我对茅盾研究起点的一点浅见》等茅盾研究及其他学术、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等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文摘卡》转载收录.  相似文献   

13.
一、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 我以欣喜和感激的心情拜读了谷德明同志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这本书非常及时地向我国神话学界、中国文学史界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中国神话的资料,同时也就提出了有关中国神话(包括中国文学)的内涵的问题,也就是少数民族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 德明同志再三要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总觉得以我的学识和名望都很难达到为一本重要的书籍作序的条件,因此,推之再三!最后只得勉为其难。再一想,何不借此机会,为少数民族神话说几句话,呼吁我国的文学史家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为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包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史研究者主要是茅盾和顾颉刚。茅盾的进化论是历史的视角,但其视野仅及原始社会;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20世纪后期,袁珂的广义神话学的观念拓展了神话学的空间。神话史研究着眼于神话与社会的互动,是在社会矛盾与神话的运动中把握神话历史发展轨迹的。对待原生态的神话和次生延续的神话,是神话史研究不得不辨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当时欧洲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中国神话观点和方法论原则。在我们今天进行神话研究和...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代的茅盾,接触过中外古今的各种思潮。中国古代的先秦诸子、神话传说,以至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他有过影响。外国的,从古希腊、文艺复兴直到高尔基,他都研究过。他评介过的外国作家,既有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又有邓南遮、尼采;既有举世闻名的肖伯纳,又有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弱小民族作家。他对研究过的人物,有时有肯定和否定的意见,有些就很难说,只不过觉得他身上的某一点可取,就肯定他某一点。如《福煦将军》,肯定较多的是他的平易近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和鲁迅、郭沫若相比,茅盾较多地、有意识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要早一些,这对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发展道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家,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可算是学兼中外,涵盖古今。“五四”以来,新文学受西方文化和思潮影响很大。茅盾是主观上自觉吸收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一个杰出代表。但我们认为,茅盾对于西方文化与思潮的接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和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和它的文艺理论,20年代初,就通过《新青年》陆续传入中国,到了30年代初“左联”成立前后,得到大量的传播。作为“毕生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茅盾,他很早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实际的政治活动与斗争,造成了他在政治上较早的成熟,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使他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也比较早比较多。在《我走过的道路》(上)一书里,他回忆说:“1919年尾,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入党后,他不仅系统地学习过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而且译撰了许多学习宣传马列的文章,到了1925年,茅盾编写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他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的同步发展。在这篇文章中,他就很明确地提出了文艺创作,要经过“个人  相似文献   

18.
这个题目,人们还没有专门研究过,多少年来,人们注重研究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和诗歌创作,这当然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朱自清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同散文和诗歌相较,他的小说创作,不仅篇幅少,甚至其中两篇,可以当作散文来读;而且,朱自清本人对此也多所不满意,他说:“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当然不完全是自谦之词。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特长,对各种体裁都能技巧娴熟并且成就卓著的作家毕竟是少数。虽然如此,朱自清的小说却别具风采。研究他的《别》、《笑的历史》、《飘零》和《阿河》等小说,对于研究朱自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14,(3)
正我接触《老友》是1993年的事。那年,我从乡中学调到樟树市教育局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收发室有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老干部之友》,便拿到办公室看起来,看完觉得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送给了离休老局长黄时干。没想到第四天,黄老到办公室来找我,要我再找几本。他还说"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看的好杂志……"又过了七八天,几位退休干部也来向我要《老干部之友》。我带着疑问去问黄老,他说:"我只看了一本《老干部之友》,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打动了,我从中找到了离休后  相似文献   

20.
茅盾在《蚀》三部曲的深层结构中,首创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整体性象征的隐性神话模式——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三女神与其他神祗,同神界安危相应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小说的整体象征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危局中,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生死理念,以及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使茅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该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