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彻底揭露了“哥达纲领”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倒退到拉萨尔的阶级投降主义本质和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倒退到拉萨尔的建立所谓“自由人民国家”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从理论上、政治上彻底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击退了这股倒退逆流。  相似文献   

2.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针对充满拉萨尔主义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撰写的论战性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辩驳错误社会思潮的典范。从撰写和发表过程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撰写相对及时,发表策略较为灵活,为辩驳错误社会思潮树立了榜样;从理论内容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在批判拉萨尔主义观点的同时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内容的科学性得到后人的普遍认可,为打击机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辩驳方法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论证了《德国工人党纲领》内容的逻辑矛盾,揭示了其反映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倾向,批判了其对唯物辩证法的背离,为辩驳错误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当今社会,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于当前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后,对新旧社会的转变和过渡以及新社会的特征和发展,仍有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哥达纲领批判》是这一探索的新的里程碑,对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系统批判社会改良主义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急于合并,起草了一个妥协纲领,其中包括许多拉萨尔主义的内容。拉萨尔主义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始祖拉萨尔拼凑起来的一种右倾机会主义“新学说”。它用社会改良取代社会革命,用宗派运动取代阶级运动,甚至将德国工人运动引上同普鲁士封建反动政府…  相似文献   

5.
《哥达纲领批判》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对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光辉记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部重要文献。一百年前,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这个锐利武器,从理论上、政治上全面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机会主义观点,在斗争中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当前,在全国亿万人民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时候,学习《哥达纲领批判》,汲取革命导师同拉萨尔主义进行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揭露和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以及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散布的谬论和反革命两面手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思为了粉碎拉萨尔机会主义者妄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破坏德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分裂德国工人运动的阴谋,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写下了光辉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今天,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我们坚持正确路线,加强革命团结的强大思想武器。正确路线是革命团结的基础,错误路线必然导致分裂主义。哥达纲领充满着拉萨尔机会主义的黑货,反对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哥达纲领批判》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是继《共产党宣言》之后,又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列宁在评价这部著作时指出:“在这篇出色的著作中,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论战部分可以说是遮盖了正面论述的部分”。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冒牌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用极其精炼的语言,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全面系统批判拉萨尔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进行了新的思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并对未来社会的分配制度做了预设.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深入探析并正确认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的新思考的内容及其实现条件,对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9.
拉萨尔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的德国,从1862年4月12日拉萨尔到工人中作《工人纲领》的演说,到1863年3月1日《公开答复》的出现,标志着拉萨尔主义的最终形成。它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贫困是由“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要废除这个规律,就必须建立“生产合作社”;要建立合作社,就必须依靠“国家帮助”;要取得国家帮助,就必须争取“普选权”;要争取普选权,就  相似文献   

10.
拉萨尔是一个醉心权势、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内奸和工贼,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祖师爷,也是早期国际共运史上臭名昭著的机会主义头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当德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的时候,他与普鲁士王朝的首相俾斯麦相勾结,抛出了一条鼓吹改良、主张倒退的机会主义路线,妄图使德国的工人运动背离“第一国际”的路线,同国际工人运动隔绝,而效忠普鲁士封建王朝,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马克思、恩格斯等同拉萨尔之流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是1875年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给了拉萨尔主义以致命的打击。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不仅对于发展德国工人运动,而且对于推进整个国际共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施坦主义作为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一直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不可置否,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改造是过当的,必须予以批判并做出批判之批判;然而,它坚持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探讨问题、反思理论,既符合理论发展逻辑,又贴近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变化,值得肯定。在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的今天,伯恩施坦主义具备值得深思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列宁在谈及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这篇光辉著作时指出:“在这篇出色的著作中,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论战部分,可以说是遮盖了正面论述的部分”。①关于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正面论述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正确认识和运用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对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898年前后围绕着维新的主题、发生在中国思想界的思想变革运动的主旋律,是高扬尊法的精神,用先秦法家的学说批判儒家文化。站在思想交锋前列的有率先为法家正名的章太炎;有弘扬法治主义反对礼治主义的梁启超;有标榜法治的法理派代表沈家本。由于这些批判本身的局限,破旧之际,无从立新,一方面不能彻底摇动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石;另一方面却为迎接新的思想革命,即五四运动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4.
列宁说过,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反对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一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哥达纲领批判》,就是这一斗争的成果。我们今天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回顾这一段斗争史,意义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搞修正主义的都是投降派。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拉萨尔,就是一个十足的投降派。在拉萨尔主义影响下炮制出来的《哥达纲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对《哥达纲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的高度革命原则性,给予投降派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教育了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挽救了向投降派出卖原则、犯  相似文献   

16.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A·赫胥黎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重在法西斯行政模式和对法西斯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他的反法西斯主义思想构成了他政治意识的一部份,形成他文学作品和文论的重要主题。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赫胥黎的反法西斯主义思想,揭示代表作《美丽新世界》社会批判意义的一个全新层面。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和新古典主义美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新古典主义艺术崇尚自然、古典、模仿,其哲学根源是笛卡尔主义哲学.笛卡尔哲学建构了心物二元的构架;建立了心灵感情的理论;将理性主义和感觉主义结合起来,为新古典主义美学推出美感类型和艺术性格类型打下了理论基础.笛卡尔哲学的怀疑主义和批判精神,推动了科学思想的巨大进步,但对于宗教神学和国家权力的妥协,影响到新古典主义艺术对于绝对主义国家意志的顺从姿态.  相似文献   

18.
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纲领性文献,是反对机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战斗宣言,马克思在这篇光辉著作中,彻底批判了拉萨尔反动的超阶级国家观,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今天,随着批林批孔斗争的深入发展,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对于我们深入批判林彪“克己复礼”反革命路线的极右实质,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进一步划清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界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思波德里亚:我们如何理解消费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鉴于审美主义批判已在国内的思想界演变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判的文化氛围,应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进而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者以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为基本出发点,对集权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制度模式进行批判,反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思想渐渐在一些西方国家成为主流思想,以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为指导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