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常以否定的形式表述其伦理思想。主要有:无为之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无知之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无我之我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道家以否定形式阐述的伦理思想实际上具有肯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革命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理论形式和价值内容两个方面。在伦理理论表达之形式上,它扬弃并兼具道义论、后果论、德性论的话语方式之优长,表现出一种全面性理论的特性。在价值选择之内容中,它是向人自身、向社会自身的完全的复归,表现出一种指向生活实践的积极性特质。毛泽东的功利主义思想,因其革命性理论品格而超越了中国传统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在道德功能论上的非道德主义的狭隘性以及泛道德主义的空洞性。  相似文献   

3.
中西伦理思想在不同的传统背景下发展而来,具有不同的特征.总的说来,中国伦理思想是内向型的,重人伦、亲情和家庭,而西方恰恰是开放型的,重个体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全球伦理作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道德理想,需要在全球各种文明中寻找思想的资源.从中西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过程、探讨的主要命题及创立的德目、整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和作为普遍道德律的"黄金规则"来看,中西伦理思想异中有同,这一切在全球伦理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今天,随着人类在发展中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全球意识的形成,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传统技术伦理思想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关于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道德之间关系以及调节技术主体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技术伦理思想.发端于先秦的儒家技术伦理思想,是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伦理思想.总体上看,儒家技术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作为指导思想的技术的价值观、以"以道驭术"为核心道技关系论以及作为职业伦理的技术主体规范论.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道德理性主义根深蒂固,理性几乎成了道德的同义语。十八世纪英国产生的道德情感理论,一反道德理性主义的常态、提出了丰富的道德情感理论,它标志着西方伦理思想由伦理理性主义向道德情感主义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6.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以他的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哲学基础的。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他所追求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伊壁鸠鲁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循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相似文献   

7.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从“道”这一本原出发,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人应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万物、合理利用自然万物。但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把人放在被动的地位,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道德类型就是根据道德的来源、职能、作用以及道德所关注的具体对象、调节范围来对道德现象进行的分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就存在着两种基本的道德类型:整体主义道德与个人主义道德。前者主张个人行动和信仰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客观地为整个人类所限制的,社会整体价值高于或优于个人价值。后者则主张个人行动和信仰是完全自由的,个人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是社会的中心,个体价值高于或优于社会整体价值。 主张整体主义道德的主要是德国的伦理学家们。从康德到黑格尔、孔德和海得格尔,在  相似文献   

9.
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特别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两种重要的致思取向。伦理相对主义强调道德的特殊性、不确定性、暂时性,伦理绝对主义则强调道德的普遍性、确定性、永恒性。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背离的张力。廓清二者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近五十年来学术界关于韩非念伦理思想研究成果的综述。学者们对韩非伦理思想的认识存在很大分岐。在人性论上有人性恶、人性自私、人性自然三种观点,在道德观上有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后天道德论三种看法,在德法关系上有以法代德、法主德辅、德治一致三种认识。另外,还介绍了学者们对韩非公私观、仁义观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说“到家”     
"到家"是汉语共时层面上存在的两种同形异构形式。本文重点讨论意义虚化的"到家",通过分析"到家"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以及"A/V到家"结构的特点,得出结论第二种形式的"到家"已经开始词缀化,并重新确定了"到家"的词类。本文还分析了利用"到家"的双重意义构成的双关用法。  相似文献   

12.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在战国中期的黄老学那里结合起来,出现了以道论法的思潮,集中表现为"道生法"命题的提出。在"道生法"命题中,道为法的本体,是法产生、存在的依据;法是道的显现,必须在道的原则下运行,法目的是使人与万物归于道,道和法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作为执道者的圣王是道与法的中介,是现实的立法者,必须受到道和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士志于道"是"士"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亦可看作士的基本属性。士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超越自身经济地位的狭隘限制,而有坚定执着的志向。概括地讲,这种以道自任的精神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强烈的参政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而其中士与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自己的富贵贫贱,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境遇是否顺遂;对"士"来说,"道"重于生命。  相似文献   

14.
"道"字由具体所指发展为抽象名词,这与汉字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关.而老庄又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引申到哲学领域,并赋于其生态伦理的文化价值观,这对我们当今的生态保护同样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庄道言观强调道是终极性的最高存在,言却具有非圆满自足的局限性,故“道不可言”。只有消解了名实对应关系,并借助象与意为中介,言才能指向道、通向道。由此,通过有限的语言指向无限永恒的宇宙生命,便是老庄道言观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庄子技术思想博大精深。在庄子哲学里,“道”是世界的最高本体,也是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道通为一”是庄子技术价值创造的本体论基础,“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以天合天”是人工巧夺天工的要旨。庄子最早意识到技术的两重性,反对“以物易性”,是技术异化思想的先知先觉者。庄子奉行以“道”释“技”、假“技”求道、由技而道、“技进乎道”的基本立场,追求技术的艺术、审美和养生价值,认为技术价值的真谛不是功利,而是“体道”、“得道”和“成道”。  相似文献   

17.
"君道"和"师道"是陈亮"治道"思想两个向度,"君道"施的是"礼乐刑政","师道"行的是"仁义孝悌",君主"经世致用"之道在于能够"交修而并用""君道"与"师道"。从"王霸义利之辨"的批判来看,"君道"与"师道"统一的"治道"思想之所以能解构朱熹"三代"历史的必性命题,在于陈亮清晰分析"君道"与"师道"存在的内在命理,即"号令"与"教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可归纳为三对共存范畴:政治权威与道德权威、实体规范与道德约制、外在行为与内在修养,这三对辩证统一的范畴有力地佐证君主治理国家过程"君道"与"师道"的施行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之一,在言辞能否完全尽意、达道的问题上,先秦诸子总体上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但他们并没有逃避言和道的困境,而是积极探索一定的思维方式以意致道或者非常规的言说方式以表述道.文章着重论述"目击而道存"的思维方式和"正言若反"、"隐喻"等非常规言说方式.这些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道德经》中 ,老子运用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 ,围绕着“道”这一中心概念的逐步展开 ,构建了充满着辩证法的哲学体系 ,成为中华文化的奇丽瑰宝。论述了“道”为“一”、为“无”、为“无为”、为“自然”的一分为三的哲学内涵 ;“自然”为老子哲学体系的开端 ;“道”的“万物得一以生”、“反者道之动”、“物壮则老”、凡事“守中”的一分为三的作用和意义 ;求“道”的一分为三的过程 ;并以此讨论宇宙的起源 ,世界的形成 ,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及其解决的方式 ;还讨论了黑格尔对老子一分为三哲学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中之核心概念。依据清代哲学家戴震的解释学思想,运用现代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方法对老子哲学中“道”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中“道”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本原之道”与“规则之道”是老子道概念的基本内涵。作为“本原之道”,意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可以从存在论与演化论两个角度去考察;作为“规则之道”,意谓道所蕴含的规则属于次生意义,可以从“天之道”和“人之道”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