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城大学文学院王连儒教授的《汉魏六朝琅琊王氏家族政治与婚姻文化研究》一书,2013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以汉魏六朝时期瑯琊王氏家族政治与婚姻文化为研究主体,以朝代先后为轴线,以婚姻政治和学术文化为坐标,以所处朝代发生的重要历史及政治事件为参照,同时兼顾到士族间的婚姻政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文化视角研究家族政治与伦常婚姻构成,对于家族政治与婚姻文化研究并不鲜见;但将家族文化承传和学术走向作为研究家族政治与伦常婚姻发展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家族学术特征和文化承传探讨家族政治和伦常婚姻发展存续的内外在特点,则表现出《汉魏六朝琅琊王氏家族政治与婚姻文化研究》一书独特的视角与思维。该书涉及范围广泛、触及问题众多、史论探讨详尽,无疑为此类课题研究做出了有价值的个案尝试。  相似文献   

3.
“永嘉之乱”给琅琊王氏政治带来了两个转折,一是其家族成员与朝廷政治之关系更加密切;二是西晋南渡后,琅琊王氏成为东晋政治的实际的操纵者。但琅琊王氏政治势力的急剧膨胀,不仅使其内部的部分成员比如王敦等人有了觊觎朝廷政权的野心,而且也引发了其他士族群体对琅琊王氏政治的猜忌与怀疑,这就使得琅琊王氏政治在朝廷裁限以及士族抵制的形势下艰难发展。但琅琊王氏政治之基础毕竟是根深蒂固,其家族政治统治在整个东晋政治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陆游的蜀中创作为切入口,对其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了具体深入的分析,认为该种精神实勃发于蜀中亦盛极于蜀中诗,蜀中诗作无论在艺术境界或精神力量方面,业已勾勒出放翁诗的基本格局,其后半生洋洋洒洒的抒发,究其实质亦不外乎蜀中创作的延伸与演绎,最终并没有超越突破自己。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陆游蜀中时期心态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陆游蜀中时期诗文为研究对象,深入钩稽了陆游蜀中时期的心态变化:通判夔州时的徘徊无定,归乡心切,跃马南郑时的激情澎湃,昂扬热烈,宦游成都时的失意落魄,寂寞难耐。文章强调,其间一以贯之的则是经久不衰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依旧是陆游蜀中时期生活与创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蜀中名胜记》,明曹学全撰,曾单独刊行于世,后辑入曹氏所著《蜀中广记》。《四库全书总目》称:《蜀中广记》“搜采宏富……谈蜀中掌故者,终以《全蜀艺文志》及是书为取材之渊薮也。”点校这部古籍,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四川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民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蜀中名胜记》(以下称点校本),为这项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山东新城王氏家族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元末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之家发展为煊赫明清两朝的世家大族,然而却又在300余年后呈现衰败之势走向衰落,这其中包含诸多因素。通过从政治、经济、婚姻、教育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探究其家族兴盛之因,继而又从内外部环境方面探微其衰落源流,进而为后世家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东晋立国过程中,王导、王敦等人贡献卓著,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琅邪王氏家族成为权势门第。东晋中期以后,琅邪王氏的这一地位有所下降,其子孙相继投靠门阀士族中的军事权势人物,甚至帮助桓温、桓玄父子谋篡。晋宋之际,以刘裕为代表的出自寒门的武将势力崛起,在击败门阀士族的军事力量后,逐步夺取统治权,这对于传统高门士族而言,其门第意识与文化观念受到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与那些轻视刘裕,或对寒门阶层及其政权持观望态度的众多士族人物相比,琅邪王氏代表人物则大多主动依附刘裕,积极参预其新王朝的创立活动,其中王谧、王弘、王昙首、王华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也因此获得刘宋统治者的重用。对于琅邪王氏家族而言,在晋宋革命的关键时刻,其家族又恢复到权势门第的显赫地位,并在南朝得以长期维系。琅邪王氏子弟在晋宋之际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抉择,体现出其家族崇尚实务的门风特征。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恪守"同姓不婚"和"诸侯国内部不婚"的原则,异姓诸侯国之间为了赢得战争、扩大疆土、争得霸权和相互结盟的需要而互相通婚,使婚姻蒙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鲁国作为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其政治婚姻具有鲜明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春秋时期鲁国乃至整个周王朝的政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六朝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婚姻状态的研究 ,探讨了几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世族婚姻的内部特征是累世与一些固定的家族通婚 ,致使异辈婚、中表婚盛行 ,所以婚姻之家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 ,并且对遗传和寿命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使唐代女性陷入婚姻困境的最大的原因是门第婚姻,出身门第族望不为时人所重的女性婚姻缔结的可选择空间被大大压缩;而且因为当时社会重视的是“贤妇”,所以身为才媛并不能在婚姻缔结上取得优势。具体考述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并观察她们为解脱困境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从而理解她们人生选择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由此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女冠诗歌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六朝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婚姻状态的研究,探讨了几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世族婚姻的内部特征是累世与一些固定的家族通婚,致使异辈婚、中表婚盛行,所以婚姻之家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并且对遗传和寿命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蜀中著名学者、诗人孙桐生,长期以来因没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而湮没不彰。本文通过对孙桐生之为人与为官、治学与从教、思想与学术等方面较为系统的考察与研究,认为:孙桐生实乃晚清蜀中之杰。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是一个正直的清官、好官;作为一位红学家,他对《红楼梦》的批点和评论独具眼光、别有见地;作为一个思想家和诗人,他极力推崇人性与人情,极力反对虚伪与矫情;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既有自己见解独到的教育理论,又有殊堪嘉许的教育实绩。总之,孙桐生对蜀中以至整个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朽贡献,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14.
