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支格阿鲁文化反映的道德观念是古代彝族社会那种人类原本的公共的粗略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不是反映阶级社会那种以家支道德观念为核心的彝族内部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伦理道德条款。支格阿鲁文化里的伦理道德观念具体有勇敢正义、善良助人、尊老爱幼、敬重妇女、礼貌谦逊等美德和重义轻利观念。  相似文献   

2.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3.
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格阿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支格阿鲁文化建设要从支格阿鲁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建设、支格阿鲁资料建设、支格阿鲁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支格阿鲁文化人文景观建设、支格阿鲁影视文化建设、支格阿鲁文化宣传、支格阿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来建设。  相似文献   

4.
简论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支格阿鲁是云、贵、川各地彝区普遍流传的一位被神化了的彝族古代英雄,是整个彝族族群认同的一位伟大祖先。历史、谱牒及天文历算等古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是一位集天文历算家、毕摩和君王为一身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伟大英雄人物,这是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基础和雏形。在长期流传中彝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能征服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从而形成和发展了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支格阿鲁文化精神在当今彝族文化先锋精神中得到了重铸与张扬,被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是一种自尊、自强而积极进取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6.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把英雄支格阿鲁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普遍流传于我国广大的西南彝族地区。考察分析支格阿鲁及其文学的流传是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是彝族人民最崇敬的一位英雄祖先,他的故事及史诗遍布全国彝族地区。收集整理并开发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对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西部彝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及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从出版文献书籍、创制旅游文化商品、建设旅游文化景点、制作影视文化及计算机网络开发等多方面去实施。这样就能使这一宝贵的彝族文化走向世界和走向现代化,并将为彝族地区带来很好的民族文化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8.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民族史诗之英雄史诗的范畴。本文拟从英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层面入手,着重以《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例,分析中西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彝族文化网络中的瑰宝──彝族《支格阿龙》研究罗曲“支格阿龙”,又称“支呷阿鲁”,云南称之为“阿鲁举热”,主要流传于操彝语北部方言的群众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是彝族人民的精神食粮,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直接的价值首先是审美功能及其作品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同...  相似文献   

10.
彝族丧葬习俗积淀着彝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是古代彝族文化的缩影,在彝族宗教、彝族古代社会结构、彝族文字与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过去的保护措施是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文字和影音像记录,这种方法虽然搜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对彝族丧葬习俗的保护可以采取旅游开发的方式,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实现民俗资源在原生态环境下良性循环,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彝族地区的《支嘎阿鲁传》是集神话与传说为一体的长篇英雄史诗,是南方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史诗中把民族英雄支嘎阿鲁理想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史诗以万物有灵观和泛神论作为心理基础,通过神魔、幻化、巫术等艺术手段造成扑朔迷离的虚幻意境,这正是魔幻美这一艺术手段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神奇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2.
《支格阿龙》与《玛纳斯》作为彝族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都在本民族民众中广为传诵,各自均已成为南北英雄史诗的典范,也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两部史诗发掘、整理和研究情况的比较,目前《支格阿龙》史诗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还无法与《玛纳斯》史诗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3.
彝族历史神话电视剧本《支格阿尔》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民族志。该剧用诗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塑造了彝族文化英雄人物支格阿尔的形象,再现了古代彝族社会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研究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提供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14.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仿作《益智录》的传播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鉴以小说为“立言”的事业 ,且有明确的让作品获得传播的意识。《益智录》[1] 写作的公开性 ,大有助于它的传播 ,而对于《聊斋志异》的集体认同 ,使效仿《聊斋志异》的《益智录》受到地方贤达乃至各级长官的奖掖和支持 ,作者又在读者关注下放胆进行写作 ,实堪称小说传播史上奇观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风俗小说的优秀代表。鲁迅小说描写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生活习俗、忌俗、婚俗、葬俗等风俗,通过它们展示了传统风裕中所具有的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等观念,对受这些旧习俗束缚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毋庸讳言,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因为染色体的原因,"神人"支格阿龙不可能由"鹰或神鹰或神龙鹰"感孕而生;人也不可能由"龙"抚育成长。目前,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在翻译成汉语时或彝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都把文本中的"dit氐"翻译或解释为"雕或鹰",这种解读有些偏差。史诗中让濮莫妮依感孕的"鹰"和哺育支格阿龙成长的"龙"分别象征什么?它要向后人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寓意?本文从生命科学角度窥探《支格阿龙》,提出"鹰"是男根的象征,"龙"与汉文化相通,是男人的图腾物之观点。以求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论凉山彝族“克智”与“尔比”的混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智尔比"是经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不断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知识与经验成果,是异常精妙绝伦的民间口头文学语。"克智"与"尔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凉山彝族"克智尔比"伴随着人类话语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语言艺术独具一格,在民间中有广泛传播性。"克智尔比"语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研究彝族历史也是十分宝贵的素材。展演"克智尔比"能够起到沟通与增进感情,教育后代,以及鼓劲和安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承上启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以收集整理周子作品、传、表、族谱、世系、祠堂、书院及后儒论断、吟咏之作为主要内容的濂溪志,是研究周子的宝贵材料。目前国内现存的濂溪志版本共有八种,即:明代胥从化版《濂溪志》十卷、明代李桢版《濂溪志》九卷、明代周沈珂、周之翰版《周元公世系遗芳集》五卷、明代李嵊慈版《濂溪志》十三卷、清代吴大镕版《周公濂溪周夫子志》十六卷、清代周诰版《濂溪志》七卷、清代周诰版《濂溪遗芳集》二卷和清代彭玉麟版《希贤录》二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