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当代文学史写作自"重写文学史"浪潮兴起后,就一直是文学史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时间上的近距离,当代文学的历史书写一直存在着变动性乃至对于书写者的挑战性。从当代文学本身的历史、现状出发,并结合已有的文学史写作,进而对当代文学史书写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以1950年以来的文学史著述为研究范围,以"人民性"、"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为研究对象,分析概念的原意、流变及使用中的偏颇性,是有必要性的。应充分理解概念的最初来源和原始语境,有限定性的、合理地使用它们。中国传统文论经典概念的当代转换以及外来概念的恰当使用,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是未来文学史研究和撰述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80后"写作产生的文学背景,从文学史的角度,探索"80后"写作与主流当代文学的关系。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80后"写作除具有与主流当代文学显著的断裂特征外,还有对主流当代文学的承续,这种承续尤其表现在对先锋文学的模仿上,"80后"写作的实验性、反叛性及其"去儒化"的精神指向昭示其先锋诉求。  相似文献   

4.
文学研究界对现当代文学史进行了重新回顾与定位,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和肯定。反观"重写文学史"的实践,文学经典和文学史之间是一个互相改变、互相补充的矛盾运动过程:经典的经典性与文学史的重构、经典的有限性与文学史的自反、文学史的权利与经典的制衡。透过这一现象可以发现文学史书写本身就是作家生命体验的话语建构过程,文学史与文学经典的深层关系源于文学史对文学经典的表述和言说,即叙述构建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5.
冰心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不仅她的"冰心体"独具一格,而且所倡导的"爱的哲学"更是意义深远,面对快节奏、高科技的当代生活,"爱的哲学"给当代寂寞、冷清的精神家园带来温暖,是解救人类精神危机的良药。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以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新型学术思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以知识考古学和文学社会学作为研究方法,强调文学"周边"语境对文学的控制,历史化地、"有距离地"研究1980年代的种种文学问题。这一学术思潮重新清理了1980年代的重要文学事件以及相关文学史叙述,重读1980年代的重要文本,使得那些曾经是不证自明的观念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新面貌。"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重大变革,它必将催生出一种全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其代表作《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传达出比较清晰的文本本位立场与思想史意识。宇文所安以文本细读为重心,以思想史构建和问题意识为条贯,对中国古代文论提供了跨文化的重新读解,同时,这一书写模式为"重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题下,如何调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张力问题,以及历史连续性与断裂性的对抗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从政治范式到审美范式,再到文化范式的演变打开了对新历史主义精神的理解空间。新历史主义与中国史学传统的精神渊源和当代文学史对新历史主义方法论的旨归遥相呼应。在这一互动中,当代文学史完成了对自我书写的确认,尽管这种确认仍处于否定未完成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讯》是媒介型文学史,是编年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原生态、遗留态、评价态三合一的台湾文学史,被专家称为"台湾文学的简史":其一,它办刊的历史,再现和浓缩当代台湾文学史:即由威权时代的文宣工作,进入解严前后怀柔的"文化领导权"实践,最后转为民营进入文学多元发展时代,它是台湾文坛的"镜像";其二,《文讯》透过史料整理,保存文学历史,对作家的报道,出版、艺文动态的记录,对文学的研究,体现"写史"的企图,它是"遗留态"的历史;其三,文学期刊与文学历史是"同型对应"、"同源互文"和"异构同质"关系。《文讯》从文类、断代、区域、作家、题材等面向透过专题策划,呈现当代台湾文学众声喧哗、合力书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以诗歌为载体的中外当代文艺作品中的"红树林"书写,在内容与形式上不太一样。本土显得有些单一、刻板;域外却与之相悖,更符合艺术的本性。  相似文献   

11.
断裂性是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一种复合存在体,它既是批评的对象,又是批评的方法。断裂性对貌似平顺统一的文本提出质疑,意在完成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历史的重新阐释,从而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真实给予反思性批判。它拓展了研究空间,为更好地理解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内核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史写作个人化虽是一种具有激进主义色彩的主张,但就当代文学学科在今天的发展状况而言,却有较为充足的现实基础与学理依据:一方面,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个人化顺应了重写文学史以来对传统的当代文学论述模式的解符码化之需,另一方面,也与当代文学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自性、开放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有 5 0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批评 ,促进和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其特点和规律 ,其正确与失误 ,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的。构建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并开设该门课程 ,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该书内容是丰富的 ,可以侧重于重大批评事件和代表性批评家和流派的论述。教学重点可放在对当前文学批评的评析和作家作品的批评上。加强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教学 ,会使当今的文学批评健康地发展 ,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显学地位,已逐渐衰落和边缘化,文学史叙述和作品选读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专业和学科建设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价值定位、文学共性和个性构建的悖论、政治意识形态中的文学构建等认识问题难以回避。在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须处理好中学和大学的作品选读差异、选修课和基础专业课的作品选读差异等问题。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作品选读,既是文学史意义上的选择,也是文学个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海登.怀特(Hayden W h ite)是当代美国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他将文学与历史相融合,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并将文学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其文本性与文本间性研究为我们审视文学、理解历史、把握文学与历史、历史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等范畴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观念与新视角,并对我们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上承元杂剧余绪,创作了一些颇为优秀的作品,这既可见出当代文学与元代文学的历史联系,又为研究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所需要的历史叙述与文学观念 ,成为了学术的基本权力。 2 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 ,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与案头。纵览 2 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史学进程 :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 ,再向世纪末“现代主义理念”的嬗变演进 ,决定 2 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整体走向 ,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 ,清晰地暴露出来 ,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 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9.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