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解放必然要经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虽没有明确提出过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但他在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中,就蕴含着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根基和分析方法。马克思关于人类未来理想社会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去分析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政治解放的过程就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离,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为拥有个人信仰、追求自由利益的个人的过程;随后的人类解放过程就是国家自行消亡,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形态过程和人克服市民社会中的狭隘、自私自利的人性而逐步发展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深化契约论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后建立民主共和国提供"人民主权"的政治设计。社会契约论具有四个方面的要义:批判了先前的一些契约论思想,揭示社会契约的本质;提出社会契约的本性在于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论述了国家政府的形式,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制;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是改造封建社会弊病、实施民主政治的根本手段。《社会契约论》也存在哲学、政治与历史观方面的一些历史局限性:卢梭的人类不平等起源与社会契约学说有着许多合理内核,闪耀着历史辩证法光辉,但不能说它已经步入了历史唯物主义之门,它终究未摆脱历史唯心论成见。此外,卢梭主张一种自然宗教的有神论,他倡导"公民宗教",也表现了其哲学与宗教思想的二重性。由于时代的局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没有超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文明思想范畴,他描绘的自由、平等和全民幸福的理想国家,理论上带有乌托邦色彩,实践上是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勾画了一幅比较完善的设计图。  相似文献   

4.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高度民主自治,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没有共产党领导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没有人民民主的实践和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实现.发展民主政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主题曲和制高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自由与政治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从理论上讲,自由的实现需要依靠民主政治来培养和支持,努力确立公民身份和公民资格。从实践上讲,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理论与自由实践的关系,并应用此指导人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有赖于通过政治革命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毛泽东早期的民主政治思想的生成正是围绕着政治革命的历史逻辑而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从政治革命的领导权、政治革命的依靠力量、政治革命的前途、政治革命的保障措施等一系列民主政治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的许多观点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从现代批判与历史建构的双重维度考察了犹太人问题:把对犹太人问题的认识提高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切,把对犹太人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的批判,把犹太人的解放推向了人类解放的高度,实现了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超越,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歌德为代表的近代德国文学巨匠,通过对德国宗教与哲学的批判吸收,以感性的形式对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进行了经典诠释。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都倡导理性的权威与自由,以对抗神性信仰自由,最后由费尔巴哈完成了宗教批判的历史任务,但又不同程度地对宗教上帝有所保留。德国古典哲学使人类在精神领域再次获得深刻的解放,是人类理性解放的“圣经”,孕育了伟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革命性变革。近代德国的自由叙事互相激荡,相互影响,仍是现代性自由叙事的主流,伟大的文学、哲学创作不能离开对社会政治历史的深沉观照,更不能离开对人类自由解放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高度分析了政治解放的限度,并以“市民社会自身的矛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思想揭示了现代政治的本质及其矛盾性和抽象化、形式化特征.马克思的现代政治批判理论澄清了政治解放的前提,划定了与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之间的界限,进而瓦解了实质自由与形式自由的抽象对立关系,而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雷蒙·阿隆曲解了马克思的实质自由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解放政治·生活政治——吉登斯的思想地形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吉登斯的思想发展历程,现代性是其学术研究的连贯课题。同时,他对现代性的反思又是围绕解放政治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的,解放政治是现代性发展的基点和动力源泉。启蒙运动以来,解放政治的发展并没有把人类带入一个完全解放的社会,相反,它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一系列后果严重的风险。为此,吉登斯提出了生活政治的设想,以实现对解放政治的超越和对高度现代性社会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国大革命最早的批评者之一,柏克在其不同的著作中,从根本原则上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批判。基于英国人的自由观,他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民主将会威胁欧洲的自由传统,实质上是以英国式的自由拒绝了法国式的平等,不过柏克却没有看到民主已经成为了历史趋势。了解柏克对于法国革命的看法,有助于理解18世纪末欧洲政治现代化中的复杂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人类精神文明出现的巨大危机,我们在反思、寻找出路.宗教在历史上起到巨大作用,但绝不是人类新文化、新道德的基础.马克思肯定宗教的历史作用,剖析了人类宗教化的历史,但马克思揭示的是宗教给人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根本性的异化,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共产主义彻底扬弃宗教,清除宗教对人类的约束,消灭人类的异化,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超越宗教,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代对重建和谐、公正社会伦理秩序的理论思考,以正义、民主与自由等为其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在社会正义方面,毛泽东形成了以平等为核心的社会正义观;在民主方面,致力于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在自由方面,毛泽东追求政治自由和意志自由,并最终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以其大无畏的革命气慨,摧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新政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当我们考察巴黎公社的民主制时,看到这一民主制的显明特色是带有浓厚的法兰西民族色彩,它所实施的一些民主措施,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从法国的历史中不难看到它的影子。法国是一个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和民主传统的国家,法国人民是具有较高民主意识和革命觉悟的人民。在这个国家中,曾出现过最先向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挑战的大作家薄伽丘;给封建神学沉重一击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还出现过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阶段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是一致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政治前提,经济的社会解放是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亦即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  相似文献   

16.
