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美国自主创新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实力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的关键,而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其科技实力的核心和根本.美国是世界上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高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通过总结其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便对我国政府制定有关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度剖析创新集群的内涵,结合研究和总结西安高新区集群发展的历程,分析了西安高新区实现从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探索性提出西安高新区培育创新集群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安高新区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技术管理为驱动的企业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分为资源驱动式、外来投资驱动式、自主创新驱动式三种,其中自主创新驱动式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自主创新驱动式经济模式下,以技术管理为驱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关键技术包括: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优化、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优化主要包括:面向模块化产品结构的并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面向并行开发过程的产品结构聚类划分和评估;面向模块化产品结构的并行开发过程中任务分配智能化优化算法.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版本管理研究;基于领域本体驱动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为:用子系统之间无缝集成的、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平台来支撑企业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分析全国企业500强和国家级技术中心数据资料,可知四川企业在全国的竞争地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排名第六.如果以拥有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来判断各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则四川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名列全国第二.但四川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匹配,导致其创新绩效不佳.从企业综合竞争力与自主创新综合能力的关联分析中可见四川企业应通过发挥自主创新的效力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建设创新型省已成为广东战略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自主创新,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数量、类型和质量.通过对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之间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开发上有新的进展,在人才数量、质量上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土企业是构成成都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单位,也是推动本土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制约成都本土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因素,包括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原动力、企业缺乏科学统筹和市场界面信息交流意识以及家族式管理.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提升面临诸多难点,必须提升成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有效策略以适应成都市“国际化”、“特大城市”建设发展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长株潭区域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现实基础,以实现长株潭区域社会快速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总体目标,构建了以竞合性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两翼("一体两翼")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并阐述了模型的运行机制,最后,给出了长株潭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文章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除了研发资本与研发人员外,企业家资源对中国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存在显著影响;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企业家资源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也较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省份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家资源丰盈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省份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从而缩小与自主创新强省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基地的建设意义重大。以创新的投入能力、管理能力、保障能力、产出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皖江城市带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分析。皖江城市带九城市自主创新城市建设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创新投入能力;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创新管理能力;建构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固创新保障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加快创新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考察了知识创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00家建立网络关系企业的知识创造和自主创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所获有效数据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创造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实现方式。客观分析辽宁“十一五”规划执行以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问题和经验,针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辽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立足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辽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核心基地,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领先区,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示范区,指出产业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辽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立足西安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其他副省级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西安工业发展思路应着力于"四化",即"工业结构高度化,军民产业融合化,工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布局合理化",重点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发展区域。对应于"四化"目标,西安市工业发展需强调四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浙江临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鉴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临港产业的经验,结合浙江省港口资源特点,就临港产业布局与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为加快港口群建设,应设立三个临港经济区、一个自由港区和大型出口加工区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转移,大力发展石化、修造船、钢铁、汽车、医药、能源、造纸等临港产业,建设现代港口物流中心,消除港区发展的行政壁垒,组建浙江省港口行业的控股总公司,制定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特区”在中国大陆的成功实践,“产业特区”的建立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笔者正是在上述思想的启发下,提出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构想.本文首先运用“增长极”理论和“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分析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理论依据,接着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社会综合优势”三方面剖析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现实基础;最后从实现西安经济赶超东部沿海城市,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增强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指出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变得愈加重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应当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转移,提高高新产业的综合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区立法的成功经验,说明了加入WTO后我国加强高新技术区立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对于我国正在建设发展的高新技术区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园区既是高新技术与现代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也是高新技术与现代经济融合的有效形式.当前,高新技术园区已成为高技术及其产品的重要聚集地,高新技术园区特有的灵活的机制为园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保证,而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西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应定位在符合产业发展原则下,运用线性和非线性两个方面的理论。从非线性理论分析西安的资源优势集中在旅游资源、高技术人才、教育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通过线性数据论证、分析西安的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从而定位西安的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形势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大,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是世界普遍采用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提高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政策环境,功能区建设应着眼经济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项目支撑,采用整体协调、功能复合及文脉传承的城市设计策略,打造集产业、居住、商务、休闲、娱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发展平台;按照"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增加总量"的思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