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生活的时代,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体相同而略早。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期,濒于总崩溃前夕,表面上的繁荣和稳定,已掩藏不住内里的黑暗和腐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象《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样深刻地揭露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不是偶然的。跟《红楼梦》从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的衰败过程来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不同,《儒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与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相类。但它的批判,不是细致地解剖社会病症,而是漫画式的突出某些变态畸形,让人们从那些变态畸形中看出社会病症。因此,它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讽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主要是封建社会的知识阶层,同时旁及社会其它阶层。它的锋芒所向,不仅是那些坏透顶的人物,也包括那些人品庸劣的中间人物以及思想陈腐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它全面地反映了漫漫封建长夜最黑暗时期处于封建统治下的人们的生活及精神面貌。尤其是作者吴敬梓把笔对准了当时的儒林阶层,写出了种种世相,严厉地指出了他们精神空虚和道德堕落的醒目现实。虽然小说中也写了借以代表作者正面理想的人、事,但《儒林外史》的价值并不在此,而恰恰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不合理事物的批判。这种批判很大程度上是以讽刺的形式表现的。因此,虽说“讽刺小说”这一名称还不能完全包括这部作品的内容,但,正如对丑恶事物的批判是作品思想内容上的主要成就一样,杰出的讽刺艺术也正是这部小说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整部小说作品的成功,是与这一突出成就紧密联系在  相似文献   

4.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儒林外史》与《死魂灵》虽然分别创作于十八世纪中期和十九世纪中期,相隔约百年,其作者吴敬梓(1701~1754)和果戈理(1809~1852)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度,但若就当时中俄两国社会形态而论,却又有十分相似之处,即都属于封建社会末世。此外,吴敬梓和果戈理又都是创作态度严肃,眼光锐利,娴于讽刺艺术,善于用笔刀剖析黑暗社会还其丑恶面目的高手。他们辛勤劳作,创作的两部小说又都出色地、讽刺性地表现了各自所生活的黑暗封建社会,且都可贵地表现了自己时代一些带本质性的东西,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再版的《官场现形记》(以下简称《现形记》),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四人谴责小说之一。它继承了《儒林外史》等讽刺小说的传统,直接对晚清(主要是庚子以后)的官场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向我们提供了封建社会濒临最后崩溃时官场的光怪陆离的画面,反映了畸形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重要侧面。因此今天对于我们仍然有着无可争议的认识价值。但是改良主义的思想,决定了作者的揭露与谴责,  相似文献   

6.
士在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以士人为题材的文学成就并不突出。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吴敬梓作为士林中人,从其不可替代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创作了《儒林外史》,使士人文学题材中内化了丰富的个人、时代和历史文化的涵蕴,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以其杰出的讽刺艺术,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在八股科举制度毒害下,一些被扭曲了灵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弊端,剖析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腐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作者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时,出于“醒世”的动机,为了给黑暗的社会现实引出一线光明,也着意塑造一系列寄托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如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的创作素材十分丰瞻,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等专著已总其大成,周林生等又做了一定的补充。笔者通过阅读明清相关史传笔记资料,又发现一批新的《儒林外史》创作素材,现将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来,供研究者们解读《儒林外史》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这部长篇巨著,产生在明末清初,其思想内容虽然远不如《红楼梦》深刻,但是,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中叶英宗初年到宪宗十四年左右的许多社会问题。另外,在艺术方面,也具有某些可取之处。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发展了《西游记》的讽刺艺术。对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来说,它是一座桥梁。鲁迅说《醒世姻缘传》:“描写则颇仔细矣!讥讽则亦或锋利矣!”(《致钱玄同信》)这就是对《醒世姻缘传》在艺术方面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由"穷极文士情态"出发,程晋芳等人认为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从唐人小说和《儒林外史》二者都细致、客观地描摹文人形象,并以文人生活和情趣为表现内容,进而使文本都体现出诗意性特征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察,程晋芳等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为《儒林外史》是模仿唐人小说而作则又言过其实。这种偏颇主要是由程晋芳本人及当时的小说观念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全椒吴氏与江苏南京有密切的关系 ,吴敬梓中年更移家南京 ,最后卒于扬州、葬于南京。吴敬梓十分热爱南京 ,在南京接受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他所作的《儒林外史》中也反映了当时南京社会的现实 ,江苏南京读者读来会感到分外的亲切  相似文献   

12.
近代现实主义的曙光——《儒林外史》的历史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儒林外史》尚未跨进近代小说的历史门槛,但已敲响其门环,表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许多重要特征,无怪乎被视为我国近代小说主潮——社会小说的鼻祖,当时人就指出:“《儒林外史》一书为吾国社会小说之嚆矢也。”(《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清代述异》)茅盾在《谈我的研究》中也认为:《红楼梦》对于现在我们的用处比《儒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虽然一度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但却掩盖不了日益没落的事实。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地感到了这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现象的存在。诞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小说《歧路灯》虽然没能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弊端,但它在为挽救日益没落的封建社会寻找灵丹妙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歧路灯》是作者为扭转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命运而开出的一剂药方,但由于小说是一部封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前期科举社会士人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讽刺江南士人的众生相,抨击的是已经日益腐败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要读懂《儒林外史》,必须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如要搞清《儒林外史》中童生、贡生、监生、生员、用才、举人、进士等一批与科举考试有关的重要称谓,就必须搞明白清代科举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日益破败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末世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吴敬梓诞辰310周年纪念大会暨《儒林外史》高峰论坛在安徽省全椒县举行。会议学术活动可谓内容丰富,新见迭出,主要在《儒林外史》人文精神与当下意义的研究、发掘新资料推进了对吴敬梓家世和作品研究、《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传播途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这必将推动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汉语修辞范畴“互文”概念来探讨《儒林外史》的内指涉现象。使用“戏拟”来描述《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本的文际关系。指出《儒林外史》通过互文性和戏拟化处理,构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浙江图书馆藏有孤本文献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一部,诸多《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失收,亦未见其它论著征引。是集作于清光绪十九年,所评版本为《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是现存部头最大的《儒林外史》评点。作为晚出的评点,《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却没有朴学重考据的痕迹,而是集中在对小说情节人物的评骘和写作技法的鉴赏上。童叶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褒贬倾向把握得比较精准,对人物的评价颇为公允,对小说情节和艺术特性的辨析更为细致,且有不少独到见解。《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丰富了《儒林外史》评点研究材料,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小说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