托克维尔揭示出,由条件平等的民主社会状态塑造出的个人主义本能会给自由带来"温和专制"的危险。托克维尔提出政治自由、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原则等方案,通过在民主社会中重新确立公共意识、公民精神和社会纽带,以克服个人主义以及维护民主社会中的自由。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暴露出了民主社会中的内在问题,而他所提出的克服个人主义的方案又表明,只有通过政治技艺才能实现民主社会中平等与自由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旨在从城市(空间)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阐明现代社会的统治特点及其后果,他通过揭示空间生产对日常生活的全面盘剥,为现代性批判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随着加速技术的发展及其负面影响的增加,法国哲学家维希留进一步提出了速度政治经济学,该理论旨在揭示加速度决定了现代环境和个体的生活状况,强调实时通信和微型化等速度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人类生存的虚拟化,身体的殖民化以及生活的虚无化。针对这一点,维希留提出了以速度控制为核心的新型解放议程,并试图打开当代语境中的社会与人的真正解放道路。通过对速度视野下的空间与生产、政治的分析,维希留揭示了从空间政治经济学到速度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性变化:从资本积累视角揭示了从空间到速度的转变,从生产视角揭示了从空间生产到速度生产的转变,从政治视角揭示了从空间政治到速度政治的转变。因此,在关注空间革命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必须建立自己的速度革命议程,以理解和应对加速的现代社会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为实现真正的解放提供新的思考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阿克顿从人类义务的角度来阐释自由,把自由视为人类良知的守望者,认为自由的神圣职责就是防止不正当的支配优势的出现。他反对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推行宗教宽容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在反思法国大革命时,他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改革的最大敌人和违背自由原则的恐怖,提出要警惕以平等,以人民和民主的名义对自由带来的伤害。由此,阿克顿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发展史上将自由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自由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理解的西方文化里,启蒙运动对宗教的质疑以及法国大革命以后不断出现的对教会的打击,都因为社会和政治的原因而被解读为具有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意义的。在法国特定的历史语境里,出现宗教批判、甚至宗教迫害,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追溯其原因到教会与旧制度的密切联系以及教会在较长时期内采纳的保守政治立场。教宗利奥十三意识到教会的这一问题,开始呼吁教徒接受共和民主制度。与此同时,他也尖锐批评了大革命以后法国政治中的极权主义倾向以及空前膨胀的国家权威,特别是法国共和政府一系列限制教会在教育和其他公共领域活动的政策。利奥以及后来的学者都注意到,与美国的情况相反,法国的共和民主政治中确有国家权力过度介入文化和宗教的问题。由观察这段历史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虽然启蒙运动人士以及法国共和民主人士对宗教的批判具有特定的历史缘由,将现代社会与宗教信仰对立起来的倾向却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个值得质疑的思想遗产,不宜被当作一个通用公式来接受。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主张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实现了中国社会新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巨大进步,逐渐走上了民主、自由、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不论是从这场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与传播,还是民主行为的养成,新的政治关系的建立等各个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应该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