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美学诸多方法之本,历史与心理相统一的方法不能取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更不能将这二者对立和割裂,它们是互补的。马克思发展并完善了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解开许多美学之谜。美学研究既不能搞无谓的思辨,也不能搞普泛的直观。美学主要是研究美的规律学,而不单单是描述美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是黑格尔以降直至当代人们研究精神历史的根本方法。尤其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当代美学史家更将它当作描述美学历史的第一法则。但具体的学术实践证明,想靠这种“统一”一劳永逸地解释历史只不过是一种神话,研究者最终往往是将历史搞成了检验逻辑的工具,历史发展也成了单色调逻辑规律的预谋。据此,我们认为,对历史方法存在价值的判断,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和历史本然状态的契合。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可能对宏观人类历史进程具有描述功能,但对充满人性激情和各种偶然因素的美学、艺术精神史却显得大而无当。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宏观的逻辑框架内,为微观的历史门类如美学史)寻找更具针对性的描述方法。历史的与心理的相统一便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思维规律是以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为基础的.这个规律具体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主观的逻辑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主观的逻辑与认识史的统一.在思维中遵循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思维规律就要求运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美学方法具横断学科性质,往上接受、生发、引申哲学方法,横向吸收系统方法,往下概括、升华文艺学等方法,形成综合系统。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属美学方法的高级层次,它从思维路线、方向、模式方面规范美学思维,以构建历史发展的、辩证运动的理论框架,揭示美学规律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比较美学也属美学方法的高级层次。  相似文献   

5.
关于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方法的诸多争论源于对其中“历史”含义理解的不尽一致。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在思维领域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一是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的统一。前一个“历史”指历史的方法即追踪描述客观对象的运动过程的方法,后一个“历史”指历史的东西,即表现为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对象。所谓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统一是指理论思维与思维对象的历史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眼子美学体系的建构,从宏观上对古今中外的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清晰的分类爬梳.并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主要功能.进而深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方法之特征的阐释砸统由抽象到具体的上升律及逻辑与历史功一致的统一律展开论证。作者认为,辩证思维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当代美学体系四大分支的材征及概貌进行了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7.
教育本质研究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科学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科学统一,是主观世界正确把握事物本质的理性思维方式,也是科学揭示教育本质的必由之路,即祛除狭隘的价值偏好,面对所有时空中的全部教育形态,透视教育直观表象,进行普遍共性和特殊性的科学抽象与概括。科学的逻辑方法必然依赖和包含着科学的历史方法,反之亦然;单纯的逻辑方法和单纯的历史方法都是片面的,故以往揭示教育本质的“上位属性定质法”、“成熟典型法”和“直观表象法”都是非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等问题,采用逻辑理论与司法实际相结合,阐述了历史和逻辑的方法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对正确分析案情,完成好刑事诉讼各阶段的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评价标准与建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正确反映社会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它是由基本原理、经验知识和逻辑方法构成的整体系统,其基本评价标准包括客观实证、逻辑自洽、构造简单和理论预见四个方面。建立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直接目的,为此所运用的最一般的建构方法主要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公理化方法、原型移植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一方面要重视整理和吸收前人的美学遗产和新的科学成果,另一方面又要十分重视研究人们现实的审美经验和创造美的实践经验,广采博取,才能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作出新的贡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的根本方  相似文献   

11.
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生态美学应当也不例外。生态美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高最终目标的。所以,生态美学观寻找存在论的哲学基础,是必然的。这方面,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特别是后期的存在论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唯物史观本身就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与存在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统一的。我们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为基础,批判地借鉴吸收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阐发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的存在论思想的内涵,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到充分的展开和丰富,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不但不会导致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相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维度的恢复和展开。  相似文献   

12.
把美学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哲学思辨方法、科学方法和多元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述评,主张把这些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揭示审美现象,在不同方向上开拓美学研究,增强美学研究的活力,推动美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把美和艺术的发展设计为一个内在包含的对立面的矛盾所形成的否定之否定(扬弃)的过程。因此,在他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等是相互关联和矛盾转化的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了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不仅是德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集大成,而且也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史学观和方法论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多以具体史实的叙述为主要目的,忽视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在方法论上,研究者多过分依赖文字考据和文献考证,而缺乏科学的比较研究。传统史学观和方法论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当前史学研究深入展开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借鉴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建立科学的文化史学观,探索有效的比较研究方法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6.
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学不等于特殊艺术学或门类艺术学,不同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艺术学一开始是作为与心理学美学针锋相对的美学流派出现的,它试图在研究对象上区别于心理学美学,在研究方法上区别于思辨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并没有实现它所预设的精密科学的目标,与其说它是科学性质的学科,不如说它是哲学性质的学科。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17.
学问化视角下的古典诗学与清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学问化问题;它不仅表现为一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所描述的某一时期或流派所集中体现的“以学问为诗”等片断性现象,而是伴随着古典诗学历程强弱参差地形成一个持续性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趋向是以踵事增华的方式由弱渐强,并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批评两个方面展开。这一学问化过程兼具民族文化和诗学两重意义:就前者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特征的诗学体现;就后者来看,它增添了诗学存在的内涵,开辟了特定层面或群体的诗学审美空间。从这一角度看古典诗学及清诗研究,将展示出更开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隋代美学是一个未被重视和研究的领域。它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独到的地位,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美学反思时期。它对六朝美学加以了较为彻底的清算。隋代美学的风貌是“斫雕为朴”。其哲学基础是王通的哲学思想,具有实践理性和效用理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反时既往的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对抗来评价西方伦理学史的做法,从“西方”、“伦理学”、“史”三个层面讨论了解读西方伦理学史的方法问题,指出西方伦理学史的研究首先要有一种文化方面的比较视野;其次要注意考察伦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美学、宗教、法律、科学之间的关系;最后要特别注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这一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兴盛与全球审美化浪潮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现代美学危机的回应,是中国学者试图走出美学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美学的衰落催生了审美文化研究,审美文化的勃兴又使美学的转型成为可能。美学从以艺术为中心转而面向生活世界,从追问美和艺术的本质转而探求审美文化与非审美文化转换的机制,从普遍性的抽象思辨转向具体现象的形态学分析。美学的转型是美学研究对象和美学基本问题转换的结果,但美学的哲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