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命名”是文学的核心活动。提出“文学命名”研究课题,考察“文学命名”的历史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到“文学命名”思维与文学史的建构过程的关系阐释,会对文学的研究深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方面对“文学命名”的过程性、其与文学史整体的关系、“命名”自身指向与思维、与“语境现实”的关系及“命名”修辞策略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写作界、出版界、批评界对“女性写作”的命名“热潮”主要表现为对女性写作出版物的命名、对女性写作群体的命名及对女性写作意义的命名。从近三十年来女性写作的“被命名”现象可以看出:在当代中国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中,男性依然把持着文化权力,女性写作遭遇被商品化的命运;但是另一方面,女性也正以自己的声音参与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女性写作的繁荣需要更加健康的文化批评环境。  相似文献   

3.
"五四"是一个解构与建构的时代。就散文文体而言,诸如"美文"、"纯散文"、"絮语散文"等的命名与释义层出不穷;已有的"散文"、"小品文"的指称,在新的语境中被作出新的阐释。种种的命名与阐释,反映其时散文研究者对散文文体属性的体认与理解,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基本范畴和文体要旨。  相似文献   

4.
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正面临以被命名的方式言说的局面。一群人诗人的身份确认往往只有在历时性的反复比勘中才可能找准位置。对于目前的这群诗人来说,诗歌写作的重要性应该远远大于命名本身。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很难说他们已经写出了惊世之作,但至少,他们中一部分人写作态度的沉着和清醒是可以令人有所指望的。  相似文献   

5.
“命名”是文学思维的核心“修辞”活动。“文学命名”的特异性首先表现为不定性、未定型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性 ;其次体现在以“批评命名”与“文学史命名”交互生成、影响、作用等形成的整体性 ;其三是渗透于以超越性学理抽象与现象的客观性整合合孕而成的现实性 ;其四是含纳在“修辞”策略转换历史过程中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6.
反讽是一种言此意彼的话语方式。在新诗发展史上,九叶诗人和当代先锋诗人都自觉实践了“反讽”的写作。新诗中的反讽本质上是一种现代诗人感知和呈现荒谬存在同时又追求语义含混、丰富的诗思方式,文本的反讽类型有正话反说与克制陈述,有并置矛盾语词的“悖论”修辞,也有在文本的材料组织、布局谋篇方面设置贯穿全文的双重意义及评价的“结构反讽”。反讽呈现了现代汉诗审美的深刻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给楼盘命名提供解释。语境关系顺应要求:第一,楼盘命名因时而动,并在名称中凸显其地理位置,实现时空因素的物质世界顺应;第二,楼名体现客户优越地位,实现社交世界顺应;第三,考虑购房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理世界顺应。语言结构顺应要求:音节上,顺应语言结构要求,多采用"2+2"音步;修辞上,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中 ,“姓氏”归属公名,“名字”则为私人所有,是故本文专以制度创始 之先秦时期为主,研究该时期命名取字之状况,以凸显其所隐藏之人文精神。本文首先 述说了公名之兴起、“名”与“字”之别,以追溯“名、字”之渊源。其次,论述了先秦 命名取字现象:就积极五法与消极八避以呈现命名原则,并区分五种义类方式以明晰取字之 类型。其后,则透过上述现象,分由三大论点以呈显其人文精神:(一)由命名典礼揭露人文 之痕迹:1.“人”文之准备,2.命名典礼之人文意义;(二)由冠礼取字进入成人之人文世 界:1.践行礼义以为成人,2.男女有别以各竟其功,3.冠德励志以彰显人文;(三)由当 时之人物称号凸显其社会人文特质:1.先字后名以示尊名之义,2.以敬美之称标 榜礼文世 界,3.标明行次以注重家族伦理,4.提示封建伦理,5.注重职官之社会地位。文末,则 以理性发扬命名取字之人文精神作结。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呼唤对相对独立于自然科学的诸学科的系统而有效的研究,然而这类科学本身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名称.诸如“精神科学”、“历史科学”、“人文(人的)科学”或过于狭隘或过于宽泛;而对“社会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提法也存在各种争议.文章试图从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人在认识“内部”与“外部”两个不同世界时采取的方法及文化的意义等问题出发,分析这些主流命名方式背后的内在逻辑、知识体系以及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困境;并试图指出在命名过程中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说过,作为一个“贤妻”除了要孝敬公婆,还必须服从丈夫,这第一条杨绛做到了,她常去婆婆家“做媳妇”,但是杨绛绝不是一个对丈夫无条件服从的妻子。他们曾为了“bon”的读音吵过一架,结果杨绛赢了,但两人心中都不爽。后来,定下条约:以后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让人觉得杨绛刚硬十足,大有“我爱我夫,但我更爱真理”的味道。但杨绛也温…  相似文献   

