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识流经典作品《尤利西斯》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之间存在重要的对应关系,这是公认的。乔伊斯在艺术表现及情节内容上进行背反所有传统的标新立异和大胆试验的同时,为什么要追求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对应关系呢?它仅仅是一种借古喻今的手法,还是对荷马史诗开创的“尤利西斯传统”的新发展,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在离家与归家的漂泊框架下,古代英雄在海上的十年漂泊化为现代小市民在都市大街小巷一天的游荡,而这一天的游荡又演化为漫长的内心的旅程,凸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多层面的现代“尤利西斯”。一部是古代史诗,一部是现代意识流小说,它们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奏响的都是飘泊者之歌和人之歌。  相似文献   

3.
试论《尤利西斯》的结构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伊斯创作《尤利西斯》时基本上采用了与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相平行的手法来构造全文,并从三个主要人物的角度出发来构造全文。《尤利西斯》的主题是复杂的,小说文本的"可写性"为主题的多角度阐释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学者们研究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不同的三种主要观点与我国《格萨尔》这部活形态史诗的说唱、流传、记录、整理等诸多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史诗研究的实况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那么争论旷日持久的“荷马问题”也许能够得到解决,至少可以启发研究者拓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就“荷马问题”研究“荷马问题”。我们可以说所谓“荷马问题”中的“短歌说”、“核心说”和“统一说”是每一部民族史诗在其创作和形成过程中都经历的几个阶段,均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西方现代派小说大师。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几乎涵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侧面,具有现代社会“百科全书”的美称。笔者本篇论文试图从宗教、军事和城市景观三方面解读《尤利西斯》中所展现的压抑的都柏林形象。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文明中的史诗《奥德赛》具有独特的宏大叙事方式,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角色互动中,折射出荷马时代史诗创作中的哲理意向,使读者对《奥德赛》的文本意义产生无限遐想,在各种叙事层面中感受《奥德赛》的种种意向空间。本文基于陈中梅译注的《奥德赛》,探讨文本叙事话语所展示的叙事层面中的意向空间,揭示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承受着身份丧失的命运、重新构筑自己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存空间、作为英雄而追求的自由空间以及在天地人神界的应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8.
诗人杨梓的力作《西夏史诗》,以追忆一段历史为基调,为读者呈现了一曲动人的赞歌。在遍览作品的基础上,我们以为,作者至少以“一部生动而丰富的历史”、“地域的视野及其文化意象”、“叙述中的激情和礼赞”、“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等四个方面展现作品的艺术性。而对上述内容的阐释,则构成了《西夏史诗》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有着庞大的象征体系、晦涩的语言和令人惊叹的文体风格,让无数读者望而却步;作品所涵盖的丰富主题意义也深藏于文本之中使读者不易把握。对《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参悟其广博深邃的含义。文章从文本形式、意义生成和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艺术。  相似文献   

10.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研究往往关注于《宠儿》与希腊悲剧《美狄亚》及《圣经》的互文,而该作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互文,却鲜有人论及。本文认为《宠儿》借用了《奥德赛》的"回家"模式,在主题、情节上都与《奥德赛》存在着互文关系,为对该作品尤其是对女主人公赛丝人物形象的互文性解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宠儿》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莫里森利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回家"模式与悲剧《美狄亚》的巧妙拼接,将"杀婴情节"放在多个文本的互文语境中观照,使作品成功地走出了敏感主题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从人类精神史的层面看,史诗表征为人的精神世界与外在客体世界的混然整一性,但这种混然整一性在荷马史诗第二部《奥德赛》里已开始萌芽式地破裂。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的对立既有哲学史的意义,也有文学史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理性认识世界的开端,另一方面,它标志了史诗关系的破裂和小说精神的悄然出现,从而使《奥德赛》与西方小说显示更多的显而易见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晓霞 《北京纪事》2013,(10):11-14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一项“死活读不下去图书”调查,让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不幸”上榜。  相似文献   

14.
在史诗研究上,学术界长期以来有一种偏向,言必称希腊,然而德国的中世纪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相比并不逊色,它们在道德训喻上、题材来源上和战争场面的处理上有很多相似之点,《尼伯龙根之歌》也同样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作品。在史诗的研究上,应摒弃“言必称希腊”的流弊,才是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尤利西斯》中的互文性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文本广泛引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乔伊斯的其他作品的情节和语言,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欧洲文明间的冲突。文本中的互文性突出了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反英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以音乐的视域关照《格萨尔》史诗,并对其节奏方式、旋律结构及音乐节奏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尤利西斯》的语音修辞一直是乔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从《尤利西斯》这部“交响乐”的内部成分———语音修辞入手,借用Plett的语音修辞模式,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删减和增补,讨论了《尤利西斯》中因音素变异(破格)和音素强化(平行)而形成的十八种辞格,揭示出它们特有的文体功能。在《尤利西斯》里,语音修辞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游戏性,而且对语篇起到了衔接和连贯作用,在合适的语境中它们还可以产生联觉效果,具有较强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图从解释学角度阐述韩非《解老》、《喻老》解读《老子》所带有的法家立场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家解释,指出韩非的解释实际是借“无为”之名,发挥“无不为”之术,其解读特点是“以刑名为道德”、具有指实倾向,并阐述其启示,即本文与解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析现代派小说《尤利西斯》.它采取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记》并行的结构,以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作为“切片”,采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群失去精神家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的社会变迁、欧洲文化道德的沦落和现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全面解体的现实.并着重探讨了意识流的营构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新译《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是欧洲最早的辉煌文学巨著,它既是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艺术结晶,也是希腊民族童年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恩格斯称它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称它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两部史诗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研究公元前11—9世纪希腊的历史,《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唯一可资依据的文献,通过史诗的艺术描写,得以了解希腊历史黎明时期的社会风貌,粗略地看到希腊人从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