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档案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管理研究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涉及到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民生档案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据。无偿献血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一种,其规范管理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以民生建设为重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矛盾化解为重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基层治理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构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接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启示我们,开展社会建设与治理要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开展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促进民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目标。“促进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给予人民群众公平获取和发展的机会;推进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群众。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强国富民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与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保障人民基本生存需要;消灭失业半失业,合理分配工作;提高人民生活待遇,改革工资制度;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开展城乡扫盲运动;发展人民卫生与防疫事业。周恩来民生思想立足中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坚持统筹兼顾,缩小民生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政府、人民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有效互动;积累了民生建设的丰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以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确立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的价值尺度,创构了毛泽东独具特质的民生价值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十分重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扶贫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等基本观点;把以人民群众为本、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指导方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这些思想对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益机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改善民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利益机制。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物质基础;必须把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才能促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生档案工作是高校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师生员工的民生信息需求。而民生档案管理中却有两大矛盾影响着档案利用,即信息价值发挥与原件保管之间的矛盾,信息点状分布与证据链状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上述两个矛盾,可以通过实体层面的有序化和信息层面的系统化,对高校民生档案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实现民生档案社会价值的增值,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认同感,突显民生档案的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雅楠 《社区》2012,(13):32
六年的社区档案工作经历使我深有感触,档案管理是居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是服务民生的好帮手。历年的档案基础资料将居委会的发展历程以翔实的记录呈现出来;照片档案则将居委会工作中的重要时刻清晰而鲜明地展示出来;实物档案显示出居委会的工作成果、荣誉和嘉奖;文书档案更是以简洁、整齐、系统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谈高校档案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曾永和高校档案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且不可为其它工作取代。笔者认为.高校档案工作在高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高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从档案的形成来看。学校的档案是随着学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改善民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改善民生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之中。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宗旨的具体体现。党与民贴心,民与党同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于是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民生第一     
第十次党代会一结束,第一个全市性千人大会——深化“五个一”工程、办好“五件实事”动员大会随即召开。市委书记王建满在会上强调,改善民生是政治,改善民生是民心,改善民生是责任,必须把抓民生作为实现我市“三次跨越”的首要任务,深化“五个一”建设,办好“五件实事”,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中富含着对人的思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国民生的建设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愈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文化惠泽民生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民生不仅是指物质层面的民生,而且包括文化层面的民生。文化民生是民生的丰富和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民生。这些文化民生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文化民生有着多方面内容,即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在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加以保障,并把文化生产力作为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就是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和人们的社会发展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因而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一直是其工作的重心.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实践出发,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境况,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对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对科学知识和有效信息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也庄随之进行大幅度调整与改革,要做好市场信息调查工作,建立市场信息档案,做好在校生的档案工作,建立社会就业信息档案,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建立好在校教师的工作档案和离校教师的跟踪档案;实事求是地建好学校历史档案;建立兄弟高校档案;建立好与教学、科研有密切联系的其他档案。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全过程是紧迫的现实课题,是反腐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源头治腐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对腐败问题日益社会化的必然回应。当前,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全过程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矛盾和挑战,我们应该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以改善民生问题为根本,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二是以拓宽监督渠道为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以完善群众监督权利保障机制为目标,营造人民群众愿意监督、善于监督、敢于监督的社会氛围;四是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为关键,夯实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全过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过程中普遍关注、利益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表现为高等教育在满足民生需求中的矛盾冲突。明晰民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