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是藏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清代藏族历史的研究不但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民族社会发展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多年来,曾国庆先生将学术研究的主要精力投入清代藏族史,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继《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等书之后,又将近些年刊发于国内多家刊物的探讨清代藏族历史的论文辑为一书,以《清代藏史研究》为题公开出版,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清代藏族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此书共22万余字,收入作者论文21篇,书后附有《清代驻藏大臣一览表》。论文的重点是作者多年来用力甚勤的清代藏…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突出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有利于扩宽黑龙江地方史研究视角,探察清代黑龙江中心城镇变迁的历史动力,揭示城镇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有利于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影响着国家边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欧立德教授是美国"新清史"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清史研究以及新清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见解。欧立德认为,开展清史研究不应该将清代史与满族史割裂开来,要致力于两者的结合。他强调,"新清史"寻求的是打破有关清朝历史的线性历史叙事,承认并揭示历史的多样性和偶然性,把学术探讨延伸到族群认同、民族主义、边疆和帝制等与世界历史相关的领域,把满洲统治纳入到世界历史比较研究的视域中,把清代历史研究与世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清德宗实录》是清代官修的编年体历史资料长编 ,体例严谨 ,内容丰富 ,是研究清代历史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然而 ,其中不免存在部分错讹之处 ,由于编纂者的笔误以及所依据的部分档案的不准确 ,关于蒙古问题的五则记载有误。根据清代原始档案予以订正 ,以免传讹。  相似文献   

5.
大同清真寺碑刻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清代甚至民国时期大同地区回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这些保留下的碑刻是研究清代大同地区回民信仰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研究这些碑刻可以解读出深厚的大同历史文化信息,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从农业时代向工业过渡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因而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加强对清代城市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有关清代城市的研究成果众多,相关科研和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学科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7.
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现实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把社会经济视为解释、理解学术思想现象的基本立足点。他从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及思想剧变的历史关节点入手,探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运用跨学科等多种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史,为我们树立起“实事求是”与“学贵自得”的一代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献浩繁,不少曲家剧作资料十分琐碎,导致今人对其基本的时代、生平等情况不甚明了,制约了宏观整体地研究清代戏曲.从各类文献中爬梳排比,对李玠、王学渟、周良劭、张韶台等四人及其剧作时代逐一进行考述,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清代戏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照圆是清代著名女经学家、文学家,在清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自清代以来关于王照圆的研究虽不够全面系统,但一直代不乏人。本文按时间顺序,对清代、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王照圆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评述和总结,将每段时期关于王照圆的记载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就其价值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最后,本文总结了王照圆研究的一些趋势,并对王照圆思想领域的研究及研究方法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古代建筑师的研究始终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由于缺少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一直很少有对于古代建筑师社会地位和经济生活等真实状况详细研究。文章通过对清代家传样式雷图档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中发掘出的大量鲜活的史料,力图生动真实地揭示出我国清代晚期皇家建筑师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7,(1):27-32
清代前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历史的普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仅私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历史的教育与普及,而且官方也积极地加入进去,并对私家撰述在思想上起到引导作用,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压制。近些年来,学术界在评价清代前期的历史普及时,大多给予批评,认为没有什么贡献,也没有关注到官方与私家的关系,这是有失偏颇的。因此,研究清代前期的历史普及读物,必须考虑到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得出恰当、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颂体文学的研究至今已有很多成果, 但清代颂文还没有专门的研究.依据学界已有的清人文集研究成果, 可以从文集索引、大型文集以及别集中钩沉出清代颂文的基本情况.体式上的集大成、内容上的世俗化倾向、创新上代为作颂和集经语现象的出现, 构成了清代颂文的主要特征.清代颂体文学的发展与清代文化的发展是一致的, 在颂体创作上有一定的创新, 也体现出因循的特色.深入研究清代颂体文学, 有助于理解颂文的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诗之争"贯穿清代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绝大部分诗人和流派都涉及"唐宋诗之争".综观20世纪以来的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内容上有从"唐宋诗之争"出发对诗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有关于唐诗、宋诗研究的,有从清代诗坛风气、诗学演变立论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的历史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考察其研究方法,提出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思想学术,并融着“历史大总结”与“启示新时代”的特色,显示出更为复杂的局面并成为当代学者研究的热点。省察当代有关清代思想学术研究的情形,其呈现出的思想史与学术史学科立场和视角的模糊,历史分期中忽视前后期社会背景的根本差异,对清代思想学术评价观,最与结论的显著对立,研究方法上整体性把握不足,以及研究风尚受社会风尚影响突出等种种倾向,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对清代思想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因此都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前辈学者一般认为,顾炎武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其历史考据。其实,顾氏以六经皆史、以经证史的历史观而奠定了乾嘉考据之学的思想基础和治学方法,并在考史辨妄、以信作史中寓引古筹今之历史哲学,从而对清代经世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研究顾炎武的历史哲学是重新理解整个清代思想史的一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16.
《穿戴题纲》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清代宫廷戏剧史料,记录了演出戏服、演出剧目和演出节令等信息,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演剧形态弥足珍贵。它既有助于我们了解清宫的演剧历史、演剧服饰、演剧习俗,还有助于研究宫廷演剧对民间演剧乃至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施坚雅以市场为基础提出的区系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历史人类学领域里被进一步拓展.黄国信的著作<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以长时段的视野梳理了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制度建立过程中盐区、盐界形成和变动的"大"历史,同时又充分展示了地方政治、市场、王朝利益不断冲突和调适的历史场景,为我们多层次、多向度地认识"区域"的流动性构建提供了一种有历史深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土司政治文化是中国民族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成臻铭先生最近出版的专著<清代土司研究--一种政治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观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以下简称<清代土司研究>),填补了清代土司研究的此项空白.通过研读全书,笔者发现,虽然书中有些结论未必就是定论,但全书的研究方法、诸多见解颇多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9.
沈善宝《名媛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20.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