明人曹学佺编撰的《蜀中名胜记》保存了大量巴蜀文献,但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他对于一些材料的审核不够精细,故书中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本文就其中四则比较典型的讹误辨正于此:卷八误将崔公辅诗句为李渭作,卷十五误以岑参嵩阳南溪别业为叙州南溪县别业,卷十七误以为白居易诗《涂山寺独游》中的"涂山寺"在巴县涂山,卷二十九误以李峤父李镇恶梓州事迹为苏味道父苏荣事迹。  相似文献   

15.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已婚女性有着诸多的要求和规范,达到这种要求和规范的,即成为“贤妇”。这种对已婚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反映古代社会中的“贤妇观”。时代不同,人们的贤妇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辽代石刻出发,尤其是以墓志铭为中心,来具体探究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通过这些石刻资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辽朝时期的贤妇观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侍养舅姑尽妇道、辅助其夫尽妻道、生育子嗣尽人道以及治理内务尽才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南宋开禧三年(1207)安丙与蜀中义士杨巨源、李好义等人平定了吴曦叛乱。为稳定四川边防、分散兴州军力,南宋中央超擢身为下层军将的杨、李等人进入都统制、宣抚司中,以制衡兴州旧将并稳定四川边防。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杨、李等人跃迁为主要领军将领,激化了他们与兴州旧将的矛盾。同时,作为下层军将,他们的政治行为与军政制度也产生冲突,激化四川政局中的军政矛盾,失去宣抚使安丙的信任,最终被兴州旧将杀害。下层军将因非常规的军功而超擢速进至军政中心,置身各方势力的矛盾之中,且因自身政治资本薄弱,政治行为、政治认知与军政制度格格不入而陷入政治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不仅反映了军政调整过程中的关键症结所在,也表现出体制内下层军将获得非常规超擢之后与政局、制度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贵族的婚姻由于受等级性、家族性原则的影响,反映在其婚姻生活中的政治性色彩极浓.而致使婚姻当事人的自主性极弱.家族性原则不仅产生了其婚姻生活的畸形.也基本消灭了其婚姻生活中的爱情的基础.贵族婚姻等级性特征则要求贵族各等级的娶妻纳妾的人数和妻妾的地位必须符合礼制规定,还要求贵族家族缔结婚姻必须在相应的等级内进行,其封闭性是显而易见的.婚姻在贵族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也有微妙的作用.毕竟,春秋时期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家族统治,婚姻对其政治统治的作用,也能从家族生活中体现出来:它不仅具有保家庇族、繁衍家族的作用,也有依靠缔结婚姻、依托高门做法.以获取某种、政治、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且,一旦缔结不慎,就会导致亡族、衰族的危机发生.因此,为家族计,有利于贵族的婚姻就促成,不利于者就千方百计地消灭之,压制之,这便是贵族婚姻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全文系统而简略地叙述了唐代关于蜀地所作的赋记,引述裁析志史,对唐代蜀中赋的佳作名篇加以解构诠释,以此对于唐代文学赋章的研究作出新的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苏州东山王氏家族顺应时势,涌现了王谢长达、王季烈、王季同等一批领先于时代潮流的开明士绅,他们或倡导女权,或译介西方科技著作,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王氏家族作为江南著名的科举世家,长期浸淫于深厚的儒学文化之中,在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其政治理想与社会伦理观念始终植根于传统之中.在面对中西文化冲撞融汇时,他们这种"中体西用"观在江南士绅家族中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