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有云:“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见《圣叹全集》卷六)清真灵幻,意当包含清丽粹真与空灵洒脱两个方面.我国诗文,素尚清真;空灵的境界,亦为人们所乐道.李白怀古:“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既指其人,兼指其书法,明白拈出了“清真”二字.清人钱咏《履园谭诗》说的诗写景物“太切”则“粘皮带骨”,不切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则实可谓是对“空灵”亦即灵幻的具体注脚.  相似文献   

3.
在浩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乏以右为尊(尚右)的记载,例如: ①《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注云:“右学,太学也,在西郊。” [案]:据《礼记·王制》:“养庶老于虞痒。”可见“国老”指贵族,“庶老”指平民出身的贤才,“虞痒”则是周代的小学。“右学”指太学,仍以“右”为尊。 ②《史记·平津侯传》:“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相似文献   

4.
近人蔡嵩云在《乐府指迷笺释·引言》中,对宋末张炎的《词源》及沈义父的《乐府指迷》的论词主旨及其对清代词论的影响,作过如下的综合评价: “《词源》论词,独尊白石。《旨迷》论词,专主清真。张氏尊白石,以其古雅峭拔,特辟清空一境;沈氏主清真,则以其合乎上揭四标准也(按:四标准指音律欲其协,下字欲其雅,用字不可太露,发意不可太高)。……降及  相似文献   

5.
雷渊评传     
<正>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县)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卒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184——1231年)。他的父亲雷思,以进士任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有《易解》一书行世。雷渊三岁丧父,七岁被兄收养;但因他是庶出,诸兄都看不起他。十五岁时,雷渊以胄子的身份进入太学读书。  相似文献   

6.
周邦彦善于通过对不同意象的巧妙运用寄寓人事,发抒情怀.《清真集》写鸟多达104处,涉及14种鸟类,本文从鸟意象在《清真词》中存在形式观照《清真词》中鸟意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11 .回族思想文化史研究。思想史主要表现在对回族伊斯兰学者“以儒诠经”之汉文著述活动的研究。伍贻业《从王岱舆到刘智的启示和反思——— 1 7世纪中国伊斯兰教思潮》(《中国回族研究》第 1辑 ,1 991年 ) ,余振贵《从 <清真大学 >试论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的特点》(《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青海人民出版社 1 987年 ) ,冯今源《(来复铭 )析》(同上 ) ,金宜久《论刘智的“复归”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 990年 1期 ) ,罗万寿《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说》(《西北民族研究》1 996年 1期 )等文较有代表性。讨论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思想的文…  相似文献   

8.
两《唐书·柳宗元传》皆曰宗元登博学宏词科后,授校书郎,调兰田尉。均属误记。查宗元好友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云:宗元“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韩昌黎文集校注》卷)按,二人虽政见有异,但文墨相交,同倡古文,情谊甚笃。且贞元十七年,愈在京师从调选,时宗元调兰田尉不久,以二人关系及愈之在京时间看,所记必无误。更有力的证据是贞元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柳宗元初获职后,写了《与太学诸生喜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首有:“集贤殿正字柳宗元敬致尺牍,太学诸生足  相似文献   

9.
姜夔是风雅词派之祖,他的词作.清刚冷隽,峭拔高雅,疏宕自然,极富特色.陈廷焯认为,“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周邦彦)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又认为,“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王沂孙).词坛三绝也.”(俱见《白雨斋词话》)我们认为,从艺术上这样评价姜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的著作,旧有《清真先生文集》、《清真杂著》、《操缦集》等,可惜都失传了。其词集则有《片玉集》,或名《清真集》,又名《周美成词》等十余种,流传较广。他的诗文均有其特殊成就,但为其词名所掩,后人少有知之者,这对研究周邦彦的生平、思想、艺术等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周邦彦的诗,陈郁说它“自经史中流出,当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清真集校注》的研究基础上,考证出周邦彦一生中四次经过扬州时留有词作,共计得扬州词十一首;厘清了扬州词与《清真集校注》考得的两首苏州词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开了歌妓岳楚云的身份之谜.并且通过与《西平乐》的比照,辩明了已成定论的周邦彦梦中得《瑞鹤仙》词的讹误.  相似文献   