11.
台风的命名     
康华 《山西老年》2009,(11):42-42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多用人名来为台风命名。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  相似文献   

12.
总体符号学作为西比奥克提出的符号学构想,兼有总体性与全球性的面向,研究对象包含生命符号域内的所有符号,而对瘟疫之症状的命名、修辞与书写的研究,正属这一范畴。瘟疫在词源学上被“污染”影射,亦是“罪”之隐喻,透过与地域和人群的转喻性联接,在语义上成为被“区隔”的意指。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命名方式的发展,瘟疫的命名与书写已经被置放在包含了微生物在内的、总体的和全球的生命网络之中被重新思考,瘟疫之表征的意义生产,也由此跳脱宗教话语的隐喻,值得在伦理符号学的框架中被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反讽在古希腊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它是苏格拉底与人言说时所展现其天性的“装样子”。因此,苏格拉底反讽作为政治修辞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具有审慎的重要性;另外,苏格拉底反讽与苏格拉底式的教诲在探求生活实质中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是哲人教诲面对具有不同天性之人的困难;而马克思对苏格拉底反讽的理解在其哲学追求上则具有神话色彩。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小说命名形式复杂多样,呈现出复合结构,即由A+B的形式构成:A类指小说的题材或人物、时代、主要情节等等;B类指记、传、外传、志、故事、遗事等多与小说文体、编撰方式或创作观念相关的命名。唐五代小说的命名方式既反映出对唐前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出唐五代小说文体渐趋独立的进程。唐五代小说的命名受史学传统影响较大,从中也可看出唐五代小说创作与民间传闻的深厚渊源、与唐五代文人生活习尚的密切关系以及唐五代时人好奇的审美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世界的很多文字具有不同的造形特点,文化内涵和命名方式。蒙古文“文字结构的拆分命名”是从文字学角度根据文字语义和寓意命名。本文从“文字造形”的角度探讨了蒙古文“文字结构的拆分命名”,并对“文字造形”一般的结构拆分和命名对蒙古文“文字结构的拆分命名”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出现很多制度创新,而这些创新都牵扯到一个重要的“命名”问题。其中,数字命名具有普遍性,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现象,它与以地名、区域文化等命名方式共同成为制度创新中的关键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少有关注,更缺乏研究。本文认为,数字命名在制度创新中大量出现,是有现实、生活、文化、哲学基础的,也与示范活动、评奖制度、政治修辞等有关。数字命名的最大优势是简洁、明快、易记,具有激活功能;不足之处在于同质化严重和表面化理解。今后,应强化文化品质和创新性,在充分发挥民间草根智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数字命名的学理性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生代":当代诗歌写作中的一种"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诗歌发展至新世纪初,一批主要是1960年代出生(也包括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出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写作渐渐为人所瞩目。当代诗坛也出现了相关的命名问题。从这一类诗人与“第三代”、“70后”诗人迥异的精神背景和写作取向、文本价值等方面思考问题,可以探悉到他们的写作具有不能以历史时间的“代”可以划分的“非代性”,以及无法成为流派、“集体”的成就突出的个人化风格。在此基础上,“中生代”的命名更有其合理性。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地质学名词,表明命名者看重的不是诗人在历史时间中占据什么位置, 而是强调他们的写作状态作为诗歌写作的一种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与散文的文体之争,是我们这个时代写作中一个最具戏谑色彩的隐喻之一.当一位诗人转向(也许只是间或)散文写作,其不仅是在探索着散文的文体可能性,而且力图保持其作为诗人的身份;也就是,在写作中他既维护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又试图将诗歌的结构方式(而不仅仅是气息)渗进散文或转化成散文的要素.在一定意义上,其散文和诗歌构成了一种"对位"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朔是一位对散文有杰出建树、成就斐然的作家。他用自己的诗笔在散文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是他收获的“黄金时代”。他的散文名篇几乎都在这一时期问世。众所周知,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我国“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  相似文献   

20.
“新诗”的命名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既接受了晚清维新派诗人“诗界革命”的启示,也从西方文学资源中汲取话语活力。“新诗”的命名暗含如下逻辑预设:“新诗”是“进步”的、充满希望的;而“旧诗”是腐朽的,死气沉沉的。在“新诗”的命名过程中,“旧诗”也相应地得到命名。这种命名行为获取一定话语空间之后,是更为展开的关于“新诗”观念的演绎。对“新”的价值的刻意强调,是这种演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