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变更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该行业中非流通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首发募集资金规模越大,公司越容易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公司息税前利润越高,越不容易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而农业上市公司闲置资金、公司规模和再发行哑变量对募集资金是否变更没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证实了农业上市公司中存在大股东委托代理问题,对于IPO资金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2.
桂林集琦与升华拜克在上市之初都是以阿维菌素为主产品的企业,发展到2010年两家企业却命运迥然。通过比较分析桂林集琦和升华拜克募集资金的投资绩效,总结两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后投资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应从募集资金项目选择、募集资金项目施工期控制和募集资金项目投产后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加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的投资管理。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是对其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多样化经营,盈利持续性差;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低;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规范的治理机制;企业管理水平低;新会计制度实施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故应通过夯实主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筹资监管,强调税法的严肃性及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等措施来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配股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一些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条件。此外,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较高的配股价格,获得有利的筹资条件,也可能以盈余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把握来实现融资目的。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的途径以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现象作系统的研究,将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丰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上市前1年到上市后3年的经营业绩的变化,检验了其IPO效应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募集资金比例、控股股东控股比例、风险投资和保荐机构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产注入是上市公司重大的财务行为,会给公司的盈余带来重大影响。对2002~2010年符合再融资动机条件的重大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很可能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降低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对公司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公司业绩角度将募资变更划分为补偿性变更和损失性变更,分析了自上市以来云南省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和募资变更的基本情况,并以1999-2010年云南省A股IPO、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水平的三个方面以及公司治理水平整体分别检验了公司治理对两种募资变更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募集资金更倾向于发生损失性变更,且公司规模越大、闲置资金率越高、杠杆率越高,越有可能发生募资变更。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具有资金融通、资源配置、资产重组功能。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2 0 0家,股票市值接近GDP的5 0 % ,总体上具备了现代证券市场的基本要素,但因制度设计缺陷、监管不当、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而没有很好地实现证券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就上市公司而言,很多公司上市融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业务,而是为了“圈钱”,把市场当做提款机,导致大量募集资金闲置,有些甚至回流到股市。就投资者而言,购买股票所看中的并不是上市公司的长期回报,而是其短期资本利得。如此一来,证券…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虚增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盈利预测被用作调高新股定价的工具。明确预测内容为税前利润,区分经常性和非经常性利润,可以完备盈利预测的自身内容;加强对盈利预测的事中监督,关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的投向和加大相关各方的违规成本,则完善了盈利预测的外部监督体系,从而尽可能地消除盈利预测中的人为虚增。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起,证监会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实行年报预约披露制度.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年报预约披露日变更动机.结果发现:当年事务所变更、每股收益增加的公司更有动机提前预约披露日.同时还发现盈余管理程度高、非标准审计意见、股权结构集中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延迟预约披露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股利政策理论的历史发展进行回顾,从MM的股利无关论到KUM ARR的“噪音信号传递”理论,概括了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结合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分红的动因进行分析,根据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的现状及国有股的减持实践,提出完善企业股利分配和股权结构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国内地股市发展的基本面环境,研究基金重仓持有股份与相应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经济联系,探寻基金重仓持股行为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否基于价值识别要素的理性分析,从而产生对上市公司价值的正确反应。根据对中国沪深A股市场2006~2008年基金重仓股的实证检验,发现:近三年中期报告披露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年初的市净率密切相关。并且,伴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状况,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对基金重仓持股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表明中国沪深A股市场近年来的基金重仓持股行为,具备一定理性投资的特征。但是,基金重仓持股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反应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3.
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新渠道,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以往对其某时段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或是集中于从董事会预案至增发实施这一阶段,或是集中于股改限售股解禁阶段,而对限售股解禁期的研究甚少。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定向增发股票在解禁期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分析了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大股东行为方式以及股市周期对解禁期股价走势的影响,以求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论述了中国特定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股权分置改革现实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必要性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提出从降低国有股权比例 ,培育寡头垄断型持股主体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等几个方面入手 ,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促进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学和会计学界兴起的前沿性研究课题,盈余管理度量是其核心理论问题。结合我国沪深两市钢铁板块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沪深两市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手段主要有调整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调减现销收入等。所以,监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钢铁板块,对其采用的主要盈余管理手段重点审查,以稳定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上市公司利润包装的动机、手段及甄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润包装 ,也称利润操纵 ,是近年来在会计界和证券界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新名词。它一般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某种动机面对本公司实现利润情况 ,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人为调节的一种行为。文章对上市公司利润包装的动机、手段及其甄别方法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9.
佛山企业股份制分为四种模式:(1)国有企业转换为股份公司;(2)国有与集体联合企业转换为股份公司;(3)乡镇企业转换为股份公司;(4)几家企业组建为股份公司。这项改革的成功在于筹集了投资资金和改变了企业经营机制.佛山企业的股票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重要的是改进股权分配和控制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与企业对外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关系到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营质量,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本文以2003-2009年期间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实际控制人角度出发,考察不同的市场化进程下,各级政府的动机和行为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有显著影响,且这一干预因政府层级和各地的市场化进程而异。因此,在讨论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相关问题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影响这一行为的根本性因素,从而寻求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