12.
崔骃生平与作品作年至少还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考订清楚:其一,崔骃在太学时期与班固有同学之谊的可能不大,傅毅与班固非同学之谊而是师生之谊;其二,崔骃在太学时期所作《明帝颂》、《冬至袜铭》、《缝铭》、《樽铭》、《达旨》等作品的作年大致可以确定;其三,崔骃《北征颂》存在别称的可能,或为《武都赋》,或为《武赋》;其四,崔骃《四巡颂》具有弥补《后汉书》相关记载不完备的史料价值,尤其是《西巡颂》详细描述了汉章帝西巡的过程,可补史阙,《东巡颂》对于祭祀屈原的记载也丰富了汉代楚辞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邦彦“博文多能”(《直斋书录解题》),“诗文之外,兼善书法”(《遗事》),“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章大有可观,”“笺奏杂着,皆是傑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贵耳集》下)。楼钥评他的诗文说:“经史百家之言盘屈于笔下,若自己出”(《清真先生文集序》)。王国维尝举其《曝日》诗:“冬曦如村酿,微温只须臾。行行正须此,恋恋忽己无。”评之云:“语极自然,而言外有北风雨雪之意,在东坡和陶诗中,犹为上乘”(《遗事》)。今观邦  相似文献   

14.
宋代周邦彦的清真词历来引人瞩目。但是,建国后关于周邦彦及其词的评价偏低。在一般论者心目中,一是视他为一个生活放浪、格调低下的风流词客,一个与北宋末统治者一道“醉生梦死”(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639页)的“御用的词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614页).二是认为他是一个词作内容单薄、只追求形式的“婉约派”、“格律派”大师。最近几年,学术界对清真词开始重新予以注意。但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清真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清真不真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引发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如何有效规范管理清真食品,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提出制定《清真食品法》是有效管理清真食品的标本兼治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郑文焯批校本《清真集》刘崇德晚清词家郑文焯于宋词最喜周邦彦、姜两家,自谓“入手既爱白石骚雅。勤学十年,乃悟清真之高妙。”①故其一生中对周邦彦词用功尤勤,曾刊有《大鹤山人校刊清真集》,为周邦彦词集的第一部校刊本。是本以毛氏汲古阁《片玉词》为底本,于...  相似文献   

17.
清真词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邦彦(美成)为北宋词坛巨擘,至南宋更被奉为词人之冠。自姜夔“脱胎清真”之后,史(梅溪)吴(梦窗)王(沂孙)张(玉田)诸家,莫不以周词为圭臬,其盛名地位不啻江西诗之与黄庭坚。自宋至明清词话,荦荦著名的如宋沈义父《乐府指迷》,明杨慎《升庵词品》,清周济《四家词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对周词也无不寄倾倒之情,或以为“婉约之宗”,或以为“词中老  相似文献   

18.
以北宋后期新法行废对学制、官制的影响为依据,考证周邦彦仕宦生涯中几个存在明显争议的问题.周邦彦早年就读太学,明显受到新法改革太学的影响;所著《汴都赋》表明了支持新法的政治立场,也是其思想深受新学引导的结果;中年蒙哲宗召对,重进《汴都赋》,得授秘书省正字,亦与绍圣间重施新法的政治背景相合.但关于其改官的问题,现因文献不足不妨存疑,未可作为其人品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於北宋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年),卒於南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终年四十九岁。 与义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被分到开德府(治今河南濮阳)做了几年教授,回东京后又先后做了两任教官。由於他的《墨梅》诗受到徽宗赵佶的赏识,由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司勋员外郎很快耀升到符宝郎。后因宰相王黼得罪受到牵连,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他从陈留避地  相似文献   

20.
周邦彦“清真雅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邦彦《清真集》是唐宋词史上雅词的一座高标。由宋而清,历代对周邦彦的“清真雅词”多有评论。导致“清真雅词”产生的原因,与周邦彦苦学博览、精通音乐的学者身份,以及北宋中后期诗词争相雅化的文化格局等密切相关。“清真雅词”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沉郁顿挫,工于体物,富艳精工,音律精严等方面。“清真雅词”对南宋“骚雅词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