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型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不仅仅是加强立法、执法的问题 ,它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和观念更新 ,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构。制约我国法治实施的政治文化有多重因素 ,必须采取切实措施 ,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出邓小平对民主法制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竖起了一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准确地理解应为法治思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厉行法治,“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方针。以上构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它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法治史中 ,马克思无疑是一位思想巨匠。他的法治思想是对传统法治思想的继承 ,但更多的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在笔者看来 ,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由法治观 ,探索法治的实质价值 ,对我们的今天的法治建设有重大裨益。笔者以时间为线 ,以伟人思想发展为脉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法治思想 ,并阐述了其自由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历史选择。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是中国发展的方向。邓小平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对毛泽东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具有"法律的统治"的战略性和制度治理的法律化的特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将"依法治国"提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以新的理论和实践,对邓小平法治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体现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中蕴含有丰富的法治思想,从总体上来讲这是一种道法思想;它是把法家与道家、儒家思想融合而成的产物,主要体现在法与道,与势、术、时以及礼义的关系;这种集先秦百家之长的道法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其立足点是将法治理论从观念理性上升为治国方略。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制度治理的法律化、逐步完善立法体系及法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的著名论断。邓小平法治思想作为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论韩非的人治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韩非关于法的产生(君主个人立法)、运行过程(君主逍遥法外)和法治的目的(巩固君主个人权力)来看,他的“法治”论就是君主个人独裁专制论,是地道的人治思想;势,作为权力,在推行政令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势本身并不是法,不化成法令条文、且又没有任何约束的权力,正好是法治的对立物;韩非的“势”就是法治的这种对立物;韩非以权谋诡诈为中心的“术”,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没有任何规矩尺度可以范围,所以它与真正的法治精神相牴牾。因此,从整体看,韩非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其重心仍是一种人治思想。加之以孔孟为首的儒家学派也是以人治思想为主(与法家人治思想有所不同),达就是中国缺乏法治传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黄远生善于撰写新闻通讯,被誉为“报界奇才”。《远生遗著》是其新闻通讯的结晶,它堪称民初政治斗争的实录。通过对其解读,可以使我们看出民初政治的轮廓和黄远生所持的法治思想。民初政治与黄远生的法治思想有融合和冲突的一面,从而导致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立场。  相似文献   

9.
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法治思想在法令的稳定性、断案独立性、执法公正性和反腐的严厉性都有体现,这种法治思想融合儒家和法家思想,将法治思想应用于其从政实践中。对今天来说,包拯的法治思想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精华部分依然是我们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目前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包拯法治思想值得我们去借鉴其精髓,融汇成现代的法治精华,并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近平法治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它带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品格,是一个具有显著中国风格的法治理论体系,是广东省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纲领.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它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求.我国法治政府的建构离不开对西方法治政府传统的借鉴.本文对西方法治政府思想的源流进行一定的梳理,以期对我国建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提供一些启示和镜鉴.  相似文献   

12.
就其总体和基本趋势而言,法治是古代希腊城邦时期的一种社会状态。它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古希腊哲人们持恒的理论研究和著述,创造了古代法治的思想。法治作为外化于古希腊社会的客观形式──一种制度实体,其建构模式又为法治思想做了系统、详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鉴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以及规划法治对改革的助力功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发展规划法治的构建提出了坚持以良法善治为首要前提、尊重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机制的耦合、保证正当性在法治与改革间的双向建构、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以及确立法治构建全局化意识五项基本要求。基于改革需求,构建发展规划法治可选择以下实现路径:完善规划法律体系,制定《发展规划法》;严格规划依法行政,落实问责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健全规划司法救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保障规划民主性;普及规划宣传教育,强化规划法治观念。实现发展规划法治,在为改革提供制度性保障的同时可助力改革发展,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必需,亦是构建发展规划法治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程序是法治的必要条件、衡量尺度、承运载体、实现保障以及实在过程。无程序便无法治。法治建设 ,应从看得见的程序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权利制度和以制约国家权力为基本内容的权力制度是法治的关键环节。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保障公民权利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制约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该在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实现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法治发达已为世人所共知,与声名远播的陪审制度相比,治安法官制度或许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这并不妨碍它对英国法治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自1195年理查一世时设立治安维持官始,它走过八百余年的历史,历经由金雀花(安茄)王朝到温莎王朝的更迭。它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拥护及推进公平正义、践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模式、弥补职业法官不足、塑造公众民主与法治意识等司法实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起点是“人世”。“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其基本范畴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法治”五个。人世五大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原始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之先,确保人世能够以人为第一价值取向。宗教异化以后的神权宗教,后来的理性主义都违背了人文主义的基本目标,将人排在其他范畴之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二战以后,人文主义与法治共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1世纪将是人文主义继续勃兴,物文主义和其他非人文主义哲学、宗教彻底终结的法治共和世纪。  相似文献   

18.
政党政治与依法治国是当代政治生活的世界性历史潮流,正确处理好党法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民主与法治本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姊妹;推行法治方略、树立法律权威、实现中国的民主与法治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政党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环境参与和环境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7年国家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走向法治化的轨道。目前,无论是从环节上,还是从整体的判断指标上分析,或者从实效上评估,都说明我国的环境法制架构已经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要求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法治工作正在完善之中。完善的措施既包括立法完善工作,还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参与和监督环节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和谐社会中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中要求人们在公平与正义的理念指导下构建维护和谐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从而实现社会核心价值的回归。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之上,同时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