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部分高等学校在筹备校庆活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使一些人对大学举办校庆活动的积极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说大学校庆已经“误入歧途”。笔者认为,只要各高等学校在校庆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能够坚持按照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从“弘扬学校传统,凝练大学精神;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爱校情感;活跃学术氛围,推动文化建设”等校庆功能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就一定会使校庆成为大学传承历史传统、弘扬大学精神、加快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办学的日益开放与社会化,高校校庆活动越来越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尤其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功能,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价值。高校校庆活动的文化基础在于建构与运作文化符号系统,校庆文化的价值核心是凝练大学精神,打造特色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师生相互责任的心理契约,培育师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实现高校校庆文化价值的根本诉求,也是积淀大学文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大学创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面对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应从大学精神、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三方面培育大学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伦理资源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对民族振兴、国家兴旺意义重大。着眼于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挖掘其优质伦理资源,找出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致性,并就传统伦理的继承和发展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对大学文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和民族精神培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1998年11月11日是广西大学建校70周年(重建40周年)纪念日,是广西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立项和实现两校合并后的第一个大庆日,海内外校友约7万人非常关切母校的发展,届时学校将举行庆祝广西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举办国际学术会、校院级各类学术交流会、建校70周年成就展、文艺晚会和为70周年献礼项目君武科学馆奠基等系列庆祝活动,有关筹备工作正积极进行。广西大学校庆筹备工作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动力,以迎校庆为契机,展示西大建校70年成就,鼓舞、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广泛联络校友和社会各界热心支持高教事业之士,共…  相似文献   

6.
大爱精神是大学文化之魂,大爱精神决定着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大学弘扬大爱精神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大学在弘扬大爱精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学培育大爱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文化关系到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然而,对于什么是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构成及在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大学文化发挥了哪些功能,怎样建设大学文化等问题还远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因此,梳理大学文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及学者的观点,探索在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具体路径对大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文化面临着各种风险。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深层文化,也是大学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发达国家在大学文化安全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重视制度文化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相容性、注重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的相容性、塑造独特性增强大学文化的生命力、坚持开放的理念等。未来我国大学应重视制度文化与国家治理体系的互动,让大学精神传承民族精神,突出大学文化的特殊性,培育开放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回溯大学千年流变的历史,可梳理出大学精神文化的五大基本元素: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其中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双核”,校训与校歌分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理性诉求与感性呈现,校风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要加快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就必须找准大学自身定位,着力凝练其精神文化的核心元素,并注重其他基本元素的培育,而大学人对这些元素所传递理念的躬身践行更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当下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分析文化、组织文化与大学文化的性质和特征入手,通过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研究已有成果的梳理,从文化个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大学理念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哲学基础,符合逻辑地论证了大学呈现的是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在沪召开的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推进会议上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水平大学是高校的领跑团队,希望高水平大学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第21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上的讲话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大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钱锺书刻画“三闾大学”的《围城》,以及鹿桥描写西南联大的《未央歌》为例。讨论抗战中不同类型的大学想像。以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五六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大受贬抑,而作为原型的张中行、八九十年代出版追忆老北大的“负暄三话”,又如何获得巨大成功,讨论意识形态的转移以及大学形象的改变。至于以北大百年校庆为契机,出现了大批“老大学的故事”,这里所体现的“大学想像”,不仅仅是怀旧,更是自我反省,指向大学历史以及大学精神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赋予了高等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会通和融合中推陈出新,并加以传播,建立民族自信,引领时代方向,这是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晓峰在2007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大学文化育人的成效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特殊意义:一是突出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的传统精神,它是由大学的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包括教师、学生、校友)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共同孕育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对弘扬和培育国家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大学的两大重要要素,深入研究大学特质,大力培育校园文化,创新大学精神,并从深层次上思考和发掘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关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孟二冬精神为核心重构大学文化,进一步彰显大学的精神塑造力和文明濡化力.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孟二冬精神是当代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重构力。在推进以孟二冬精神加强对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价值重构上,不仅需要重视理论层面的分析研究.更需要重视结合具体的大学发展实际进行实践层面的设计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和谐校园离不开大学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大学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命脉。当前,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这一目标,充分把握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深入分析和谐校园和大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契合,进一步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大力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用深厚的文化之魂统领高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所谓“行成于思”,大师之大,不惟因大事而得大成,亦因其有大思。70年来,南京理工大学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就在于汇聚一批又一批大师,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大师。如今,南京理工大学拥有27位两院院士、4位外籍院士,并培养出15位院士。值70周年校庆之际,本刊特编发“校庆特刊”,并开设“院士笔谈”专栏,约请刘怡昕院士和陈光院士分别就“立德树人”与“科学家精神”发表看法,两篇短文虽文约而义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热闹繁忙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与之有关的种种话题更是令人记忆犹新。北京大学的精神或传统就是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情形似乎是,北京大学的精神或传统是什么依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正面临着认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的双重困境,主要受到知识民主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严重冲击。为秉持大学精神文化之鹄的,需要坚守和发扬大学哲学性格。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策略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理念,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志趣,塑造理性的大学学术精神,并在开放过程中变革大学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