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本位是我国新时期法学领域最具引领性的法学理论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时期法学观念的变更和法学理论的更新。但权利本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一个从个人权利本位到社会权利本位的变革过程。社会权利本位要求以社会上的所有人、每个人为本位,人人是主体、人人有权利。而要实现社会权利本位,就离不开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是实现社会权利本位的基本要求,由此导致相应的法律发展问题。这是一种新的权利本位论。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文化、一种公民主体性文化、一种法治文化、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文化、一种传承与创新的文化.面对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公民文化应着重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建立开放的全球文化观及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3.
权力是政治国家的主导运行规则,权利是公民社会的主导运行规则。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反映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以利益为联系纽带的对立统一关系。权力具有社会性、非对称性、强制性、与职责相对应性;权利体现自主性、公认性、与义务相对应性。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努力维护权利、切实保障权利、充分享有权利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当代中国要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实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杨林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28-132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文化、一种公民主体性文化、一种法治文化、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文化、一种传承与创新的文化。面对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公民文化应着重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建立开放的全球文化观及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5.
财产权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权作为人类的基本人权,其在人类社会存在的正当性具有深刻的观念基础。中西方社会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使人们对待私有财产权的态度迥异。这是因为中西社会权利概念具有很大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义作为逻辑起点,而西方社会以正义作为逻辑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义轻利的精神特质,而西方文化传统蕴涵着功利主义的内在因子;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本位,从而以最高权威作为合法性依据,西方传统文化以个体为本位,以终极权威对抗实在法的合法性。观念的差别要求我们在法治建设中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精神,结合西方权利文化传统,培植我国财产权正当性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探索民法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梳理国内外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作者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价值标准和中心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在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析辨,结合司法实践,论析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建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位观包括家本位、国本位两种 ,它的发展脉络是先家后国、家国一体 ,缺少个体关怀。由此形成的法律文化表现了集团本位和义务本位 ,漠视权利的存在与主张 ,法律文化的刑事性和道德性突出 ,以致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缺失一种制度运行的环境。研究本位观 ,就是解析制度运行的环境 ,以求深化对法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作为权利、义务平衡结合的公民教育应当体现普遍公平与积极的多元差异两项原则.而在中国公民身份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巨大转型期,如何落实这两项原则成为社会难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教育类非营利组织从教育的普遍公平原则以及积极的多元差异原则入手,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探索多元素质教育以消解行政化、应试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发挥了为政府拾遗补阙、为弱势群体教育以及多元化需求者提供服务以及公众参与、社会资本培育等三种作用.这无疑为我们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章礼强 《北方论丛》2006,1(3):145-148
国内外民事实定法本位不断变迁。民法社会本位说多存疑问,所谓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则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理论基础。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价值标准和中心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是进化的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和权利本位的社会 ,作为解决利益冲突的诉讼程序的理念必然要以权利作为前提 ,诉讼程序的制度架构应围绕社会主体的权利来设计。而利益多元化不仅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 ,而且也表现为政治利益的多元化。以权利为本位的诉讼程序也就必然是对利益多元化的现状作出的回应。因而诉讼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民主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简论权利本位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权利本位的历史演进的角度 ,分析了权利以及权利本位的产生和发展 ,认为权利本位的提出是历史的进步 ,同时 ,它作为中国法变革的方向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权自身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性。权利与义务在结构上是互相对应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是不可分的,又是可分的。权利与义务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权利与义务在价值上具有主次关系,权利在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占主导地位,法律应以权利本位作为价值取向。而权利本位应坚持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协调,强调个人权利本位与社会权利本位的统一。如此,才能实现法律保障人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民法的本位是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民法的贯彻以对个人的尊重为本根.所有权为完全的物权和排除他人干涉的不可侵犯性仍是物权法所应坚持的基本观念.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多体现在债法之中.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既是适用于整个合同法的规范,又能体现出合同法的本位和价值取向.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及对消费者保护的强化,合同自由原则已受到了很多限制,但这一原则仍然是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章礼强 《齐鲁学刊》2007,1(5):148-152
西方古代城邦社会实际上就是以城邦为基础的国家。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据宗法制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法权,一是私权,一是公权;并以此为规范对象分别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大法律部门,即私法和公法。市民社会是一个以市民权利为本位的社会,民法亦当是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的私法。现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健全,大面积城市化引致了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与成熟,亟需民法高扬市民即私主体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5.
李广增  马拥权 《河北学刊》2003,23(1):130-132
人本位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体现为受众本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了受众本位的内涵,是受众本位的理论基础;受众本位的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包括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提供参与和利用媒体的机会,提供实用技术,提供娱乐等多个方面;传播先进文化是受众本位的中国特色.受众本位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权利话语>一书指出美国权利话语具有权利绝对化、轻视责任以及忽视权利的社会维度等特征,它不仅增加了社会冲突,妨碍了社会沟通,不利于弱势群体保护,而且妨碍了对于优秀公民的培养.美国权利话语的病因在于受洛克、霍布斯以及布莱克斯通等人理论对权利的过度强调而忽视了责任和社会的一面,要升华美国的权利话语,必须从美国权利传统以及多元文化中寻找源泉.中国在坚持权利本位的同时,也应谨防美国式的权利病,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成一种健康的权利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消费者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反垄断法的法律本位应有明确的权利主体,而不是抽象的社会整体利益;从反垄断法的法律价值、反垄断法上的利益,反垄断法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机制来看,可以说反垄断法是以消费者为本位。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不仅仅涉及个体利益的实现,更具有丰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理解权利需要突破个人本位主义从共同体视角进行政治哲学分析,权利观念是在共同体生活互动所孕育的事实认知和规范确立之间的张力中生成的,这在西方权利观念的演变发展中得到了体现。突破狭隘的个体本位思维,从积极他者的角度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权利的共同体视角,也才能更好地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冲突。要在权力虚无主义批判中,进行积极的权利共在状态构思。唯有立足于充分的社会交往以致力于和谐共同体生活的积极构建,才能真正地实现权利。  相似文献   

19.
法律理念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法律理念。中西方传统法律理念具有法集团本位与法个人本位、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法律的伦理化和道德的法律化等不同特点。造成这些不同特点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通过中西传统法律理念的比较可以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等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以政治生态理论为视角 ,观照与考察法律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发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 ,法律文化具有极不相同的生态表现。从臣民文化走向公民文化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再到二者的折中衡平 ,从“法个人”到“法国家”再到二者的中庸中和 ,法律文化一直在沿着规避反公民、违民意的非生态法律文化 ,求取利公民、顺民意的生态性法律文化的生态之路前行。以公民之自由和民主为本的人文关怀 ,是法律文化从反生态走向生态之路的根本性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