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契诃夫一生共写了六部多幕剧:《伊凡诺夫》、《林妖》、《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内中除《林妖》由作者后来改写成《万尼亚舅舅》,不大为人所知而外,其余五部作品均见之于文学史。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谈论契诃夫的戏剧革新时,总是首先提到《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比《海鸥》的发表还要早八年的四幕正剧《伊凡诺夫》。文学史家一般都认为,《伊凡诺夫》是契诃夫初次涉足大型剧作时的产品,各方面都不很成熟,因此在论及该剧时,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或干脆略而不评。其实,依笔者之见,正因为《伊凡诺夫》是契诃夫探索时期的作品,对契诃夫戏剧艺术体系的确立和形成,关系极大,故而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况且契诃夫倾注于《伊》剧的心血,并不亚于上述诸剧。他在致亲友的书信中提到该剧不下十余处,并专门对剧中人物作了长篇解释和剖析,这在契诃夫的写作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大  相似文献   

2.
一安东·契诃夫的文学生涯可以说始于剧本写作。终于剧本写作。在戏剧中他被认为是尊贵的客人,是一个奇人而不是一个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任何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人相信这一点:他已步入错误的领域。1896年10月17日在圣彼得堡,他的剧本《海鸥》上演,不幸失败。失败之后,契诃夫悄悄地离开了剧院,独自在潮湿的街上漫步,直到凌晨两点钟。形势变好了一点,《伊凡诺夫》和《万尼亚舅舅》赢得了称赞。1898年10月,当莫斯科艺术剧院成立时,创办者之一的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得到契诃夫的同意重新上演兆头不妙  相似文献   

3.
《万尼亚舅舅》中的多次停顿,是全剧戏剧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停顿的作用或是显示人物内心思想处于激烈斗争的转折关头,或是展现人物的一种无声的行动。正是剧中的大量停顿,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烈戏剧效果,造成了契诃夫戏剧由无生有、由虚生实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小说,但对于戏剧文本的分析也同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契诃夫的《海鸥》(1895)、《凡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0)和《樱桃园》(1903)四部戏剧为文本依据,将契诃夫戏剧的时空体概括为以外省庄园时空体为背景,以外来人的都市时空体对外省庄园时空体的冲击为内在冲突根源,以相聚、离别时空体为基本构架方式和情绪渲染手段,以沙龙时空体组织大型复调对话挖掘人物心理“潜流”的多重复杂时空体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看待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情节、冲突、结构及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变色龙》的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可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他一生的创作,如中篇小说《第六病室》、《草原》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和几百篇短篇小说,由于真实地记录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叶俄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热烈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发出灿烂的光辉。在契可夫登上俄国文坛的八十年代,俄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刺杀,接着便是亚历山大三世继承皇位。自此,沙皇的统治更加残酷和恐怖,更加黑暗和反动。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正在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的契可夫,就已开始为好几家滑稽杂志撰稿。尽管有时写些  相似文献   

6.
试论《贝姨》对七月王朝的批判及其思想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姨》是《邦斯舅舅》的姊妹篇,与《邦斯舅舅》合称《穷亲戚》,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同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与《邦斯舅舅》一样,《贝姨》也是一部以七月王朝为背景的小说,书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1838—1846年间。按照巴尔扎克的艺术构思,《邦斯舅舅》似乎主要是写窃踞要津的社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契诃夫研究方法的嬗变,可以说是苏联文学批评方法论变革的一个缩影。契诃夫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遭遇并不令人乐观。一部分人接过民粹派评论家的“棍棒”,指责契诃夫是“不问政治”的“旁观主义者”;另一部分人则以庸俗社会学的眼光看待契诃夫的作品,把他当作“小市民知识阶层的思想和情绪”的代言人。五十年代,契诃夫的命运有了转机,随着僵化的批评模式受到怀疑和挑战,许多人开始重新考虑前人对契诃夫的结论。在众多的理论新著中,叶尔米洛夫以他的《契诃夫传》和《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两部专著脱颖而出,为清除民粹派、自由派的陈词滥调,肯定契诃夫的历史地位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叶尔米洛夫在“纠偏”的同时,又过分“拔高”了契诃  相似文献   

8.
《樱桃园》作为契诃夫戏剧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不仅展现出动荡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多重对话,折射出不同角色内心活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契诃夫《樱桃园》中众声喧哗的复调社会和多姿多彩的复调人生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阐释视角。从复调理论的多声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三个特征出发解读《樱桃园》,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契诃夫笔下人物复杂的生存状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宇飞 《东方论坛》2023,(6):146-154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最早接触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在日本留学时期。彼时日本译者翻译的契诃夫小说,大多是根据英国译者罗伯特·朗的翻译集《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转译的。通过文本对比和史料佐证,可以确认收录于《域外小说集》第1册的周作人译《戚施》《塞外》的底本也来自于罗伯特·朗的英译本《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该翻译集是周氏兄弟留日时期阅读契诃夫的一部重要资料。而周氏兄弟选择《戚施》和《塞外》的原因,就在于《戚施》反映了俄国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塞外》描述了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二者均呈现出《域外小说集》所选小说“结构缜密、情思幽眇”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短篇讽刺小说的独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讽刺性短篇小说占据重要的一席。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年青的契诃夫就十分关心俄国的命运,他细心观察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和生活里发生的一切,满怀激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讽刺篇章。《查问》、《在敞篷马车上》、《一个官员的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假面》、《普里希别叶夫中士》、  相似文献   

11.
契诃夫是一位在世界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契诃夫的创作对以曹禺为代表的许多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禺通过借鉴契诃夫的写作手法,经过《雷雨》、《日出》的尝试,到《北京人》完成了自身风格转型,作品显现出一种静态美学特征。但曹禺也保持了自我的艺术风格,戏剧在平淡悠远中仍有内在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2.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纵览当时的俄国文苑,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宛若一丛绮丽多彩的花朵,散发着温馨醉人的芬芳,滋润着众多的读者。1898年,高尔基在给契诃夫的信中钦佩地写道:“在俄国文学中还没有一个可以与您媲美的短篇小说家。”这话对契诃夫来说,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契诃夫短篇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完全可以说是俄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结构新颖,题材多样,篇章短小,风格幽默。具有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为了更好地继承契诃夫短篇小说这个丰富而精湛的艺术特产,本文拟以《套中人》和《变色龙》为例,对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由舅舅张平的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已在各地上映。作为他的外甥,我同样为他取得的成就而深感自豪。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问我,为啥你舅舅能写出《抉择》、《孤儿泪》、《十面埋伏》这样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情节跌宕起伏、能引起千万人共鸣的作品?我想,这一切缘于舅舅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的深刻体验,也缘于他的勤奋和对生活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4.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恰好处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第一次大革命之间;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他的创作道路和作品特色。契诃夫出身小市民,童年和少年是在贫寒交加中度过的。因此,他从小就饱尝了人世间贫穷与忧患的滋味。1897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学医,翌年开始文学创作。契诃夫早年的作品多半是幽默的故事。但从整个80年代来看,契诃夫所写的小说,都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各方面的特点,诸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苦恼》、《万卡》等,反映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又如在《普利希别耶夫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思想,其内容包括生态之道美、生态自然美、生态和谐美等方面。学习《道德经》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生态审美意识,发挥审美在生态建设中的影响,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  相似文献   

20.
《列子》一书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地人一体是《列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它主张"类无贵贱",人类应顺应自然,物我相和;而且人们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淤万物"是《列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这一生态伦理思想,予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要启示,为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生态恶化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