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俞正燮,字理初,安徽黟县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卒于道光二十年(1840),享年66岁。俞正燮的父亲,名献,字可亭。乾隆四十二年(1775)拔贡生,官句容县训导。俞正燮少时,随父任所读书。好学不倦,其父学俸所入,几尽以购书。又聪明过人,人称其“读书过目不忘”。道光元乓(1821)中举人。俞正燮二十多岁,外出游学。前十年去来于兖州、济宁、泰安、济南、临清、曹州一带,又北上京师。后三十年往还于徽州、颍州、武昌、长沙、苏州、常州、江宁、杭州之间,亦再至北京。综其所事,大都“以所学客达官贵人,佣书为活,介乎门客之间。”事之显著者,如嘉庆九年(1804),在兖州兖沂曹济道孙星衍署。时孙星衍为伏生建立博  相似文献   

2.
理初学派的历史地理研究——以俞正燮、程恩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初学派,是清代嘉道时期思想领域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术流派,该派的创始人为皖派著名学者俞正燮.理初学派以俞正燮、程恩泽为首,其他核心成员有汪文台、汤球、程鸿诏等.该派在历史地理研究上既承续乾嘉学派,又独具特色.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考据,但又能将考据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在边疆地理学和地名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为清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俞正燮对左丘明的考证,不仅起步早,用功勤,而且其成就和特点非常显著。通过对左丘明的深入细致考证,俞正燮得出的结论是:左丘明姓丘名明,左是其官职;《左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左丘明的故里和墓地在山东肥城。俞正燮对左丘明相关史实的考辨相当有力,结论大多可信,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应该说,对于确立左丘明是我国传统史学的开创者,并还其历史真实身份来说,俞正燮是一位有功之臣。  相似文献   

4.
试论俞正燮     
本文论述俞正燮思想与学术成就。俞正燮维护人权方面的卓越识见,开近代人文思想之先河;对域外及西北舆地等研究,辟乾嘉朴学“经世致用”之新生面;治学中的进化观点与求实精神,为后世学人之楷模,以传统反传统的著述风格,卓然成为名家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存稿>两稿中有关妇女问题的考证之文,指出这位布衣学者对妇女问题的精辟议论和卓见,充满着朴素的人权意识和男女平等思想,他的妇女观在那个时代具有超前意识,是近代提倡男女平等之说的先驱,并对后世乃至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倡导者们如蔡元培、周作人、鲁迅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宋以降,程朱"存理灭欲"成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评价标准。"存理灭欲"实质上是对人民生存权的扼杀,尤其对妇女的摧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戴震目睹社会现状,展开了对程朱伦理观的批判,提出"理存于欲"、"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等新的伦理观,为平民阶层争取生存权,其伦理思想影响了如凌廷堪、俞正燮等后世学者。  相似文献   

