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走出技巧层面的修辞学批评,一是向修辞诗学延伸,二是向修辞哲学延伸。前者研究文本的修辞设计和诗学关联;后者从话语方式向人的存在方式提升,研究修辞如何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结论是:人创造了修辞,修辞也塑造着人。  相似文献   

2.
社会修辞学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主流理论形态,该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是修辞参与社会构建,人们通过话语修辞活动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事务并进行社会实践与合作。巴赫金对话主义理论中有关话语的对话性、语境论以及话语意识形态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修辞学思想,在本体论以及认识论上给西方传统修辞学带来了理论给养,推动了当代西方社会修辞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基于此,从话语构建与阐释维度探讨了巴赫金对话理论所蕴含的社会修辞观,进而明晰社会修辞学的理论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修辞学都发端于对口语交际的研究,但中国修辞学对文学的关注要比西方修辞学早得多。在对文学的修辞批评方面,西方多强调"说服",而中国更注重"表现";西方重在接受,而中国重在表达;西方侧重作品,而中国还兼及作者;西方突出程序,而中国还考虑过程。在方法上,西方长于论理,中国长于感悟。然而,中国的修辞批评失之零散与玄虚,而西方的修辞批评失之宽泛与偏激。因此,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必须对中西修辞学及修辞批评理论进行合理取舍,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话语角色认知的修辞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社会心理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阐明言语交际主体及其社会心理在言语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论述了话语角色与修辞的关系,话语角色认知及其在修辞中的作用,分别描述了自我角色认知、他人角色及角色关系认知、交际双方之间的话语角色关系认知、话语角色的社会心理认知。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角色的认知,是恰当建构话语、提高话语修辞效果的重要条件。这种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揭示了言语规律,为现代修辞学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5.
借鉴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一则美国社会保险广告中话语主体为达到与目标受众同一效果所采取的修辞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作为社会行为的话语通过构建“同一”和“同体”发挥在解决人类事务中的实际功用。  相似文献   

6.
以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获得发表于2000年至2018年间关于修辞学研究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的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21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对修辞学的研究走势、发文机构、研究作者、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以及前沿发展趋势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探析发现,21世纪以来,国内修辞学研究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国内修辞学界越来越重视修辞学的跨学科本质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应用。并且,当前国内修辞学研究的前沿发展方向扩展到对广义修辞学、认知修辞、制度修辞、法律修辞、修辞批评和视觉修辞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话语场域,期刊汇聚了修辞文献,而作为一种话语表征,期刊也见证了广义修辞学的蓬勃发展。通过对文艺学界两种重要期刊和一个广义修辞学专栏的修辞研究相关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广义修辞学转向构成了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的一种态势。文艺学界从本体论的角度,将修辞看成是“文”和“人”的现实存在和审美化存在的根本境遇,从理论层面实现了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与修辞哲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布类国防话语是和平时期最重要的国防话语形态之一。研究基于语料库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国防部新闻发布会话语诉诸道理修辞策略的运用特征,阐明国防机构修辞者如何针对不同话题和论辩修辞主体,运用适切修辞策略,通过“肯定我方、团结友方、否定反方”的三元修辞说服模式并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实现同情认同和对立认同的修辞目标。研究也进一步阐明了修辞之于方兴未艾的国防话语研究的关联和成效以及基于语料库的实证修辞学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新修辞学将自身定位于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工具,为新闻发言人话语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新修辞学指导下的发言人话语能够立足于新闻发布会的修辞情境,利用同一修辞和论辩模式,并结合传统的修辞诉诸,达成发言人和受众的广泛认同,从而推动双方的修辞互动过程,促成事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运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商业广告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其价值和基本功能。从英语广告的修辞特征出发,阐释了各种修辞手段对于广告的价值和功能的具体实现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修辞的无比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