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 ,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沦》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1923年,郁达夫在《海上通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友人对他说:“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他听了叫道:“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诚然,在谈到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初期小说(1925年以前创作)的影响时,我们不应忘记田山花袋,永井荷风和葛西善藏的名字。而佐藏春夫对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无异远远超出了以上几位作家。用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就是:“在日本现代小说家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藉着独特的形式,用精神分析法,以"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把他对人生、社会、新事物的看法和感情表现出来;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上表现出多种相似的审美特性,但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创作题材。其写作风格明显地受到了日本私小说创作倾向的影响。在《沉沦》中,我们分明地能看到日本私小说作家佐藤春夫的小说《田园的忧郁》的影子。然而,《沉沦》的“忧郁”缘于郁达夫对祖国孱弱的感触和对国家振兴的渴求;而《田园的忧郁》的“忧郁”,仅仅表露了作者个人人生的无聊,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反省和对民族危亡的忧思。正是在这一点上,《沉沦》突破了《田园的忧郁》的写作意境,实现了主题的变奏。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郁达夫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对于深入探讨郁达夫小说风格形成的历史渊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比较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以下简称《忧郁》),愿为郁达夫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1921年是郁达夫与佐藤春夫相识的前一年,是已经成名的佐藤春夫的休整期,却是郁达夫从一名学生到作家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文学社团——创造社成立的时期。两人在这一年的文学活动和生活状态,展示了日本文化对创造社的影响,更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中日文学界的种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自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问世,特别是他公开表明在理论上赞同法朗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后,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说,他的“自叙传”是“个人生活的写照”;有的说,他的小说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来源于日本的“私小说”;日本汉学家伊藤虎丸先生则认为,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一样地继承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笔者认为,郁达夫创作虽然大都取材于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但不能说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他留学日本,在日本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一九二一年,他的《沉沦》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小说集一问世,就以其“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成仿吾:《<沉沦的评论>)震动了文坛,“引起文坛极大纷争”(《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尽管毁誉不一,但他那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却风靡了一时的青年,并且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后来一批作家。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留学日本近十载,十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试图中从其<沉沦>三部曲中窥视郁达夫笔下的日本是怎样在文本中发生了"变态"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从《沉沦》看郁达夫的性爱小说夏航郁达夫一篇《沉沦》似乎注定了他在当时文坛上尴尬的处境。系列性爱小说在文艺界面前,好象创世纪时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狼狈不堪,而又窘迫无助。尽管如此,郁达夫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自觉执著地在涉性题材小说方面走下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留学日本近十载,十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试图中从其<沉沦>三部曲中窥视郁达夫笔下的日本是怎样在文本中发生了"变态"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自传作品作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传创作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了诸多地域因素的影响。二三十年代沿海地区的自传出版潮流激发了郁达夫的自传创作欲望,这是郁达夫自传创作的主要动因。而影响郁达夫自传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的是近代浙江的思想变革,以及浙西柔美的水性文化和20世纪早期日本社会的文化。前者作为郁氏的故乡,它的影响具有深层性;而后者不仅培养了他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深刻影响了他的个性。二者共同造成了郁达夫自传作品求真求善、浪漫感伤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并未受到深入的、充分的认识。在传记文学的理论提倡方面,郁达夫具有文学自觉,主张把传记文学与史学彻底区别开来。在他传写作方面,他对传主的选择包含了某种身份的认同,除与传主进行直接的交流或单独的抒发外,作品一般也体现了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意向。在自传写作方面,他注意选取关键性事件,侧重表现"内心的变革过程",有意回避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注重重要生活画面的描绘,对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的运用也体现了进行叙事实验的艺术自觉。总之,郁达夫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尝试,这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南洋散文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南洋时期散文分为记游、记事、记人三类 ,这三类散文贯穿着“一切以抗战为中心”的共同主题 ,充满时代气息 ,是其散文创作中极富有思想性的部分 ;在艺术上也由早期的主观抒情趋向于客观的写实 ,其创作的量虽少 ,而仍有值得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作家郁达夫真率坦诚的个,性和自叙传的小说观,使他的小说文本成为其自我情绪的载体.文章试图从主题的情绪性,取材的自叙性,描写的真率性和情节的散文化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诗出唐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诗,受唐诗影响最深,本文列举200余例,从立意、造句、用语诸方面考证了郁达夫诗与唐诗的深刻关系,从而归纳出郁诗大体出于唐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从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基本特征——回归自然、反叛现实、强调自我入手,分析郁达夫对卢梭、王尔德、道森等思想和创作的吸纳,探讨西方哲学和文学思潮对郁达夫文学思想及创作风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郁达夫小说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探讨其小说的两性意识的病态特征及寻找精神出路时所陷入的误区,并以此作为把握郁达夫小说抒情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心理世界的窗口,为我们疏理其小说风格演变提供部分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新马时期文论着重阐述关于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学创作艺术性等问题的观点。他对文艺的本质与功用、创作主体的社会性等的论述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其新马时期文艺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郁达夫认为,抗战时期任何文艺家都不可能置身于时代潮流之外,文艺创作要尊重文艺自身的规律,注重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并从创作主体、体裁与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抗战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