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的刺激和社会"尚雅"风气的带动下,书画消费成为社会流行风尚.文徵明以其德望、文学成就,成为吴中地区书画与鉴藏活动的引领者,主导吴中地区风雅之好三十余年.在慕名尚奇风气引导之下,书画的消费需求激增,而文人书画名家的创作难以适从广大的消费需求,代笔应运而行,并进而发展为作伪.文徵明面对广泛的书画市场需求以及社交应酬时,不可避免地托人代笔以应时需,甚至对代笔、作伪行为持默认、鼓励、纵容的态度.随着文人的经济意识萌动,其门人弟子在默许的情况下极力模仿文徵明的书画风格、韵味,以迎合市场,致使书画风格趋于雷同,技法上难以得到变革、创新,最终导致了吴中地区书画创作模式僵化,总体上渐而衰弱.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论和书画论中常使用"生意""生气""生机""生趣""生动""如生""活"及"死""板""结""滞""僵"等术语来评价诗文与书画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生命力作为文艺评价标准的观念.这一批评标准是"法自然"哲学观在文学、书画观上的反映.从根源上说,中国古代文论和书画论中的"神"和"自然"范畴与"生意"范畴的内涵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结合的,技术和艺术是伴生的.他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点文学素养,文学艺术家也要懂一些科学技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都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文理相通、辩证统一的.钱老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对书画、文学作品、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课程,但人们往往将其定性为文学精典,忽视其经典语言载体的实际,导致教学与学习的偏颇,我们研究分析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改进的措施方法,就是要发挥这门课程的文化价值与人文意蕴,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学概论》是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基础理论课程.学生方面由于理论思辨的弱化和文学阅读的贫乏而容易产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则容易陷入照本宣科和封闭式的"满堂灌",教学效果往往难以尽如人意.我们以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在教学理念上融入"对话"、"互动"、"文学体验"的元素,尊重文学传播媒介多元化的现实,利用"传播媒介"包括多媒体、博客等手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书画讲究技近乎道,即技、道之间的自然融合。但现代学术思想尤其西方学术传统则倾向于技与道的分离,这会在无形中分化肢解我们的书画传统,造成书画的现代学术研究与传统发生隔阂。我们既要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又要强调综合素养的展示。因此,本文重点从现代书画学术研究之缘起、现代书画学术谱系之延续和现代书画学术谱系之拓展及融合方面进行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影响"与"接受"原则上是一回事.但在"关系"数轴运行指向上,前者往往呈现出被动的意味多一些;而后者则与之相悖.外来性和隐含性是前者凸显表征;后者往往是一种理性"拿来"或全盘"移植".健康化的国际间文学(文化)交往模式不仅仅是互动的,而且也应当是平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弱势文学(文化)礼遇"影响"与"接受"之"恩赐"的频率要胜过强势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金瓶梅》研究领域,文化研究的半壁江山的态势已成定局,这是对这部小说研究空间被拓宽的最好证明.但是,出身于中文系的学人往往欠缺相关学科的训练,邯郸学步的结果是文化没研究成,文学的诗意也不见了.小说审美与文化研究发生了抵牾.在文学被边缘化的情况下,“金学”研究领域应有一部分坚守者,把自己的审美的灵性、感悟、体验重新张扬起来,让《金瓶梅》的艺术研究成为一个流派,打破目前潜隐着的一种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相互抗衡的尴尬,使二者各行其道,互相参证,互补相生.  相似文献   

10.
张氏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祖籍金陵的武将世家,但族中成员张如兰、张可大、张可仕、张怡等人皆好文学,在金石书画上亦有一定造诣。该家族作品对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建国以来学界涉及到该家族成员的研究论文主要以其家族的文学交游、作品引用为主,亦有少量以其家族成员或作品作为重点论述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