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必须依法实行宏观调控。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则为政府依法实行宏观调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政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接受法律监督,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以市场为中介的一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内在兼容的统一体,而非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简单相加,其运行模式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基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育现状,我们首先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调控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求实创新,逐步培育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3.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必然产生新的法律需求,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文章首先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特征,即市场交易的等价性、市场行为的合法性、市场效果的合理性;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总体,并认为该体系应确立自由保证规则、资源保护规则、竞争维护规则、消费者利益保护规则、社会公益保障规则、国家干预规则。在此基础上文章勾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企业组织法十市场交易法十国家干预法十消费者利益保护法,并就该法律体系的制订和执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就要加快培育、发展、完善而最终形成完整的开放的竞争的市场体系;并相应深入价格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加强市场法规建设和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一、加快培育、发展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前提,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如何从省情出发,继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是我们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表现在:真正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转换政府职能,转换党的领导方式。彻底治理腐败现象。它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表现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正>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彻底变革甚至摈弃与原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那么,建立和完善真正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即本文所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当以什么为其重要杠杆或基石呢?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杠杆或基石就是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认为,依法治理腐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对历史经 验的科学总结。做好依法治理腐败工作,必须强化普法教育,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完 备的反腐败制度;依法监督,坚决惩处;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和法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 ,我国进行了社会保障领域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但从整体看 ,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一整套科学与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 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史表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效地推进市场经济法制化。而要构建市场经济的法制系统,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本文就建立这一法律体系的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这一支柱市场的启动和运行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培育和建立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障碍。要培育和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克服障碍,大胆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劳动管理体制和劳动制度;优化外部环境、改善市场条件,探索和寻求合理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尽快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并建立必要的政府协调工作系统。只有这样,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本形成, 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保证。但是我国环境法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完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立、废、改工作, 建立和健全有中国特色又切实可行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以放权让利为主体思想的改革不能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本文认为,市场的滞后,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难点所在;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条件。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则是我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表象是市场经济的实行,经过深层分析研究发现更是与传统观念的偏见、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不发达有关。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须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及其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状况,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间的相互适应。相互衔接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使其充分发挥调节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应适应市场调节的需要,再造企业运行机制,使之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以此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四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十四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主义法律体制已基本建立。但是许多法律是在从产品经济向产品与市场相结合的过渡阶段制订的,用这些法来解决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法律与现实的冲突。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法制建设上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立法。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关于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示了法治与法治经济的内涵 ,指出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主体的确立、市场经济秩序、规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宏观调控都需要法治。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 ,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律体系不是法的不同部门、不同部分的简单总和,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体系的建立取决于社会经济基础,它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由不同的法律部门和不同的法律部分通过其内在的有机联系而构成。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的特点、危害及其根源,指出了腐败蔓延的根源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其中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党内监督制度不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缺陷,领导干部决策失误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缺失。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体现为市场经济制度不规范,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非统一的财政制度的弊端等。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国家反腐败的基本法律和法规体系不完善。分析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为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国家反腐败的基本法律和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会计监督是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借助于会计核算的资料指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治国、反腐倡廉需要会计监督,会计工作自身的职能也要求必须做好会计监督。为此,应健全和完善与新形势要求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强化政府监督机制,提高社会监督职能,同时还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