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党项宗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族存在于整个党项社会与西夏政权的全过程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派生出许多支系 ,一个强宗大族往往包括若干个乃至数十个中小家族。大大小小的宗族首先是一个军事实体 ,越是强宗大族 ,拥有和控制的武装力量也就越强越大。同时 ,宗族还是一个经济实体 ,在这个经济实体内 ,既有农奴劳动 ,又有奴隶劳动 ,包含着封建制和奴隶制两种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2.
对于党项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在氏族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即是在氏族部落的废墟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论证了党项民族是直接在宗族部族的新基础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在西夏国建立之前,《宋史·兵志五》就详细记载了党项人处在宗族如林的宗族部族发展阶段。最富强的拓拔——李氏宗族的几代人,利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统一党项和建立国家的任务:利用中原王朝的加封在其民族中树立起任何势力也代替不了的威信与地位;用姻亲关系联络强宗大族以加强同各宗族部族的联系;“委豪右分统其众”,“以兵法勒部众”,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变宗族部族首领为国家官员、变宗族部族武装为国家武装的金钥匙;用官爵、钱物笼络各宗族部族的大小首领为其保卫国家和统治人民服务;用首领子弟组成“六班值”亲军来控制各个宗族部族组织;向各宗族部族的人灌输儒家思想,使其忠于皇族;用宗族部族制宗族部族,以巩固皇族对全国的统治;善于处理与宋、辽的  相似文献   

3.
党项是我国古代一个相当重要的民族。迄今所知,党项的资料最早见于《北史》和《隋书》,最晚见于明代中叶保定的西夏文石经幢。这就证明,党项人的一部分做为民族实体存在到明代中期,有文字记载的党项历史长达一千年以上。尤其是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期间,党项人建立了强大的西夏政权,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党项人军事组织的发生、发展,线索明显,又很有特点,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对研究党项人的社会发展史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各民族军事组织发展史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此中外学者尚未作过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按其军事组织发展过程分为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来谈。  相似文献   

4.
藏语称西夏为mi-n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1】《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西夏地形图”记西夏陵为“木纳西夏祖坟”,“木纳”即“木雅”minyag。【2】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从公元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到1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长达600多年,其间你来我往,水乳交融,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  相似文献   

5.
吐蕃西夏历史文化渊源与西夏藏传绘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谢继胜 《西藏研究》2001,1(3):35-48
藏语称西夏为mi 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 ,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① 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 ,从 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 ,到 1 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 ,长达 60 0多年 ,其间你来我往 ,水乳交融 ,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②唐时 ,吐蕃和党项部落之间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党项人归属于吐蕃王朝治下 ,两族杂居者为数众多 ;雅隆王朝解体以后 ,东迁河陇、河湟一带的吐蕃人与内徙的党项人部落杂居共处 ;西夏建国以后 ,上述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吐蕃人成了西夏的“编户齐民”。吐蕃与党项统治者之…  相似文献   

6.
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重要王朝。它的统治民族称谓[弭](附录1),西夏时期汉译文为“蕃”,目前学术界一般称为党项(tangut)。近些年来对党项人亲属称谓和婚姻的研究也成了西夏学家所关注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对当前西夏学的进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翻译西夏文文献时,元论是字典、词书,还是典籍、文书,都会遇到亲属称谓。目前  相似文献   

7.
论李继迁     
论李继迁李蔚李继迁(公元963年—1003年)是夏州地方政权的重建者,也是西夏国家的开基者。李继迁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太宗削平群雄,统一宇内,和党项社会进人奴隶制阶段。李继迁在夏州地方政权中断的情况下,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联辽反宋,终于恢复了夏州故...  相似文献   

8.
彭向前 《民族研究》2022,(1):126-132+146
西夏文献中所载黄帝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以颜色特征命名的“五色帝”之一,另一种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古代杰出人物的代表。西夏人为避免混淆,把前者译作“黄色帝”,把后者译作“轩辕皇帝”。对黄帝形象的塑造不仅各民族广泛参与,即便在民族政权对峙时期也没有停止。辽宋西夏金时期,黄帝作为民族共祖形象继续得到弘扬,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脉相承。西夏王朝也曾经参与对黄帝形象的塑造,宣称党项拓跋出自鲜卑拓跋,进而认为黄帝是党项人的远祖,党项人是黄帝之孙昌意少子悃的后裔。西夏文献关于黄帝形象的记载,为论证西夏对中国的认同,为黄帝历史形象塑造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西夏佛教思想不仅是对中原佛教文化进行引进与创新的结果,同时还是党项民族进行文化改造与创新的成果,这在现存的《解行照心图》及《洪州宗师教仪》等西夏佛教文献中有较突出的表现.西夏佛教界在综合唐代宗密华严思想、菏泽禅法、辽代华严思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与北宋及辽朝华严和禅学思想都不尽相同的华严禅思想;西夏佛学思想既是党项民族文化个性的思想反映,也是党项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西夏对丝绸之路的经营及其强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丝绸之路,是指因丝绸贸易而开辟的中国人民和西方各国人民之间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主体民族所建立起来的政权。早在公元881年,党项羌人的大首领拓跋思恭即割据夏、绥、银、宥四州,因为出兵助唐镇压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而有功,被唐僖宗赐姓李氏,升任为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至十世纪末期,李继迁坚决抵制宋朝实施的削除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政策,独立自主,公开与宋朝为敌,西夏的地方割据已  相似文献   

