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库斯关于自我图式、可能自我、工作的自我概念等观点形成了自我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图式是个体对源于过去经验的自我的认知类化,能够组织和引导个体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过程.可能自我代表了个体可能成为的、喜欢成为的、担心成为的自我,它具有联系自我认知与动机、与自我情感的重要作用.工作的自我概念是在当前的思维和记忆中处于活跃状态的自我概念.马库斯及其同事的跨文化研究表明,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建构的.  相似文献   

2.
人格心理学中的自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人格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自我的跨文化研究和脑机制研究是未来自我研究的热点和趁势.百年来国内外自我研究存在精神分析取向、现象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种取向,以及"客体我"和"主体我"研究两大范畴.当前自我研究存在自我的综合性研究不足、客体我的研究多主体我的研究少、脑机制的研究局限于认知部分、对本土文化的自我概念研究重视不够等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个体自我概念的视角探讨顾客抱怨动机产生机理,结合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顾客对服务失误的一种或几种自我概念会受到某种程度的破坏,从而产生某种的自我威胁感知,在不同自我威胁感知下顾客会产生不同的抱怨动机,而顾客抱怨动机及强度又受到个体自我监控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投射自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投射自我是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自尊有着复杂关系。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在自我概念形成中,人们观察他人怎样看待自己,然后将这些观点内化。而更多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有着特定的看法,这些看法造成了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认知偏差。此外,可以从跨文化角度对投射自我做进一步的探讨,对脑机制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自我概念的建构过程是个体主动将外部社会关系内化,从而建构起一种心理--社会适应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是双向的;团体中的人际关系结构作为客观环境而影响主观建构;进而,通过主观建构过程形成的自我认知结构又要指导个体在团体中的行为,这些行为通过互动反过来又影响团体中的结构.作为一种心理干预工作系统,自我成长团体正是实现助长目的的一种良好的人际结构.  相似文献   

6.
自我差异理论——自我与情绪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差异理论是关于自我与情绪关系的理论,Higgins是该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该理论有着雄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Higgins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对情绪的影响,用抑郁情绪(沮丧、焦虑)术语描述各种差异引起的情绪反应.本文从自我差异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差异与情绪的关系、调节机制以及自我差异的测量几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自我差异理论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Identity心理学与“自我认知”相关联,据其含义可知人的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中的定位有很大关联。基于Identity心理学的含义日本人的自我认知呈现“自他协调”的模式。即:自我认知要在人际关系中进行;自我位置的确认离不开他人意识。  相似文献   

8.
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 ,主要涉及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我图式等理论与研究。学习动机的自尊研究 ,主要探讨了学生的自我情感或自我价值感对其学习的影响 ;自我效能研究主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能力自信对其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自我概念研究主要讨论和实证了更一般的学业能力评价和判断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 ;而自我图式研究则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探讨了具体的可能自我对学生学习的调节和支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我呈现是人们控制他人形成自己期望印象的过程.但自我呈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行为与内在状态保持一致,有的人行为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自我监控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一个原因,且自我监控差异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自我呈现是否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自我呈现的个体差异能否用自我监控来解释?(3)自我监控跟自我概念的特征是否有关?实验一发现:跟重要他人意见不一致时比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变化要大.实验二证实:在态度不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的变化可以用自我监控类型来预测.研究三说明自我监控跟自我同一性有显著相关.根据不同自我监控者典型社会行为的意义,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我分类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分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在Tajfel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它是针对社会自我概念、去人格化的前提条件和结果等的一系列假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阐释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集体现象与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联结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国外许多学者将认知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偏执狂的治疗和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偏执狂产生的防御、归因和自我理论 ,并以此为基础将偏执狂分为惩罚偏执狂和迫害偏执狂 ,并阐述了两种类型的偏执狂起源于童年的自我构建经验的观点 ,并构建了适合两种不同类型偏执狂的认知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12.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是关于社会和个人行为的理论,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广泛为公众所知悉和应用。但是从该理论出发,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却能得到有关理论的悖论,且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其证实逻辑亦存在不合理性。事实上,这一理论流行的原因在于其"实用性"而非其科学性。而该理论也有其危害作用,为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以停止理论上之危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 ,分析了南通师范学院外文系 72位大学生的个案访谈资料和问卷材料 ,阐述了导致女大学生们性别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的原因 ,提出了新时期整塑女大学生性别身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身体自我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从正面和负面取向对现实身体自我、理想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饮食失调症状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疯狂成为美国文学的时代主题。塞林格在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这类具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文学形象。他们试图追求自我表达,摆脱异化,因而被看成疯子。他们的疯狂反映出现代社会权力统治和科技发展导致的社会异化现实。文章从权力理论和人格理论等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挖掘这些疯狂形象的表现和疯狂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路径是一个复杂的变异过程。从自组织理论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和动力,模拟了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理论上,便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意义学习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进而达到自我实现。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教育教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 )的原理及最新研究成果对认知结构、课堂系统及教学系统演化模式的模型分析很有作用 ,对此进行探讨可以为教育理论的探索拓展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镜中我"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将"镜中我"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满足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归属需求"和"控制需求",创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了家庭治疗理论中的自我分化概念和图式理论中的早期不良图式概念的关系。研究显示:早期不良图式总体上能够对自我分化进行有效的反向预测,其中对伤害或疾病的易感性,抛弃/不稳定,苛刻标准,情感剥夺图式可以对自我分化反向预测。在情绪反应方面,抛弃、苛刻标准、自控不足、情感剥夺和服从图式能够预测。在自我位置维度上,对疾病和伤害的易感性,特权感,服从和情感剥夺图式能够预测。在情感隔离维度上,对疾病和伤害的易感性、情感剥夺、特权感有预测效应。在人际融合维度上,苛刻标准、抛弃图式有预测效应。这些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早期不良图式会导致个体心理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