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语言建构观。其生态观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并对其展开批判。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激增、资源过度开发、生物物种灭绝加速。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与此相应产生了一系列与“生态学”相关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如文学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文艺生态学等。语言生态学(又称生态语言学)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E.Haugen)于1970年在一次大会上提出,他将语言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比作自然生态中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豪根生态学隐喻用法阐释语言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1990年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AILA)的召开,及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意义的新途径》的出版,语言与生态关系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ROST CM 6.0软件对2020年国际、国内两场生态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摘要手册进行了内容挖掘,分析国内、国际生态语言学界的当前热点和研究特点。通过对两场会议的横向对比研究并结合国内已有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生态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国外研究体现了超学科属性,豪根范式发展更好,研究热点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等社会因素对生态的影响,但韩礼德范式的研究和生态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国内研究的重点议题为生态话语分析、生态翻译学和外语的生态化教学。其中,生态话语分析是“重中之重”,分析对象来源广泛,并形成了相当规模与一定深度,但也存在方法单一、学科间交叉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范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分析中可以看到,未来国内研究应坚持本土化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多学科融合和传统范式之外的研究,这也是未来的潜在热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生态语言学研究备受学者青睐,但多种研究范式并存且范式之间关联性不强使得学科统一性不明析。多世界理论在论证微观与宏观的同一性、在叠加态中谋统一的强大解释力使其具备解析生态语言学各研究范式间融合点,构建学科统一性的实力和基础。文章从多世界解释角度试析退相干的发生层面和多世界的分裂维度,阐释生态语言学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起因,分析各研究范式间割裂的机理,从而降解其显性退相干表象,揭示其隐性相干实相,期望有助于实现生态语言学学科内部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包含了丰富的生态语言学思想。这一理论的新发展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类认知的隐喻性;语言的社会构建性;科学真理的相对性。这三个方面触及到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认识的本质,因此具有深远的生态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是讨论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并把加的夫语法放进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的大框架中审视。文章从“语法”与“语言学”的差异入手,明确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接着概述了韩礼德创建的语言学理论发展所经过的四个阶段,表明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是从一个句法理论发展成现在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文章最后说明了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8.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研究的两大主要范式,加强两者的对比对促进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两家理论复杂,术语繁多,且在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拟从语言观和理论框架等方面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这两种理论范式的理解,消除误解,实现两种理论的互补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语言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拥有系统化的教材、专门的学术期刊、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和国际化的学术会议等,已经基本形成核心的学科研究内容和常用的研究模式,但研究路径的多元化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科的整体性受到挑战,如何构建融合多个研究范式的理论框架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运用马克思“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及由此抽象出来的哲学思想和生态内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相关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从哲学维度确立生态语言学各研究范式间的融合点,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向生态语言学领域的扩展和延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反思、结合生态语言学实践的完善是生态语言学突破问题域、走向新高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语言学是在生态语言观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学者论证了语言物种属性、语言全息态、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等新的理念,使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得到了拓展深化;提出了"零排放"语用伦理、语言公平、RLS工程等生态语言学应用理论,显示了对语用实践特有的指导意义。生态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学科体系也必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生态问题,把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其理论和实践目标,由此决定本学科的内容、方法和范畴。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是语言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破坏将会造成语言生态的失衡,影响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一种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但与之同样重要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跨学科语言学研究范式,目前逐步跻身西方主流语言学之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坚实的研究团队和丰硕的成果。文章介绍这一领域内最新论文集《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colinguistics)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特点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文章勾勒了国内外语言生态学的基本线索,认为学术界应加强对语言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学科体系等问题的研究,重视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正确处理语言生态学与相邻学科的分工合作问题,充分认识语言生态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文章还对建立语言生态学这门学科的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伦敦学派的先驱弗斯(J R Firth)先生早在上个世纪 6 0年代就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角度出发论证了“情景上下文”在语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要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过程”来对待 ;他的学生 ,著名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M A K Halliday)先生继承和补充了老师的这一观点 ,进一步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情景上下文” ,把语言的情景落实到语言本身的语义上来 ,并进而提出了“语域”这个在现代语言交际中的有着重要意义的概念。“语域”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本文正是通过从对这两位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对语境理论的阐发系统分析伦敦学派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 ,同时也肯定了功能语法在现代语用学研究中的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埃纳·豪根提出了研究语言的革新观点:语言生态——比喻观。比喻观认为"语言与社会生态"的关系等同于"生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者均沿用此观点对语言进行研究。而伽讷在总结语言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认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语言"生态思维"——非比喻观,企图修改比喻观的分析论。从生态思维的四个观点:整体观、环境观、动态观和互动观出发,能够科学地解释语言现象,是生态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是生物语言学。生物语言学作为一门新起的前沿交叉学科成形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语言病理学家Lenneberg出版《语言的生物基础》一书,生物语言学学科自此产生且逐渐兴盛。在其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以Lenneberg和Chomsky为主导的两大范式。Lenneberg范式侧重于语言的生理基础、认知机制、起源、演进及发展模式研究,Chomsky范式侧重在语言机能的特异性研究基础上考察语言的演进。  相似文献   

17.
Shu,Zhang&Zhang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2019)是对认知语言学在中国30余年来研究现状的全面评述,突出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3大转向,指出了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该书全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文章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沿性与应用性、本土性和导向性、批判反思性与主动求变性、交叉融合性与双向互动性”等特色进行了评述,并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从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模型、跨语言对比验证研究及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4个维度展望了基于汉语事实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路向。基于《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汉语特异性的语言事实研究将成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向之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语语法理论体系创建是一个生态系统,二者形成一种有机、双向互动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给养,汉语语法研究反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创新。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备、健壮。文章对中国认知语言学界及其他语言学流派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事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演化思想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语言学以外学科的思想成果.作为社会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思想之一的社会演化思想也是系统功能语言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演化思想: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属性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从社会演化思想中关于语言的论述出发,剖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体现出的社会演化思想.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社会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也进一步论证了"语言是一个演化系统"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语言的思索源自于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源的探究:即现实世界是"词"表达出来的世界,还是"物"本身构成的世界。由此形成的哲学中的唯名、唯实和唯理、经验等哲学传统对语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后的理论构建有着隐性奠基作用。无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或者认知语言学都是唯名-唯理-形式或者唯实-经验-功能等理论的发展。语言研究的具体方法论也是哲学中的二元论、数理逻辑、家族相似性等理论的具体应用。语言学的三大分支—语义、句法、语用是哲学中的名词中心、谓词中心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研究范式的更替与补充。哲学是语言研究中的恒定常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2018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首届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高端论坛暨韩礼德先生纪念研讨会”。16位主旨专家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的融合、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及对比语言学的融合、功能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理论流派的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功能语言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本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趋势的开启,为功能语言学界提供了新话题、新视角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