7.
俞正燮作为嘉道时期著名考据学者,在对社会伦常问题展开探讨时,继承发扬戴震所开创的皖派考据学治学范式,力图通过考字词以求道,同时结合清中期礼学研究的热潮,从礼制、礼意、礼器等多方面展开考察,重省社会中君臣、父子、师生等人伦关系。分析俞正燮的伦常观,可以发现他通过对考据内容的选择、考据再诠释等方式,延续早期启蒙学者所探讨的话题,部分继承他们所提出的价值观念。这也再次证明晚明以降所产生的早期启蒙思想发展至19世纪初期并未消亡,而是在历史的洄流中曲折前进。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根据元明时期文献中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中国近代史前夜的著名学者俞正燮,出于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满怀书生报国的志向,不仅高度关注域外史地,究心东南海疆,而且非常重视民族问题,体现出他较强的经世旨趣和擅长从文献考据入手的治学特点.毋庸置疑,俞正燮是鸦片战争前后研究边疆和域外史地学者群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清朝嘉道年间著名考据学家俞正燮,博学多能,不仅十分重视对女性人物生平事迹的考订,并不遗余力地为她们辩诬洗冤,而且寓论于考,考论结合,从朴素的人权观念出发,明确反对男尊女卑,提出女性应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尤其是他勇于破旧立新,大胆而尖锐地对一些传统道德观念提出异议,并为维护妇女的权益鼓与呼,考证缜密,持论通达,影响极为深远,俞正燮不愧是我国近代"维护女权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俞正燮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他坚持“误者当改,不同者不当改”的校勘原则,秉持理校为主的校勘方法,其校勘学成就被世人所推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有自觉意识地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始于近代前夜明清时期,即明中叶16世纪30年代至鸦片战争爆发。 明中后期至清中叶,是早期启蒙文化与回光返照的封建文化相交织的阶段。这时,出现了李贽、颜元、唐甄、冯梦龙、李汝珍、袁枚、俞正燮、曹雪芹等一批反封建纲常名教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主张男女平等、解除束缚妇女发展的封建枷锁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根据元明时期文献中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称谓,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岳飞大破金兵,进军朱仙镇,面对一派收复失地的大好形势,正准备“直抵黄龙府”、以完成他“精忠(?)国”的宿愿的时候,高宗赵构深恐“迎还二圣”以后自己当不成皇帝,于是在一天之内就下了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秘密处死。然而“金牌”究属何物?有许多人则认为是黄金铸造的,皇帝使用的东西,非金即玉,当然“金牌”是黄金铸造,应是无疑的了,如清俞正燮在他的《癸已存稿》中就说是“截金为牌”;直至今天的一些书籍也认为“金牌’是金质的.  相似文献   

15.
清嘉道之际兴起的域外史地学,既是明末及清代前中期域外史地学的直接延伸,又是近代前夜中国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来袭的一种文化反应,俞正燮、萧令裕、林则徐、梁廷柑、姚莹等一批敏感士子,多方搜求外域新知,初步突破了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夷狄蛮貊”和“儒者著书但识九州以内”的陋见陈规,打开了“外窥”世界的“一牖”,为此后的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启了先河。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03,(9)
百姓,在古代是对有钱有势的贵族的称呼,而不是指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是指那些地位仅次于诸侯的"百姓"。讲得最清楚的是清代的俞正燮,这位通经史百家,擅长考据的学者,在他的《祭已类稿》一书中,更为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列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目前虽无确定无疑,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大体上意见是相近的。对此,古代与近代的学者作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分析工作,有过不少精辟透彻、令人叹服、启人心扉的论述。如柳宗元《弁列子》、朱熹《观列子偶书》(《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高似孙《子略》、叶大庆《考古质疑》、宋廉《诸子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姚鼐《跋列子》(《惜抱轩文后集》卷二)、俞正燮《癸已存稿》、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天马上房丛著》)。他们都分别从《列子》这部书所记叙的内容,编录的体  相似文献   

18.
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柳亚子、陈去病等十七个文人在一起雅集,饮酒作诗,抨击时弊,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文人聚集或结社,是被当权者严格禁止的事情。其实,早在清朝立国之初,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特别是为了防止知识分子进行反清活动,清政府就严禁文人结社。“顺治九年,礼部颁天下学校卧碑第八条云‘禁立盟结社’。”(俞正燮《癸巳存稿》)雍正时期,凡结社者要被“定例拿究”。  相似文献   

19.
商族的起源问题,是研究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学者看法不一,总括起来主要有西来说、东来说和北来说。西来说提出最早,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东汉郑玄、西晋皇甫谧、唐郑樵以及近代俞正燮均同此说。商汤所都之亳虽不在陕西,但商族来源于西方还是有史可征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在江南以松江为中心的一些地区,不仅普遍地发展起来,而且已经开始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下面我们将就此作一些初步的考察。一、木棉的种植与纺织工具我国开始种植木棉(明清时期的木棉即今之棉花),据历史记载,时在宋元之际。俞正燮《癸已类稿》说:“宋时,中国稍自为之,……元时,则植渐广。”丘浚《大学衍义补》亦谓,木棉“宋元之间,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