11.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一个地方王朝。党项羌原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羌游牧部落的一支,从唐初开始,党项羌为逃避吐蕃王朝的进逼,在唐朝同意下逐步内迁,最后定居于夏州、银州一带。经过几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北宋初年以银、夏(今陕北榆林、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一带的党项平夏部建立起西夏王朝。和众多的西羌部落一样,党项羌与藏族在血缘、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西夏的党项羌是西羌部落中在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未被统一进去的一部分,也是唐宋时期青藏高原的藏族和藏文化发展到最北面的一支。  相似文献   

12.
党项族,是一个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最早出现在魏、周之际,最终消失于明代中叶,有将近千年的历史痕迹。公元十一世纪时,还建立过一个与宋、辽、金鼎足而立的夏国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古代的党项族虽已消失,但对党项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考察,这对于研究党项源流、西夏社会形态、西夏文化艺术及古代民族的消亡、融合过程应有所裨益,本文旨在述,而不在作,仅将零茧棼丝,理成经纬,给民族学及西夏史研究者提供系统素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西夏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关西夏历史、语言文字、文物考古等方面的论著纷纷问世,使我国西夏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因而西夏史与党项族史是密切关联的.然而,国内正是在党项族史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西夏正式建立之前党项族史研究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唐末党项拓跋氏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以后西夏的建立有重大的关系,可是已出版的有关西夏的论著,不是记载过于简约,就是论述各异,莫衷一是.笔者不揣冒昧,试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归义军首领张义潮率兵收复吐蕃控制下的凉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西夏再次攻陷凉州,将凉州地区的吐蕃统治势力南驱河湟。凉州,在此以前归属于吐蕃,在此以后先归于回鹘,继归属于西夏,这是比较清楚的事情。然而,就是在公元八六一年至一○一五年这一百五十余年中,凉州脱离了东西大国的控制,同沙州归义军政权一样,成为河西走廊上的典型地方政权。本人不揣谫陋,拟就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修身以道,治国以儒,治心以释的局面。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体在西北建立的民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崇佛尊儒的国策,佛教和儒家文化在西夏都得到发展,尤以佛教最为突出。西夏时期佛教已不单强调出世离俗,而更多的表现为入世合俗,佛儒共容相济,与社会接触,去劝化世人,把出世离俗和入世合俗的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对儒释相融思想在诗歌、谚语及各类字书、韵书中的表现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略论宋代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西北吐蕃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有频繁的交往与联系。凉州吐蕃抵御党项的武力征服,河湟吐蕃在唃厮啰时期和吐蕃政权分裂后的不同时期,与西夏的关系有所变化。河湟吐蕃与辽、金朝也有政治、经济联系。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西夏、辽、金的关系是吐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7.
西夏与敦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崛起一个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地跨令甘肃、宁夏两省的大部分,陕西、内蒙、青海三省区的各一部分,版图相当大.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仅正式立国就长达190年(1038—1227年).这个政权就是“大夏”王国,俗称西夏.当时,举世闻名的丝路要冲——沙州和瓜州(今敦煌县和安西县)——古敦煌郡,以及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胜地就在西夏的版图之内.那么,西夏是什么时候占领敦煌的?西夏对敦煌的建置、政策是怎样的?经济、文化的建设成就又是如何?……这不仅是研究西夏史的必要课题,也是研究敦煌史的重要课题.但是,对于这些课题,或者众说纷纭;或者尚未很好研究,这主要是材料太少的缘故.最近,借筹办日本邀请的《敦煌·西夏文物展览》的机会,我将手头积累的资料加以比较、研究;也看了一些新材料,有些心得,现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党项是一个多种族的部落集合体。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之后,其所统治的种族部落及吐蕃本身的许多部落最后溶于党项这个多种族部落集合体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论吐蕃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和党项是我国境内的两个古老民族,唐宋时期,他们先后建立政权,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西北地区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吐蕃与党项两族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从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正式交往到西夏后裔南迁,历时达600余年之久,其间你来我往,水乳交融,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唐朝时期,吐蕃奴隶主对  相似文献   

20.
哺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以青海东部为中心的一个强有力的藏族政权,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雄踞河湟地区,其首府在青唐,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史称其辖地“占河湟间二千余里”,东至秦州西界,南达今果洛地区,北至祁连山,西据青海湖,大致占有《宋史·地理志》上的鄯、湟、廓、熙、河、洮、岷、迭、宕等州和积石军地,人口约百万。居民有吐蕃、党项、汉、回纥人,以及侨居境内的西域各地商人。其历代首领都接受宋廷的封赐,称臣纳贡,但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丝绸之路”北道在真宗年间被西夏控制后,众多西域贡使商人苦于西夏的“钞掠”而改走“青唐道”;响厮啰的统治者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各族商人络绎于道,纷沓而至,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