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地域辽阔,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划分了不同的地域,地理学上按照地域可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华东等。每一个区域都聚居着一群人,有了人就有了文化。虽然这片土地上都住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但是由于地域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又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每一方土地上的人们也彰显了不同的文化性格和乡土精神。在蒋宝德,李鑫生合著的《中国地域文化》一书中将中国的地域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秦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关东文化、蒙古草原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对该地域的社会,经济及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东北地域文化是由东北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制度范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青年影响最大的是东北的农业文化和计划经济文化。东北地域文化的先天不足和缺失,是制约东北经济与东北青年发展的一大障碍。只有重塑东北地域文化,弘扬创业文化,构建良性互动的新东北地域文化,东北人才有希望,东北青年才能发展,东北经济才会振兴。  相似文献   

3.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陶瓷设计领域也应当发展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思路。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中的新兴陶瓷产业基地——鄂尔多斯为例,研究和概括当地地域文化符号,并对当地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设计的研发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育培养是在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受地域文化影响,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陕西地域文化现象和陕西民间美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代美育培养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在陕西地域文化影响下培养美育模式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地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在统一的中华文化格局下形成了若干地域亚文化类型,其中东北地域文化(亦称“关东文化”)就是特点鲜明的一个地域亚文化类型。但比起对中原、关中、岭南、荆楚、巴蜀等地域文化的研究,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最近读到的董鸿杨先生撰写的《东北人:关东文化》一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型会展已经成为举办地经济发展和形象提升的一种助推器。随着认识的提升,举办地不仅重视大型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逐渐开始关注大型会展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对2009年和2013年全运会开幕式的研究表明,大型会展对地域文化的再现和传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再现地域文化符号,开幕式重构了一种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以模拟或还原特定的文化场景为手段,开幕式有效地展现了举办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通过现场观看或媒介参与,地域文化的传播范围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主要有名人文化类、文字文化类、古都文化类、姓氏文化类、拜祖文化类、戏曲文化类和武术文化类等,这些都是优质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中原地域文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温泉  葛南 《现代交际》2014,(1):29-29
吉林省具有丰富、优越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随着东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吉林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旅游景区景点翻译的不规范性和混乱性严重影响了吉林省地域文化的展示,规范吉林省旅游景区景点翻译和研究如何更好地翻译吉林省的地域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实质内容,分析理解这种影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与地方语言区、生活区和历史影响区之间的地域联系,发现传统文化区地域联系强度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格局具有高度关联,但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胜松  陈蓓 《城市》2011,(5):46-49
在全球城市竞争的浪潮中,积淀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全面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的地域文化,是帮助城市获胜的有力武器。城市形象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延续和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